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404期) ▏《莲花落》3-山西中部莲花落的历史溯源
2023年09月07日 16:44:19编辑撰稿人
宋宪晴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副研究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山西中部莲花落的历史溯源
山西中部地区的莲花落被称为晋中莲花落。
一、起源说法
关于晋中莲花落的起源,主要有三种传说。
第一种 清道光年间河南灾民流入说
据山西文艺史料记载:“道光年间,河南闹水灾,逃到文水、交城一带一批难民,他们把形成曲艺形式的莲花落带入文水。”这种莲花落后来被称为晋中莲花落,或晋中落子。
有一位文水的老艺人名叫李连根,1949年前他逃荒至太原的晋源,把晋中莲花落带到太原一带。1962年,太原市曲艺联合会的相声演员曹强经多方打听,寻访到李连根,可谓是“五顾茅庐”,终于整理出众多晋中莲花落的传统段子。1963年,曹强改编的段子《孩子多了累坏娘》首次在太原和平剧场与观众见面,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紧接着他又将山东快书《大方人》、快板《糊涂大嫂》改编成晋中莲花落,又创作了《三进太原》,逐渐派生出现在的太原莲花落。
第二种 明代起源说
《晋中地区民间艺术概述》一书中,有大篇幅专门记载晋中莲花落的起源与艺术特色。开篇即说:“晋中莲花落,是流传在晋中地区和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一带很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民间曲艺。”但有关起源时间的说法却是:“晋中莲花落起源于明代,流传盛行于清末和民国元年。”这一记载将起源时间与盛行时间说得非常具体,甚至具体到了年份——民国元年。书中还记载:“据一些民间艺人的记忆,到1921年前后才形成了晋中莲花落的风格,并先流传于榆次、太谷、祁县、太原郊区一带。莲花落一直在民间,特别在农村盛兴,直到解放后才获得了新生……”根据这个说法,晋中莲花落是在民间逐步完善成型的,1921年之前还是较为原生态,1949年后又有了创新发展。
第三种 河北渔鼓书演变说
渔鼓书,又称渔鼓,也称道情,源于唐代道士在道观内所唱的“经韵”,后吸收民间众多词调、曲牌,逐步演变为在民间布道时所唱的“道歌”。道情与各地方言及民间音乐相结合后,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道情形式。
晋中莲花落由河北渔鼓书演变而来的说法,最早记载于1962年9月交城人民文化馆编印的《晋中莲花落选》一书。其前言记载:“‘莲花落’是晋中人民群众最喜欢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据老艺人说,在一百多年前,河北的‘渔鼓书’流入晋中,风行一时。当时被清徐县西青堆村郭桂林先生看中了这一艺术,就拜师学艺,后来郭先生就在鼓书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了改革。他根据晋中人民的方言土语创造了这一新的曲艺形式——‘莲花落’。他在伴奏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了简便的小竹板,并在唱腔方面吸收了中路梆子、祁太秧歌民间小调。”这一段文字记载郭桂林对渔鼓书的改革吸收了晋中的戏曲和音乐元素,伴奏方面加上了小竹板。
莲花落起源于隋唐交际,并在明清有了高度发展,这是业界共识。在晋中,不能说明代一定没有莲花落这种形式,但可以猜测,晋中莲花落的成型或与清代道光年间灾民从河南将莲花落传入有关;再加上吸取河北渔鼓书的艺术特色,以及对晋中本土文化元素的不断吸纳,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真正的晋中莲花落。历史的真相往往如同翻书一般,要一页一页地去读,才会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发现它的真容。
二、流传有序
晋中莲花落留传下来的文字资料非常少,采访老艺人得来的资料也有限。但是,就在这有限的内容当中,也可以梳理出晋中莲花落的历史沉浮。
现存资料记载,晋中地区最早从事莲花落的艺人就是郭桂林。1962年编印的《晋中莲花落选》中记载:在一百多年前,河北的“渔鼓书”流入晋中。郭桂林先生喜欢上了这一艺术,拜师学艺。
前推一百年,即1862年,正是同治元年。“在一百多年前”,即有可能就是道光和咸丰时期的事情了。这便与“道光年间河南灾民传入山西”的说法在时间上较为一致。
民国时,晋中莲花落老艺人李连根从文水县逃荒到太原晋源定居。我们走访了解到,李连根迁居晋源就生活在北瓦窑村,一生未娶,去世时正值文革。
三、太原莲花落的形成
作为相声演员的曹强,自幼喜爱戏曲和曲艺,对于太原本土曲艺有着深层次的思考,这奠定了他对晋中莲花落的认知。他以所听到的晋中莲花落传统四句唱腔的音乐为基础做改编,创作作品,受到观众喜爱。
据《太原莲花乐曹强作品集•作者自述》中记载:
我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以晋中落子原来的四句唱腔为基础,排练了一段《孩子多了累坏娘》。正值文化局组织我们上山下乡,我一鼓勇气把这个节目交给了观众,出乎意料,效果非常好……我演唱的这种形式于1963年冬第一次和太原观众见面,剧场效果比农村更为火爆……
不久,我幸运地拜见了正宗莲花落老艺人李连根。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演唱时幽默风趣,有深厚的乡土气息。
从这些信息我们了解到,曹强第一次改编演唱莲花落是在1963年冬,“不久”后曹强才拜见了李连根,开始正式向其学习晋中莲花落,这时的李连根已年近古稀。
曹强为了拜师学艺,曾五顾茅庐,前往北瓦窑村去搜集唱腔,回家后反复听,反复学唱,很快掌握了晋中莲花落的基本唱腔。1963年腊月的晋祠庙会,曹强带去了自己的处女作《三进太原》,并邀请李连根到庙会上观看,进行“检验”。
“文化大革命”期间,曹强一直坚持莲花落的创作和表演。他走到哪里就把莲花落带到哪里。曹强的莲花落流行的区域越来越大,以晋中为中心向省内外其它地区辐射,北到包头,南至临汾。“文革”过后,太原市成立歌舞团,曹强便一直在团里担任莲花落演员。
20世纪80年代,曹强将自己创新发展的这一派命名为“太原莲花乐”。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现在莲花落的这种曲艺形式包袱缜密,给观众带来欢乐,大家图一个“乐”字;另一原因是,莲花落,本名莲花乐。湖北的莲花落就叫“湖北莲花乐”,所以这种更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虽然更名“莲花乐”多年,但“莲花落”的叫法还是在百姓中更为流传。
曹强一生创作作品百余段,耳熟能详的代表作也非常多,最为知名的就是《立竿见影》《卖花生》《看车祸》《儿子迷》《长寿秘诀》等。他一生获奖无数,晚年时将随其学习并坚持下来的几位学生收为弟子,并于2013年举办了收徒仪式。2017年,曹强家属与弟子整理其作品九十四段出版了《太原莲花乐曹强作品集》。
《莲花落》馆藏信息
书名:《莲花落》
作者:田家宾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2月
页数:163
定价:98.00元
ISBN:978-7-5378-6680-4
索书号:J826/6033
馆藏地点:地方文献基藏阅览室;地方人文馆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