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436期) ▏《中国食物:水果史话》1-导读

2023年10月23日 17:42:27




1.jpg


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梁颖娟

太原市图书馆基建办馆员


思维导图


《中国食物:水果史话》.png



导读

 

人类这个物种的发展和演化,与水果有着无法剪断的关系:从三色视觉到复杂的味觉,从夜光杯里的葡萄美酒到超市货架上的菠萝切片,从伊甸园里的禁果到“多子多福”的石榴。无论是人类的身体,还是政治、经济、文化,都与水果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在现代社会,由于技术进步,许多水果的品种、外观、口味,都是人类按自己的意志塑造的。但在历史长河中,水果更像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忠实见证者和记录者。与其说人类改变了水果,不如说水果首先改变了人。

 

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

 

《中国食物:水果史话》是一本以中国水果为主题的轻阅读科普书。全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华民族2000多年来对水果的引种、驯化、发掘和利用的过程,从人文、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多维度、大尺度、深层次、全方位地勾画了我国水果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也思考并分析了我国现代水果产业的现状和原因。全书的史料考据与趣味故事并茂,史实逻辑清晰,既是一本植物史参考书,又是一本大众科普的趣味读物。

本书讲述了梨、桃、荔枝、柑橘等中国本土水果如何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葡萄、石榴、苹果等外来水果如何进入中国的一系列故事。本书以历史时间为线索,从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明清一直到现代、新时代,让读者可以跨越时空去了解、熟悉不为人知的水果文化历史。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部寻找中国本土水果历史渊源的图书,更以水果为切口,让我们进入一个波澜壮阔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哲学、科学、艺术、宗教、文明,小到细胞与基因,大到人类族群的物质与精神活动。看似简单地对中国本土水果追根溯源,却映射出人类社会与文明的各种讯息。

《中国食物:水果史话》于2020年4月首次出版,与2022年3月出版的《中国食物:蔬菜史话》是姊妹篇。

 

这本书是谁写的?

 

作者史军,是中科院植物学博士、中国植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曾担任《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水果传》《风味人间》等多部纪录片的科学顾问。著有畅销科普书《植物学家的筷子和银针》《植物学家的锅略大于银河系》。

 

水果为什么对人类很重要?

 

就拿人类的视觉来说,最初,人类的夜行性祖先并没有强大的彩色视觉能力,只有适应夜晚的发达的暗视力。但在后来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逐渐依赖各种果实、嫩芽等食物,使得人类的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逐渐发达起来,进而使分辨颜色成为人类的一种能力。

从夜行性到昼行性的转变,也让人类更依赖那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比如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因为在白天的时候,我们的视网膜承受着更强的阳光刺激。过多的能量,带来了过多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强大的杀伤能力,而要对付这些炸弹般的化学物质,保证视网膜正常工作,就需要很多抗氧化剂,这也就是我们需要补充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原因。而这一切,在数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选择果实作为食物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长久以来,中国人如何与水果相处?

 

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一些惊人的反差,比如就植物类的食材来说,中国人毫无疑问是这方面的料理高手。在世界上的其他角落,再没有这样一群人能够像中国人这样,把植物食材的妙处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不管是白灼菜心、干锅包菜,还是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都把植物最美的一面呈现到了餐桌上。

即便是水果,我们也有办法让它们合理地融入餐桌,且不说黄蓉给洪七公做的樱桃酿肉好逑汤,单单是云南大理的酸木瓜炖鱼、广东的菠萝咕咾肉,就足以抓住老饕的肠胃了。

但是,与我们高明的烹饪方法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本土的水果品种在市场上一直没有成为绝对主角。且不说非洲来的西瓜,中亚来的甜瓜,美洲来的脐橙,单单是大家熟悉的大苹果,也是漂洋过海而来的。

纵观中国的水果摊,半壁江山以上都被外来水果占据。中国土生土长的水果,要么只是红火一时,比如清甜的枇杷和多汁的蜜桃;要么就蜷缩在角落之中,比如甜蜜的柿子和红枣。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巨大的反差呢?爱水果的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太多属于自己的原创水果呢?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回顾中国水果的时代变迁,将带领我们一起从植物学、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寻找根源。这种变迁,其实反映的是中国地理气候、社会生产、货币制度以及与世界的交往等层面的变迁。

小小的水果身上隐藏的是中国人的性格和脾气。正因为如此,水果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透过水果的变化,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民族的沿袭,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水果的滋味也必将越来越好。

 

面对琳琅满目的水果摊,我们该如何挑选心仪的水果呢?

 

作者认为有三个重要因素,品种是一切的根本;靠不靠谱,还要看产地;成熟度也是美味的保证。

对水果来说,横挑竖挑,“品种”永远是第一位的。想在“富士”苹果上体验“花牛”苹果的绵软,显然是不可能的。在一大堆苹果里面,如果喜欢绵软,不如来个“黄香蕉”;如果喜欢脆甜,自然是选“红富士”;如果钟情酸甜口味,那就吃“国光”吧。无论在什么地方,品种都是决定水果味道的决定性因素。再比如荔枝,通体红色的“桂味”品种就要比红绿相间的“妃子笑”多几分特殊的香气。至于说同一品种的荔枝,建议买个头大的。因为同一品种的荔枝的种子大小差别不大,如果果子太小,就意味着果肉很薄,那就不划算了。

水果的产地,也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虽然很多水果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生长,比如在江浙地区种棵苹果树,在两广种点大枣,都不会影响生长。但是,不同地区出产的水果,口味差别极大。就拿“红富士”苹果来说,昼夜温差较大,可以促进糖的积累;果实成熟期的相对湿度、日照率与花青素的合成有关;另外,生长过程中的最高气温,也会对果实品质产生影响。这么看来,那些标明产地的水果,也并非徒有虚名。对于榴梿这样的进口水果更是如此。通常我们碰到的榴梿,大多是从泰国进口的“金枕头”榴梿。实际上,榴梿家族的成员非常多,比如“猫山王”榴梿和“黑刺”榴梿,都有特殊的焦糖和花朵气味。

成熟度也是美味的保证。一般来说,自然成熟的果实都会散发自己特有的香味,选择这样的水果是绝对不会错的。有些水果可以在采摘之后进一步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猕猴桃、鳄梨和香蕉。有些水果没有后熟过程,不会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变甜,比如菠萝。果实成熟也有一些明显的标志,比如香蕉上的斑点,牛油果变成深墨绿色,猕猴桃变软等。

总之,水果带给苍生的,不只是肉体本能上的满足,还有独特的精神愉悦和文化熏陶。让我们一起阅读史军的《中国食物:水果史话》,开始一次中国水果发展的植物学探究,展开一场水果文化趣谈吧。




《中国食物:水果史话》馆藏信息

 

书名:《中国食物:水果史话》

作者:史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0年4月

页数:194

定价:58.00元

ISBN:978-7-5217-1638-2

索书号:TS971.2/5037

馆藏地点: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自科借阅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

                 2023年太图之声

                 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