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366期) ▏《园林漫步》11-画意与曲境
2023年07月17日 09:18:16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梁颖娟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思维导图
画意与曲境
与诗酒茶一样,古典园林与绘画艺术和戏曲音乐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与描绘风景的传统山水画,更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关系。
山水画与文人园
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我国山水画的发端和文人私家园林的兴起差不多在同时,都得力于魏晋南北朝人们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魏晋名士风流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耽乐山水林泉,对自然美的游目骋怀和仰观俯察,这在记述晋人轶事的《世说新语》中有很多例子。当时的世人对游赏风景很偏爱,且已形成一种时代风尚,这也促进了山水绘画和写意园林的形成。
当时戴逵、夏侯瞻、宗炳、王微、张僧繇等,都有山水画作。特别是大画家顾恺之,在探索山水画表现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他所作《女史箴图》的山水配景已经具有高下曲折的形势,而在《画云台山记》中,画家更详细地表达了其对危峰绝壁的观察和创作山水画的体验。另外,记中对山水画如何置阵布势,如何注意明暗、倒影虚实关系等,也进行了论述。这一时期,抒情写意的文人私家园林也在江南出现,成为文人墨客起居卧游、流连风景之处。
之后,南朝宋的宗炳写成了历史上第一部风景画论著——《画山水序》,主张山水画必须像真实山水。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品画六法,是古代第一次对造型艺术审美标准所作的系统论述。其第一法是“气韵生动”,强调艺术品整体形象的内在美,成为了后世风景绘画的参考,也是园林艺术创作的依据。
唐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一批杰出的画家,如李思训、李昭道、吴道子、王维等,画论也更为完善、严密,山水画已成为国画中很重要的分支,与园林艺术更接近了。当时,除了长安、洛阳等地的苑囿之外,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也为数不少。园林的章法、山石的应用、花木的配植等均有了新的进步。不少园林以借自然美景为构园的主要立意,因而较多山庄别墅式花园。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山居园林是王维的辋川别业。王维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也是大画家。他的诗大多描绘山水景色,而他的画也是“云峰石色,绝迹天机”,被人尊为泼墨写意山水的创始人。苏东坡曾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将辋川景色描绘成图,据说图中“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成为后世画家争相临摹的名作。王维在游赏园林的同时,又题咏各处景点,汇成一部著名的山水田园诗集——《辋川集》,使传统的诗歌、绘画、园林三种艺术融为一体,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北宋山水花鸟流行写实的画法,像王希孟所作的《千里江山图》、张择端所作的《金明池争标图》等,都很真实地描绘了我国的山河风景及园林,画法工整,能实际反映建筑的形象和园林布局,对一些园林建筑格式的流传有很大帮助。苏轼、文同等开创了“文人画派”的先河。他们的风景画的主题多为园林小景,几杆摇碧、几页素兰、几座石峰,笔简意赅。
明清是山水画和风景小品(花木竹石图)发展的高潮,也是园林艺术从理论到实践都日趋成熟的时期,两门艺术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当时江浙一带,是吴派、浙派,以及金陵、虞山、娄东、云间、扬州等派系的主要活动之地,这里也是造园活动最为密集的地区。现在,苏州留存有大小园林近一百处,均构筑或重修于明清。
清代王原祁所绘王维辋川别业中鹿柴的美景
园中曲,曲中园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西晋诗人左思的这一名句形象描绘了自然乐曲的美。古代造园家在塑造风景的同时,也努力将富有魅力的“高山之声,流水之音”作为园林风景的一部分来表现,比如杭州南高峰下烟霞岭的山乐洞、无锡寄畅园的八音涧、北京颐和园的玉琴峡、承德避暑山庄的风泉清听等,都是结合风景模拟自然声乐的好案例。在古人看来,这种边观景、边听声是欣赏山水园林风景的最好办法,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古代士人在风景欣赏空间内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使之互参互补的审美传统。
这一赏景听音的传统,还影响了绘画的欣赏。《宋书·宗炳传》记述了宗炳凡外出游历,见到好景致都要描绘成图,挂于厅堂之内,并对人说:“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在《画山水序》中,他又论道:“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将琴、曲同山水画的欣赏联系起来。这些理论,对后世园林中配以琴、曲、景观的做法,有着不可小看的影响。
琴作为古代最重要的一件乐器,被世人认为是正宗的雅乐,嵇康在《琴赋》中说,它“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因而是有归隐思想的文人雅士不可缺少的伴侣。
古琴弹奏要求清、幽、雅、洁的环境和古、淡、静、闲的心境,这与园林创造的风景环境和它所要求的观赏心境较为吻合。
在留存的古园中,以琴作为风景主题的有保定莲花池的响琴榭和听琴楼、苏州网师园的琴室、苏州怡园的石听琴室、南翔古猗园的五老听琴和微音阁、如皋水绘园的董小宛琴台、广东可园的绿绮楼等。这股琴风也刮到皇家苑囿中,像圆明园中曾经有委怀琴书、琴趣轩和琴清斋等景,香山有韵琴斋。通过琴,园林和音乐这两大传统艺术紧紧结合在了一起。
北京香山静宜园的琴斋
古园谈曲,不可不提清初艺坛上的怪才李渔。其代表作《闲情偶寄》所论主要关于戏曲和园林,其中《词曲部》和《演习部》对戏曲的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居室部》和《器玩部》则对房舍、窗棂、墙壁、对联匾额、假山石峰、借景对景以及家具几案陈设等作了周到的阐述。在这些论述中,很容易看到戏曲和园林在艺术原则上的相通之处。
古典戏曲剧目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男女爱情上的悲欢离合。而园林美好的环境正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所谓“私定终身后花园”便是如此。因而不少戏中每每有园林出现,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主要场所。比起绘画、诗文作品中描绘的园林,戏曲中的园林更有特色,它常常通过立体可触摸的布景形式(如山石、亭台等)出现在舞台上。同时通过演员兴味很浓的边歌边舞的游赏,使园林景色之美得到充分体现。明代文学家汤显祖所作的《牡丹亭》是我国传统戏曲中著名的园林戏。剧中,作为主角情感活动的背景,杜府后花园美丽的景色得到了多次描写。《玉簪记》也是一出著名的园林戏,戏中的主要场景也是一座江南园林,只不过将府第宅园换成了道观园林。以山西永济市普救寺为背景的《西厢记》,也是把花园作为秘密恋爱的理想环境。
“园林戏”比重较大的戏曲剧目还有很多,如《西园记》《花为媒》《白蛇传》等。园林在戏曲中如此频繁地出现,是和当时的社会风尚分不开的。自明中叶以后,市民文艺有了快速的发展,园林和戏曲,均是其中的主将,那时除了文人和官宦人家的后花园,寻常百姓家的宅旁小园也如繁星点点,散落在苏杭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中。更有寺庙园林、城外的山水园林可供人们游玩。
而剧作家文化艺术修养较高,游历较广,对造园艺术也较为懂行,所写的园林意境也美。戏曲是大众化的艺术,随着这些剧目流传,对民间的造园活动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在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后期,园林与戏曲是相互借鉴、共同繁荣的。
《园林漫步》馆藏信息
书名:《园林漫步》
作者:刘天华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页数:401
价格:99.80元
ISBN:978-7-5594-6342-5
索书号:TU986.62/0212
馆藏地点:自科借阅区;太图自助图书馆;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