太图之声(第1357期) ▏《园林漫步》2-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2023年07月04日 09:50:55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梁颖娟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思维导图
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中国园林到底从何时何处发展而来?以往由于正统史书记述的影响,人们一般认为商周时期王室规模巨大的苑囿是我国园林的正宗源头。近年来,有学者研究了古代诗歌,并参照考古发现,提出最早的园林雏形应该是原始村落宅边的林木绿化和园圃等实用性绿地。其实,艺术的起源本来就很复杂,它往往是由多重原因综合交织而成。因此,中国园林应该说是起源于村宅绿化和畋猎苑囿,两者兼而有之。
上古这些简单朴素的村居绿化活动并没有留下很多资料,但它对后来兴起的恬淡素静的文人村居园林,有过不小的影响。像东晋诗人陶渊明归隐的园田居,也只不过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以说接续了上古村宅园林的余韵。
另一种起源较早的古代园林是帝王统治者的苑囿。“苑”的本意是指植林木、养禽兽的地方,“囿”也是指关养动物的园子。保留至今的一些战国、秦、汉的铜器和砖石画像上能够找到古代统治阶级在苑囿中打猎游乐的场面。汉武帝刘彻修筑了上林苑、西郊苑、甘泉苑等著名苑囿,开创了园林史上的苑囿时代。此后,每朝每代的帝王登基后,只要条件许可,总要大肆建离宫、修园林,以满足享乐之需。在中国园林史上,苑囿便成了一条持续不断的主线。帝王苑囿中往往建有高楼伟阁,并仿照仙境多方收集奇花异草,还树起高大的仙人承露盘(传说服用天上仙露拌玉屑可以长生不老)作为苑囿小品,外加神女、仙翁和吉祥动物的雕像,是古代帝王追求长生不老、神仙幻境的物化形式。
北京北海公园仙人承露盘
文人园林的兴起(魏晋南北朝)
华夏园林发展到两晋南北朝,产生了一个飞跃——注重景色意境的文人园林出现了。古典园林的这一变化是和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分不开的。当时的三四百年间,战祸连绵,政治黑暗、社会混乱,士大夫阶层也同样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况中。于是,返归自然的道家思想重新受到重视。特别是庄子无为浪漫、整日逍遥优游的隐士生活方式,成为许多士人效仿的对象。这种寻求美丽的风景环境、静观世界的认识方法,对于欣赏和理解自然风景美的帮助是很大的。于是,文人园林便应运而生了,并对后世的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种园林不同于两汉包罗万象的帝王花园,也不同于贵戚富豪为了斗富炫耀而建的宏大华丽的私人园林,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一个清谈读书、觞咏娱情的美好环境,让生活更接近自然,因此园中景色多自然而少人工,风格清新朴实。其中宗师级的人物便是五柳先生陶渊明。他隐居于庐山脚下,以躬耕治园自娱,看看菊花,望望南山,十分悠闲清净。这种追求,深为后世士大夫所仰慕。他的田园村居式花园,对后世影响极大。
然而隐逸与世俗生活是对立的,传统的隐逸方式要求在幽寂的山林中深居简出,过禁欲清苦的生活,对于大多数士人来说,实际很难做到。于是,这一时期便出现了“朝隐”的新观念。朝隐不要求遁迹深山,只要在城郊山水地,甚至在城中僻地上建起园林,便可在艺术创造的山水中做“隐士”。在朝隐思想的推动下,园林活动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包括在城中造园,也包括在靠近城镇、交通便捷的自然山水之地建园林。像当时建康(今南京)城外的钟山、栖霞山,镇江南郊诸山,以及浙东会稽山都是园林荟萃之地。
隋唐到宋的发展
隋朝经济有所发展,皇家园林又兴盛起来。隋文帝杨坚营造了大兴苑。隋炀帝杨广在洛阳修造了西苑。西苑被史家称为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
唐代苑囿主要集中在长安(今西安)和洛阳,在长安城南修了芙蓉苑,并筑了夹城(即专供帝王后妃通行的城墙夹道)将城北的禁苑同兴庆宫和芙蓉苑联系起来。郊区还营造了不少离宫别院,东郊临潼骊山山麓的华清池便是最著名的一座。
苑囿之外,文人官僚的城市私家园林在这一时期发展也很快。当时长安的士大夫不仅在城内有各自的私园,而且在城外也有园池,如城南杜曲和樊川一带,风景秀丽,私人园池比比皆是。洛阳是东都,又有洛水、伊水贯穿城内,水源丰富,达官贵戚多在河两岸开池引水置宅筑园。
城市园林,游居虽然方便,但景色终究不如真实山林。为了能真正做到耽乐林下,这时还出现了山居别墅式的园林,即以自然山林景色为主,略加人工修饰(往往只盖几间居住的小屋)的园林。盛唐画家卢鸿隐居嵩山,绘有《草堂十志图》,画的就是自己所居的山地自然园林风景。卢鸿的草堂可说是唐代最早出现的山居式园林。后来诗人兼画家王维在长安南郊蓝田山中建的辋川别业、白居易在庐山建的庐山草堂,都是后代文人雅士竞相效法的山地园林。
两宋的城市园林比唐代更繁荣。《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北宋京城汴梁(今开封)附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阒地”。南宋的临安、湖州、苏州一带,也是文人私园萃集之地。这些园林以水、竹、柳、荷等景色见长,富有江南特色,有的就近取太湖石点缀,渐渐形成园林赏石、叠假山之风,造景手法越来越多样,对以后的造园艺术影响较大。
唐代卢鸿《草堂十志图》(局部)
硕果累累的明清园林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艺的普及,我国古典园林达到了辉煌的顶点。特别是明中叶以后,园林逐渐成为了全民广为喜爱的普及艺术。
明清时期园记文学十分繁荣。园记文学不同于以往的山水游记,而是对各园景色的专门记述。较著名的有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王世贞的《游金陵诸园记》《娄东园林志》,张岱的《西湖梦寻》《陶庵梦忆》,刘侗的《帝京景物略》等。到清代,园记文学更加繁荣,出现了李斗的《扬州画舫录》、钱泳的《履园丛话》这样的巨篇,有的甚至还辅以图画,如麟庆的《鸿雪因缘图记》。这些园林游记大都以清新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园林景色,是今天研究明清园林结构布局和艺术处理的重要资料。
明中叶后,京师北京、陪都南京以及苏州、无锡一带,官僚文人聚集,私家花园也大量集中,形成了一个造园的高峰期。江浙一带其他小城镇如松江、太仓、昆山、常熟、嘉兴、湖州等地,造园活动亦十分活跃。
城郊风景园林(名胜风景区)作为市民游乐玩耍的主要地点,也作为家庭住宅小庭院的补充,也在这时期达到了鼎盛。类似杭州西湖的山水园林风景区几乎遍及全国。
皇家苑囿是明清园林艺术的另一个代表,构筑了汉唐以来最完整的苑囿体系,成为了我国封建王朝衰败前的最后一朵奇葩。这就是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即今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其中规模最大、景色最全的,是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随着中国封建王朝的没落,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之后,江浙私人园林毁坏大半,部分皇家园林也惨遭侵略者荼毒,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园林艺术衰落了。
这就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脉络。下期,我们详细了解不同风格的园林。
清代唐岱等人所绘圆明园四十景之“上下天光”
《园林漫步》馆藏信息
书名:《园林漫步》
作者:刘天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页数:401
价格:99.80元
ISBN:978-7-5594-6342-5
索书号:TU986.62/0212
馆藏地点:自科借阅区;太图自助图书馆;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