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498期)| 《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8-对话陶勇:内心有光,眼里才会有光(三)
2024年01月17日 14:49:25编辑撰稿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播讲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范雨琦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思维导图
对话陶勇:内心有光,眼里才会有光(三)
4.选择学医需要自发的信念感
俞敏洪:你在北大学医的过程中应该也遇到了一系列困难,因为学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你说的,光是背诵各种各样医学的人体结构图,就能背个半死不活,而且你后来又选了眼科,还选了特别难的葡萄膜炎。你为什么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陶勇:我觉得这是一开始那个坐标设在哪里的问题。我一开始设计的坐标就是更高、更远,我就是要当一个优秀的医生,那不干点难的活,怎么能叫优秀呢?所以对我来说,过去的选择是挑战疑难,未来还得挑战更多疑难。
俞敏洪:从哲学意义上来说,一个年轻人去学医和他的人生到底有什么关系?从2500年前,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开始,人们就意识到了学医的神圣性和道德性。在现代社会中,尤其在中国目前的社会状态下,这种神圣性和道德性反而被消解了,教育也在发生同样的事。当然这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我觉得重拾神圣性和道德性,对于治病救人的职业是特别重要的。你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呢?
陶勇:这是一个视角的问题。我曾经在微博和大家分享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说苹果应该是红的,代表你不相信;如果你说苹果是红的,才代表你相信。
如果你真的从一开始就觉得医学是属于自己的事情,是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是属于自己的信仰,那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是“苹果是红的”,而不是“苹果应该是红的”,这样就不太容易在过程中迷失自我,也不太容易因为一些突如其来的打击而受挫。
俞敏洪:你以非常快的速度形成了一种职业上的精神高度。你在书中也说,作为一个职业人士、作为医生,有三个境界:第一个是技术境界,病人来了,我把病看好,你交钱,我看病;第二个是艺术境界,把这件事情看成一个要去完善的艺术品,让每一个手术、每一个病案都能做得更好、更圆满,也更满足自己内心对更高技术层次的追求;第三个就是信仰境界,你写的是: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高的境界,如果你把你的职业当作一种信仰,意味着你在背后给它赋予了非常崇高的含义。
你是通过什么样的感悟达到了第三个境界呢?和你所经历的苦难有关吗?
陶勇:我经常回忆自己最开始选择学医时的状态,就是一个形而上的状态,但其实这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原因可能很复杂,但肯定和读书有关。我那时候待在妈妈工作的新华书店里,能看到很多书,武侠、神话、经典文学、国外译作……五花八门,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会在心里认为未来的选择都是在修炼,就像现在大家在网络游戏里升级打怪一样,潜意识里也没觉得未来上班赚钱是为了糊口,这就是一个形而上的潜意识。
我1997年上大学,当时房子也不贵,那时候好像包分配,上完大学也没觉得生活压力会很大,种种客观、主观因素,就导致了我的选择是一个形而上的选择。所以选择学医这条路,可能当时在我的潜意识里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状态,没觉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选择,单纯觉得要争取在这条路上汲取,让它变成提升自己的道路。这可能是我自己的一个状态,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会是这样。
5.应对心理疾病:在存在中找回自我
俞敏洪:现在的中国社会有个问题,成年人在精神免疫力方面的能力比较差,青少年的精神免疫力更差,现在中国抑郁症的患者越来越多。比起治现实身体上的生理性疾病,治心理疾病更为紧迫,尤其是对于更年轻的孩子来说。面对现在中国孩子抑郁症越来越多的情况,你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陶勇:最近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结束了一个长达10年的调研,6~16岁这部分孩子里,患各类心理疾病的总患病率是17.5%,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里就有1个孩子可能正面临着心理上的障碍,所以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努力奋斗的结果就是希望孩子健康,希望他们过得好,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好像他们变得更脆弱了,这好像叫“不虞效应”,事与愿违。作为医生,我们看见了这个问题,就不能袖手旁观,我们就得想办法。
我认为,首先要形成一个微环境。人们现在出现这些心理上的问题,包括抑郁状态,很大原因是自己孤立无援。抑郁状态和抑郁症不太一样,抑郁症真的是一种疾病,这是必须找心理医生咨询和治疗的,但抑郁状态很多时候是因为自我封闭,会觉得自己要把所有的困难、压力都扛下,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孤立是造成心理疾病的一个很大的因素。所以人要学会开放,形成一个微环境,哪怕身边只有几个朋友。我常常跟我身边的研究生说,你们得有几个过得不如你的朋友,有空请人吃个饭,然后听人唠叨两句,吐吐槽,你不就舒服多了?
俞敏洪:插一个我的故事,特别印证你说的这句话。我在北大第一、第二年真的有很多抑郁的迹象,因为当时北大的人太牛了,我所有的同学都比我厉害,我读书读不过他们,英语水平不如他们,背景不如他们,学习成绩不如他们,连普通话都不如他们。当时我真的很郁闷,郁闷到上大三的时候,一开学我就得了肺结核,在医院里住了一年。但后来想一想,我之所以能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度过这种时光,就是因为我考上了北大,而我那批中学同学都没考上,所以不论我在北大多窝囊,每到周末、月末,或者寒暑假,回去和中学同学聚会,我就是最牛的。
我觉得这个方法确实还不错,因为和北大的人比,我什么都不如他们,但和我中学同学一比,我好像什么都比他们好一点,比如我书读得比他们多,英文水平也比他们高,学校也比他们好。这尽管有点阿Q精神,但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我觉得这不能长久应用,心理学上好像有一个规律,你密切交往的 5个人的平均水平就是你的水平,一旦你习惯于跟水平不如你的人交往,自己就不会再进步了。所以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尽管你不如别人,但你也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自己付出努力,并且逐渐去赶上别人。最后我终于慢慢到了自己有所成就的阶段。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不同的方向,慢慢这就奠定了一种生命基础,而这种生命基础,就是那些你自己能够做到但别人不一定能够做到的事,这样抑郁症、抑郁状态就会慢慢缓解。
在20年前,我曾经得过轻度躁狂症。那时候新东方内部斗争非常激烈,我这个人不善于快刀斩乱麻,于是陷入了一种困境不能自拔,最后就产生了生理上的反应。有一次我在多伦多出差,那边冬天零下20摄氏度,我住在一个大概在20层的房间里,我看着那个窗户就一心想跳下去,最后是我的意志说服了我,我知道自己肯定不能那样,我也不能继续待在房间里,所以我穿上了羽绒服,零下20摄氏度的冬天,在马路上走了三个小时,直到把自己想跳楼的感觉给走没了。
陶勇:您刚才说的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在比较中失去的,要从存在中要回来。如果您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战胜自己的心理阴影。
我们常常在比较中失去自我,形成了自卑,因为我们没有发现我们的存在中最宝贵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亮点、价值感和被需要感,可能就能达成自我救赎、自我拯救。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叫《自造》的一个原因,因为我百分之百相信,我们可以在线下的生活经历中,形成自洽的逻辑体系,可以制造幸福,制造人生。
加入“太图之声”读者交流群
【 更多活动详情可进群了解】
《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馆藏信息
书名:《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
作者:俞敏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页数:432
价格:68.00元
ISBN:978-7-5596-6799-1
索书号:K820.76/8083
馆藏地点:社科借阅区; 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心灵激荡:老俞对谈录》馆藏信息
书名:《心灵激荡:老俞对谈录》
作者:俞敏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页数:448
价格:68.00元
ISBN:978-7-5596-6800-4
索书号:K820.76/8083
馆藏地点:社科借阅区; 网借书库(成人);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