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369期) ▏《重返宋词现场——宋词可以这样读》3-千古英雄梦
2023年07月21日 08:59:01编辑撰稿人
薛瑛
太原市图书馆古籍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千古英雄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充满好奇心的读者,常常会有想去见见作者的冲动。这种好奇的天性,源于我们对真相的渴望,也源于我们对深度阅读的需要。
苏轼死后七十六年(1177),在四川任制置使的范成大被朝廷召回,坐船沿长江而下赴临安。八月庚寅那天舟过赤壁,然后停泊在黄州临皋亭下。过赤壁的时候,他特意仔细观察了那个传说中的赤壁矶,以及四周的地貌环境。他惊讶地发现,赤壁矶只是一个很小的红色土山。四处找不到所谓的“乱石穿空”,更没有什么蒙茸巉崖的景象。原来是虚构的啊,这么夸张。范成大站在那里感慨不已。
另一位大诗人陆游沿长江而上入蜀,也是八月间路过黄州,也去了赤壁矶现场,结果与范成大看到的一样,所谓的赤壁矶,“亦茅冈尔,略无草木”。也就是一段隆起的高冈地貌,上面草木都很稀少。与苏轼写《赤壁赋》和《念奴娇》,基本在同一个季节,看到的风景应该完全相同,才隔了几十年,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
九百多年后的今天,读者如果再去现场看看,仍然会见到那座最高处海拔只有74米小小的石矶,以及它身后的那座赤壁山。矶头的高度越近江边越低,临水的地方只有数米高。实在算不上什么穿空绝壁,崩云裂石。
让读者惊讶的还远不止这一点。苏轼笔下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找不到,是虚构出来的。长江出三峡过宜昌,进入相对平坦开阔的中游,水面越来越宽阔,水流也越来越平缓。尤其流过荆江段,在武汉附近掉头南下,长江已经不再奔腾湍急。
我们用谷歌地球工具进行测量,2010年8月中旬的长江,离赤壁矶最近的江面宽约2200米。河道向南三公里后折向东方,折弯处江面宽约2600米。因为水流较缓,还形成了淤积的江心洲。当然这不是宋代的数据,只能作为参考。不过我们相信大致上差不多。这样的江面,不可能有惊涛骇浪。
更让人难过的是,连这个赤壁古迹也是假的。真正的古战场赤壁,在湖北的蒲圻县,也就是今天的赤壁市不远处的长江边。黄冈的赤鼻矶,因与赤壁的读音相近,以讹传讹,变成了三国大战的古战场赤壁。今天人们为了区别两个赤壁,干脆把黄冈的赤壁美称为“文赤壁”,而把蒲圻的赤壁称为“武赤壁”。两个赤壁一个在武汉上游,一个在武汉下游,直线距离相去136公里。
苏轼好像自己也知道传说靠不住。就在写《念奴娇》的同时,他诚实地记载说:“距离黄州官府数百步远的地方为赤壁,有人说就是周瑜破曹操之处,不知是否确实。”
这就有意思了。明明知道靠不住,只是个传说,还这样大肆渲染,动情地怀古伤今。“人道是”的模糊交代,是他的障眼法吗?作为一个大学者,他为什么如此不管不顾,要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描写虚构的风景呢?
许多学者还注意到,苏轼讲述的历史细节也是错误的。或者说,是他故意虚构的。周瑜娶小乔的时间不对,根本不是美人初嫁。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那一年周瑜已经34岁,早已经娶回小乔9年,哪来的“初嫁了”?
苏轼是历史上第一个把赤壁大战和小乔扯在一起的人。这让我们感到好奇:他为什么要编造历史,把小乔扯进来?清代学者沈时栋选宋词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认为是苏轼记错了历史,好好一首《念奴娇》,留下了这么个“白璧微瑕”。可惜了。
宋代学者还发现,苏轼这首《念奴娇》词里面,毫无顾忌地使用了大量的重复字眼。江山、江月、大江;人物、人生、人道是;故垒、故国、三国;千古、千堆;一时、一尊;多少、多情;如画、如梦;谈笑、应笑;早生、人生。100字的作品,竟然有22处重复。除此之外,周郎与公瑾也是重复词、千古风流人物,与一时多少豪杰,也是车轱辘话。作为挑剔的读者、我们会不会介意文学大师如此粗心,如此信手涂抹?
我们就不得不追问了:他这样痛快淋漓地错认现场,虚构风景,编造历史,赞美周瑜,到底想说明什么?千古不朽的绝唱,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破绽,这么经不起追问?难道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千百年来读者都看走了眼?查遍所有的文学史,几乎没有哪位学者认真面对过它,追问过它。我们都被苏轼的豪放和飘逸弄糊涂了。
苏轼是嘉佑二年(1057)的进士,之后历官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密州是他仕途的第一个高峰。在出任湖州的任上,乌台诗案事发,政敌罗织罪名,告发他写反诗。苏轼被捕下狱,刑讯审查,后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贬黄州是他的第一个低谷。
哲宗元祐元年(1086),命运之神又开始眷顾他。他被召回京城,得到快速提拔,最后拜为翰林学士,几年后当上了翰林学院负责人。后又出知过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几个地方。他一年时间狂升十一级,达到了人生的第二次高峰,也是他仕途的顶峰。
绍圣年间新党上台,苏轼被罢去两学士职衔,远贬到岭南的惠州、儋州。流放岭南是他的第二次人生低谷。这一次的政治迫害,比第一次沉重得多,但他已经能够从容应对,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轻松地唱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人生的第一次总是刻骨铭心、最冲击灵魂的,于苏轼而言,密州是第一次,黄州也是第一次。
刚流放黄州的苏轼,悲观、低调、胆怯、甚至颓唐。在给亲朋好友的书信中,他屡次说起自己不敢再写诗,只能写写小词。平时种种菜,喝喝酒,练练养生气功。但这个失败消沉的苏轼远远没有定型,离开人间的尘外世界,过无忧无虑的清冷日子,不符合苏东坡的性格。
根据宋人的文献记载,苏轼性格非常随和,是个典型的外向型稳定人格。他着迷于人间温暖、热爱生命。他像所有凡人一样,遭遇打击后充满了痛苦和纠结。他经常在那里做着痛苦的选择题:是移民去天外仙境,还是留守在人间红尘。有时候他觉得走好,一走了之,所以身心放松,融入大自然,唱起了快乐的天堂颂;有时候他又觉得实在摆脱不了那些人间烦恼,怎么想自己都是一个失败者,想装着感觉不到伤痛,意识不到流放身份,他实在做不到,所以又唱起了红尘曲。
在一个错误的地方,描述错误的风景,讲述错误的历史细节,是《念奴娇》词的重要特点。词人利用黄州的地理资源和民间传说,通过提炼加工,再现了想象出来的历史场景,充满激情地讴歌了心目中的历史英雄。这个英雄,不是历史上真实的周瑜,而是他虚拟出来的精神偶像。通过这样的怀古神游和虚拟夸张,词人抒发了流放黄州时期内心强烈的人生挫败感。
《念奴娇》词的伟大和不朽,不在于他叙述的事实和风景虚假,而在于他抒发的情感真实。苏轼向读者毫无保留地展示了自己流放黄州的悲观情绪,毫无掩饰地袒露了自己的人生失败。他不顾历史真实,通过发挥演绎周瑜的完美人生,夸张他的潇洒容姿、绝世爱情、盖世功业,而将古人偶像化。对偶像的崇拜,暴露了他内心深处执意不肯放弃的英雄梦想。
再伟大的天才也是凡人,是凡人就会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就会有是非得失的挣扎。黄州的苏轼处在剧烈的内心挣扎和自我救赎之中,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境界。他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不断记录了自己,更在于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那些飘逸高旷的诗词歌赋,不是他人格成熟的证明,恰恰相反,是他内心挣扎的表现。
《念奴娇》不是孤立个案,而是一组心声的独白之一。它必须与《赤壁赋》放在一起对读,当作两个苏轼的对话来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完整对称的信息。当黄州的对话结束时,黄州的苏轼已经不再是密州的苏轼。后来在朝廷上高谈阔论的翰林学士苏轼,当然又完全不是黄州的苏轼了。《念奴娇》是这若干个不同的苏轼中的一个唱出来的。倾听那个苏轼的内心痛苦,比盲目地听他讲述赤壁大战的神话故事,更重要也更有意义。津津乐道于《念奴娇》风格如何豪放,风景如何壮丽,不是苏轼的知音。
《重返宋词现场》馆藏信息
书名:《重返宋词现场》
作者:肖鹏 王兆鹏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页数:410
价格:59.00元
ISBN:978-7-5473-1742-6
索书号:I207.23/9077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太图自助图书馆;京东选书;网借书库(成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