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368期) ▏《重返宋词现场——宋词可以这样读》2-将军为什么流泪

2023年07月19日 15:38:54



2.jpg


编辑撰稿人

薛瑛

太原市图书馆古籍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重返宋词现场——宋词可以这样读》.png


将军为什么流泪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你一定读过这首词。喜欢宋词的人,没有人会忽略它。它太特别了,像宋词中的美男子。宋词跟唐诗不同,其中一点,就是唐诗里有大量雄浑的边塞之歌,而宋词里几乎没有。范仲淹的《渔家傲》,是宋词中极少数的例外。

宋词跟唐诗的另一个不同,是高度的抒情化,喜欢采用虚拟的方式,委婉表达出来。好像美人在那里凌波微步,虚飘飘的不怎么落地,真实的背景和事迹相当难把握。这让今天的读者感到头痛。尤其是好些名篇佳作,除了词牌,连题目都懒得留下,什么痕迹都没有。这让我们很难找到线索,重新回到事发现场。范仲淹这首《渔家傲》有点幸运,当时人留下了一条线索,为我们打开了历史真相。

北宋人魏泰在他的野史笔记著作中,有一段关于此词的记录。这段记录只有一百多字,但是极其重要。它为我们提供了还原历史现场的多条线索。我们把它转述成现代汉语:

范仲淹镇守边塞的时候,作《渔家傲》乐歌若干首,都以“塞下秋来”为首句,详细描述镇守边塞之艰辛劳苦。欧阳修曾经称之为“穷塞主之词”。等到后来王素被派出镇守渭州,欧阳修也写了首《渔家傲》词,为之送行。其中的片段这样写道“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玉阶遥献南山寿。”回头对王素说:“这才是镇边元帅应该想的事情。”

    魏泰这段关于范仲淹词的记载真是太重要了,我们根据它进行推理分析,可以得到如下大致判断:

这首《渔家傲》不是单阕的偶作,而是一套联章体组歌,原作至少有三首以上。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组边塞之歌。魏泰说范仲淹写了“数阕”,而且都以“塞下秋来”开头,毫无疑问,它就是这种当时流行的同头联章体。“塞下秋来”是联章的同头,“风景异”则是每一首的变奏。

魏泰说这组词是范仲淹镇守边塞时所作。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后来的追忆记录,而是当事人当时写的当时事。既然组词是现实记录,既然主题是边塞苦劳,既然词人特意写到孤城,那么范仲淹当时所面临的处境一定非常凶险。读者一定会追问,《渔家傲》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孤城究竟在哪里?词中提到的白发将军是谁呢?范仲淹当时是什么状态?一个带兵打仗的帝国将军为什么会流泪?为什么写这么悲凉的边塞词?

要提到这首词,就不得不提到北宋与西夏先后爆发过三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役。这三场战役,都与范仲淹有关,或者间接有关。第一场战役,是范仲淹镇守延州之前爆发的三川口之战,战后延州危殆,范仲淹被朝廷迅速起用,派去前线收拾残局;第二场战役,是范仲淹坐镇延州时,附近韩琦防区发生的好水川之战。战前韩琦强邀范仲淹共同出兵讨伐西夏,被范仲淹拒绝,结果宋军大败;第三场战役是范仲淹镇守庆州时,相邻的王延防区发生的定川寨之战。战后范仲淹迅速出兵增援,顶住了西夏人进一步南下的冲击。

这几场战役是《渔家傲》词的大背景,是理解范仲淹人文情怀的关键。

范仲淹在这首词里面写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将军。这个将军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尽管是简单的判断,但我们有证据。庆历二年三月,范仲淹镇守庆州,攻下庆州柔远寨东北四十里的要害之冲——大顺川,在此地修筑城寨,西夏人发觉后大惊,派出三千骑兵前来争夺。宋军早有准备,坚守壁垒,凭借地势阻击来犯,大顺城固若金汤。西夏人久攻不下,无奈只好退去。事后,范仲淹写下小诗《城大顺回道中作》。“三月二十七,羌山始见花。将军边事了,春老未回家。”诗中的“将军”,就是《渔家傲》里的白头将军,也就是他自己。

要找到那座孤城,必须同时满足四条推理线:第一,范仲淹当时的身份是将军,也就是安抚使。第二,这座城池是宋夏边界的前沿重镇。第三,范仲淹当时已经较长时间驻守边塞,与手下将军有着同样的思乡情怀。第四,必须是在那一年的秋天。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只有庆州。

庆州,就是今天甘肃省庆阳市东北四十多公里外的庆城县。当时西夏与北宋的实际控制边界线,距离庆州城只有七十多公里。范仲淹当时可用的守兵仅2万人,分别驻扎在环州、庆州和一些重要的砦堡,地广兵稀,防线薄弱,次年才增加至5万人。利用谷歌地图测绘工具,我们从空中俯瞰庆城县,可以看到这座小小的县城被成千上万的黄土峁塬山岗所包围。这一带地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由于千万年河床切割、雨水剥蚀,这里的山川、河谷、峁梁、沟壑纵横交错,地貌极其复杂。

根据地方志记载,庆州夏季六月到八月间酷暑炎热,雨量集中,是暴雨、冰雹多发期。初秋季节潮湿多阴雨,深秋雨量猛减,气温迅速下降。九月空气相对湿度大,多雾。中下旬雷暴终止,雨量渐少。十月初见霜,十月中旬后北风渐增,气温下降快,下旬多阴雨。了解这里的气候特征,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夏秋季节宋夏彼此休战,而冬春季节双方交战频繁。

前面提到欧阳修嘲笑范仲淹的这组词是“穷塞主之词”。这个穷,不是贫穷的穷,而是穷途末路的穷,黔驴技穷的穷。意思是范仲淹词中描写自己被困孤城,处境穷蹙窘迫,四面受敌,是个窝囊的边帅。真实的范仲淹是这样的人吗?

范仲淹是江南吴县人氏,吴县就是今天江苏的苏州地区。那一带是典型的水乡泽国,中国最富裕的鱼米之乡,生长在那里的人大多性情温和而优雅,不喜欢争斗冲突,相对也比较懦弱。这是水土滋养的环境造成的。范仲淹血液里注定也有这样的江南基因。不过他的祖籍在西北,祖上是陕西邠州人。邠州就是今天的陕西彬县。他的血液里又少不了西北刚烈粗犷的基因。他刚烈又自负,比较难以与他人沟通合作,拒绝发兵配合韩琦,伤透了韩琦的心。他与欧阳修一样,都是耿直的忠臣,遇到大是大非,必定奋不顾身直言相谏,根本不管他人的感受也不计较后果。他曾疏请章献太后还政仁宗,也曾四论进奏,指斥宰相吕夷简。只讲是非,不讲利害,也是他性格中刚烈的体现。这种性情人格上的南北混血、东西融合、外刚而内柔,是范仲淹性格上的最大特点。

宋人孔平仲记载说,范仲淹镇守西北,被西夏人尊称为小范老子。百姓间流传歌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其中的范正是范仲淹。范仲淹作为镇守边疆的帅臣,主张对西夏采取武力震慑为主、外交谈判为辅的怀柔策略,恩威兼施,尽量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反对朝廷急于求成、轻率发动对西夏的入境征讨,认为盲目追求一次性彻底解决问题不切实际。他主张长期经营西北,重用本地土兵,屯兵营田为持久计,最终形成边境动态平衡的局面。他是有大智慧的战略家。

 

《渔家傲》创作时期前后经历的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宋军惨败,面对这样的悲惨的景象,尽管写兵戎、写边塞、写杀伐戍守之事,却仍然刚中带柔,执意触及大丈夫内心最柔软的生命情怀、思乡情愫,最后流下悲悯的眼泪。

他的眼泪是英雄的眼泪,大丈夫的眼泪。嘲笑它是“穷塞主之词”,既不公平,也不客观。这组词既是他抒发内心悲凉情绪的产物,也是他反复思考士兵东兵、政策攻守利害得失的产物。战场上的范仲淹是刚烈铁血的大帅,而曲子词里面的范仲淹确是心地柔软的白发老人,他厌恶战争杀伐、悲悯天下苍生,值得我们敬重。



《重返宋词现场》馆藏信息


书名:《重返宋词现场》

作者:肖鹏 王兆鹏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页数:410

价格:59.00元

ISBN:978-7-5473-1742-6

索书号:I207.23/9077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太图自助图书馆;京东选书;网借书库(成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

                 2023年太图之声

                 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