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371期) ▏《重返宋词现场——宋词可以这样读》5-漂泊的客船
2023年07月24日 09:56:55编辑撰稿人
薛瑛
太原市图书馆古籍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漂泊的客船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都说姜夔这首小词写得太好了,又空灵,又凄苦,又高远,又低回。写景如画,抒情欲言又止。“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句,尤其为历来学者所激赏。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多生动啊。他竟然看见群山在那儿悄悄商量,怎么下黄昏那场雨,真是奇思妙想。
人们围着它读来读去,说来说去,所有的分析都倾注在审美意境上,所有的掌声都集中在拟人想象上。很少有谁想到现场还原,追问词人究竟身在何处;也很少有人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追问更深层的心理问题。阅读这样的词是一种挑战,看着简单,细究起来问题一大堆。
勘查地理现场,是我们寻找姜夔身影的起点。
词人题目说“过吴松作”,这个吴松不是地名,而是一条叫做吴松江的古老河流。古代太湖东岸曾经有三条河流:吴松江、娄江、东江,合称三江。吴松江又称松江、松陵江、南江,这条河流西面与太湖相通,自吴江的瓜泾口起,由西向东蜿蜒一百二十多公里,最后汇入黄浦江,进入大海。它曾经是一条非常宽阔的泄洪水道。吴江的垂虹桥就修建在这条河流与太湖的结合处。娄江就是古代的昆山塘,又称芙蓉塘。它从吴县鲇鱼口北流入运河,经过苏州城的娄门,向东流入昆山、太仓,由浏河口入海。全长七十多公里。
太湖东岸的吴松江河口,就是著名的吴江,唐朝人笔下的“枫落吴江冷”的那个吴江,历史上又叫松陵的地方。吴江原来是苏州南部的一个县级市,市政府所在地是松陵镇。近年已被划入苏州市范围,成了苏州市辖下的一个区。在宋代诗人的笔下,这个地方之所以让人难忘,是因为它的水乡景色非常美丽,有一座著名的长桥:垂虹桥。姜夔诗词作品中,多次提到这条河流。
姜夔这首词的题目说作于“丁未冬”。丁未,是宋孝宗淳熙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187年。按照学者考证,这一年姜夔33岁,刚刚从湖北迁家来浙中,把家安在湖州。主要依靠在乌程做官的姻亲萧德藻接济,同时以湖州为中心,四处寻找干谒机遇。苏州范成大富贵、清闲、好客、知音律、擅诗词,种种条件,使他成为那段时间姜夔最重要的投靠施主。他又与贵胄公子张鉴成为好友,范成大去世他的干谒寄食转移到张鉴府上,后张鉴去世,从此再也找不到寄食谒主。从他33岁,到他42岁,也就是庆元二年(1196),这十年间,他的飘泊奔走主要集中在湖州、杭州、苏州三个地方。这之后萧德藻移家池阳,离开了湖州。姜夔失去了依靠,只好搬迁到杭州去寄人篱下。这首《点绛唇》词的时间节点,正好落在这段江湖十年的起点上。可以说,姜夔用这样一首凄苦低回的小唱,拉开了他江湖人生的序幕。
从湖州到苏州、坐船走水路、干谒豪门朋友、寻找生活接济,把这几个点连接起来,就构成《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完整的创作背景。也就是说,江湖十年来,他一次次重复着这样干谒模式,每一次的行迹叠加在一起,形成了他江湖人生的轨迹。
面对现实,这颗年轻的心灵一定经历过强烈的矛盾冲击,一定经常纠结于两难的选择之中,有过挣扎,有过徘徊,有过自责。他需要时间,来逐渐适应这种卑微无奈的生活方式;他需要理由,来支撑自己的江湖人生。——《点绛唇》这首小词,正好讲述了这种徘徊不去的矛盾心态。
姜夔作为贫寒又有才华的一介布衣,既希望得到朝廷和达官贵人的欣赏和重用,又不愿低三下四攀结权贵,让人看不起,所以一直很纠结矛盾。
姜夔与众不同,非常博雅。他不是只会写诗写词的士子,而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艺术家、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像他的曲子词一样秀逸飘洒,骨子里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恭谨,同时也有一种泉石在心的清高。他的手书真迹至今还有流传。
姜夔最大的特长在于精通音律,能够审读乐理,订正乐谱,并且自行创制新的词牌曲调。今存的各种宋人词集里面,唯独他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保留了十七首旁注工尺谱的词作,不仅在宋词史上极为珍贵,就是在中国音乐史上,也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姜夔的高洁有口皆碑,尽管寄人篱下,却从来不主动谋求钱财,不谋求肥缺职位。他只是静静地以自己的才华换取别人的欣赏,赢得社会的喝彩,从来不肯用计谋、用恭维来换取宰相名儒的推荐赏识,保持一个布衣诗人应有的尊严。
江湖十年,他所干谒的明公巨儒尽管欣赏他,但他们高不可攀,再怎么唱和交往,都做不到推心置腹,做不到平等相待。像他一样飘泊江湖的行吟词客,也有来往,但大多数都充满对世俗的渴望,为生存奔波挣扎,操守情趣也完全不同,不是真正的知音。39岁时结识临安贵族张鉴,却在十年后痛失挚友。所以他的词到处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孤独凄苦的况味。
《点绛唇》是姜夔从湖州坐船前往苏州石湖,拜访范成大所作。它的写作现场有多种可能:可能在太湖西岸的湖州渡口,也可能在太湖行舟的途中,或者在吴松江口垂虹桥畔的亭驿。我们倾向于认为应该在垂虹桥的垂虹亭下。这里距离吴江三高祠很近,姜夔曾经多次在此驻舟徘徊。通过描写沿途的所见所感,词人表达了对吴中高士陆龟蒙的倾慕和敬仰,希望自己能够追随古人,在太湖边上隐居,过自由自在的逍遥生活。
词人对自己的江湖人生感到不满,却又充满了无奈。利用干谒达官贵人解决生计问题,是他不得已的选择,姜夔为此感到纠结和痛苦。《点绛唇》词写于他十年江湖生涯的起始点,这个时候,词人还没有放弃高贵的人生梦想,还没有向贫穷和绝望投降,还没有习惯卑微地奔走于权贵豪门。词中有意无意地写到无心的大雁、清苦的山峰、衰败的杨柳,其实都是一种间接的自我比喻,或者是引为同类的联想。问题在于:无心的大雁和清苦的山峰相互矛盾,无心的大雁与衰败的杨柳也无法统一。它们的形象矛盾,暴露了词人自尊自爱的心理,也折射了词人内心的迷茫和挣扎。
《重返宋词现场》馆藏信息
书名:《重返宋词现场》
作者:肖鹏 王兆鹏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页数:410
价格:59.00元
ISBN:978-7-5473-1742-6
索书号:I207.23/9077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太图自助图书馆;京东选书;网借书库(成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