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445期)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4-走进雪山
2023年11月03日 14:56:18编辑撰稿人
张丽娜
太原市图书馆典藏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播讲人
范雨琦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思维导图
走进雪山
1999年春天,又有遇难队员的遗体被明永村村民在冰川附近发现。学士山岳会决定派出我和另外一位队员前往明永村,做好遗体收容和遗物搜集工作。同时,山岳会还提出希望收容队员中能有一人长驻明永村,定期到冰川上进行搜寻。由于我刚刚辞去工作,时间上相对自由,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最佳人选。
这是在藏族社区里生活的难得机会。而且通过这个机会,我可以好好地看一看曾经给予我诸多思考的梅里雪山。我内心似乎有某种东西在牵引我靠近这座神山。
经过与德钦政府及明永村村长沟通,7月中旬,我终于一个人留在了这里。从大理一路换乘长途汽车和租车来 到德钦,然后又去往明永村。过了飞来寺的慰灵碑,就看到在山谷对岸的梅里雪山宽阔的山麓,山顶上雾霭沉沉。公路的下方,可以远远地俯瞰到一条河流。
奔流在梅里雪山深深山谷里的这条河叫澜沧江,是湄公河的上游。两岸石壁耸立,落差都在千米以上,土质深褐色的山体向外突出。江水在谷底迤逦而行,翻腾着和土质同样颜色的浑浊浪花。
在这粗犷的山谷底部,有若干个小村子,其中一个就是明永村。只有山村所在的坝子才覆盖着微薄的绿色。孤身看着这些景色,和十天前与人见他们一起看到的,似乎完全不是一回事。
我们眼里的登山目标梅里雪山,当地人称为“卡瓦格博”,奉之为神山。我希望能对神山附近的村民有更多的了解,并且想要通过和他们的共同生活,去认识队友们长眠于此的梅里雪山本来的样子。
好容易,车到了澜沧江桥。去年我们来的时候,就是从这里开始步行进村的,但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今年村里已经通汽车了。在山体侧壁上用炸药开出的这条路,虽然走起来让人心惊肉跳,但总算可以坐着车就直接到村子里。车往里开了一会儿,就看到了车窗外满是绿色的村庄。
我在村口下了车,朝村里走去。正值吃饭时间,周围一个人也没看到。“你好!”我边打着招呼,边走进村长家院子。“汪!汪!汪!”传来一阵猛烈的犬吠,但没有人出来。难道我真是个不受欢迎的客人?我胆怯起来。就在这时,我看到了贴在玄关柱子上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林,你好。”看到这张纸条,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那一瞬间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我来说这是个巨大的安慰。接着我就看到皮肤晒成古铜色的村长走了出来。
这是我第一次被让进正屋。里面比较暗,飘浮着淡淡的烟雾。屋子里说不上多干净整洁,但黑亮的柱子诠释着这里有人间烟火、实实在在的日子。我们分坐在一张低矮的桌子两旁的木质椅子上。
村长叫扎西,三十七岁。虽然很年轻,但担任这个职务已经十多年了。握手后我又说了一遍:“你好,谢谢。”但是对话也只能到此为止,我只会说这两句。扎西村长微笑着在说些什么,但我完全听不懂。事实上,我没有做任何语言方面的准备。我尝试着在笔记本上写汉字来介绍自己,居然可以沟通。就这样,我写字加上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开始了看起来有点傻乎乎的交谈。
“欢迎来到我们村子,欢迎你的到来。我正发愁不知该如何处理那些遗体,”村长继续写道,“在去年的遗体搜寻工作结束时,你把营地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才下山,所以觉得可以信任你。搜寻期间你就住在村里吧,我保证你的安全。”这样的话完全超出了我的期待。原来除了语言,还可以有其他东西能够沟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在一段交谈之后,我被让进宽敞的客房里,那里放着一张手工木床。他说驻村期间我可以住在这里。和去年来的时候被草草安排在楼上完全不同,这样的待遇让我喜出望外。
到此为止,驻村的愿望成真了。可是我没有任何与藏族人家共同生活的经验。在这种不安和期待交织的复杂心情中,我开始了梅里雪山脚下的生活。
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是“圣洁的雪”的意思。明永村的海拔高度是2300米,在藏族村落里算是海拔比较低的,气候出乎意外的温暖。但是昼夜温差非常大,空气干燥。汉语叫“明永”的这个村名,藏语叫“明龙”,意思是“火焰山谷”。澜沧江干流沿岸的大多数村子里风都很大,沿支流而居的明永村风势较弱,酷热的天气持续的时间较长,因此得名。
明永村的人口约有三百,都是藏族,他们的母语是藏语。虽然笼统地叫藏语,但明永人说的是藏语里的一种方言。拉萨来的藏族人和明永村藏族人之间的方言,差异大得甚至无法用藏语沟通,而需要借助汉语。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中国,汉语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通用语言。
幸运的是明永村里讲汉语的人比多。我就通过笔谈的方式学会了汉语,而村里的孩子们就是我最初的老师。
村里的水渠直引明永冰川的融水,水量很充沛,即使在夏天也冰凉刺骨,这天赐的水源是村里人的骄傲。光屁股的小孩子们在那里嬉水,笑声清脆。一想到这个水源被登山队员们的遗体和遗物污染了,我心里感到一阵刺痛。
村里的清晨,是在向梅里雪山的祈祷中开始的。天刚亮,家里主人就会走上房顶,焚烧柏叶,向着雪山大声地说:“呀拉索!”接着连续呼唤十多个神山的名字,祈祷太平与长寿。这样的祈祷仪式会持续十余分钟,每天如此,风雨无阻。
我第一次知道对梅里雪山的信仰原来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清晨的祈祷成了我从内心重新认识神山的契机。
在这里,每天要吃四顿饭,感觉一天有两顿午饭。
藏族餐食里最有特色的当属被称为“佳”的酥油茶了。酥油茶是在煮好的茶汤里放上酥油,再在茶桶里充分混合后饮用。像汤,有牛奶和盐的味道。
将高原作物青稞籽实炒熟后磨成粉制作的糌粑,也是藏族传统食物之一。一般的吃法是用酥油茶搅拌后食用,但也 有人直接吃干的糌粑面。用石碾把生态作物青稞磨碎而成的糌粑,有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和浓郁的味道。明永这样温暖的区域还有用玉米面做成的糌粑,玉米糌粑稍带有一点甜味。
除此之外,还有小麦面粉做成的薄饼“库瓦”、猪肥肉盐渍后做成的“帕夏”等,也都是传统食物。
傍晚,结束一天的劳动,待所有人回到家里之后,家庭小酌时光开始。大人们围着饭桌坐在一起,喝着自家酿制的蒸馏酒,聊着家长里短,讲讲笑话,以此释放一天的疲惫。有些时候孩子们也会参与话题。我被这种一家人坐在一起舒畅轻松的聊天气氛深深地打动着。
梅里雪山的夏季,天气很阴郁。7月到8月这段时间,基本上两天就要下一场雨。
受这个季节雨水的滋润,玉米争先恐后地生长,田地周边零星的核桃树上叶子也格外翠绿茂盛。冰川旁边的草地上,各类植物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山上悄然生长着棕色的松茸。扎西村长采回来的松茸能时不时地丰富一下这个季节餐桌上的内容。
随着在扎西家生活的时间变长,我的心里也越来越不安。“我的存在是否打扰了他们一家人平静的生活?另外,关于食宿费用的问题一直也没有谈过,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看待我的呢?”
趁着刚好住满一个月的时机,我用刚学会只言片语的汉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可以继续住在这里吗?”
扎西村长一家人就好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一样,笑着说:“说什么呢?没有任何问题哦,只要你愿意,住多久都行。”听到这句话,我高兴得差点流下泪来。
关于钱的事,扎西压根儿就没提,他绝不是因为有所图才留我在家里。对我进行遗体搜寻的工作,他有着相当正面的评价。
我发自内心地对扎西产生了信赖感。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馆藏信息
书名:《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
作者:[日]小林尚礼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页数:371
定价:88.00元
ISBN:978-7-5596-4842-6
索书号:I313.55/9493
馆藏地点: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文学借阅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