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631期)| 馆员讲书《病人家属,请来一下》7-别总让医生管理你,你也要管理好医生(下)

2024年07月22日 10:18:22



15f2392054941e8620ebb076cdc9cb6c(20240722-101313).jpg


编辑撰稿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播讲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文稿审核|张瑞峰

录音剪辑|张瑞峰

思维导图|张茹

配图设计|郝雨欣



 

思维导图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png


别总让医生管理你,你也要管理好医生(下)

 

4.家长式医疗开始面临严峻挑战

 

当下智能手机普及,社交网络形成,让知识共享变得更加容易。一个毫无医学知识的人,可以很轻松地了解到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也可以轻松知道哪位医生在这个领域评价最高,去哪家医院报销比例最大等等信息。

过去的病人走进病房的时候,问的最多的是——

“医生,我这个病该怎么治?”

而现在问的最多的则是——

“医生,我看网上有人说……您说对不对?”

医生正在逐渐走下神坛,无论医生再怎么标榜自己的技术和经验,病人都逐渐了解到,医生并非神人,医生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误。了解了疾病的治疗流程之后,看到了网友分享的那些“医生可能会犯的错误”,自然就会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医生,并努力去发现那些对自己可能造成伤害的错误。

你会发现,输液的时候,盯着看护士排气泡的病人变多了,对着输液拍照片的病人多了;医生交代病情的时候录音的病人多了,对医生提问的也多了;甚至现在自己的亲人准备上手术台,家属都会开始蹲在主任的办公室门口,盯着看是不是主任亲自做的手术。

医患之间那一堵墙在逐渐透明化,甚至在被悄无声息地拆除,医生的权威受到的质疑与日俱增。

科技仍在不断地发展,病人拥有的信息量会与日俱增。也许将来病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只要通过一项检测就能够一目了然,不需要医生接诊、问诊、查体和检查。到那时,病人才是最了解自己身体的人。这是否意味着,医疗将真的像国外的著作里写的那样,从医生主导的“家长式医疗模式”,转化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民主式医疗模式”呢?

 

5.病人的参与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民主式医疗能够增加病人的参与度,增加治疗的成功率,但仍然不能以病人为中心进行,仍需要医生引导——作为医生,应该教会病人怎么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之后病人可以自己去努力落实,这没有问题。但是医生必须要明确地耐心地帮助病人做出医疗决策的选择,让病人对医疗过程和医疗结局有充分的认知,因为这才是病人的局限所在。   

未来,医生的角色定位可能会发生变化,也许仍然是家长式医疗,但是会从“父母式医疗”变成“兄长式医疗”。

当体液和基因的筛查成为对肿瘤相对“客观”的检查时,不需要太多医生主观性的参,医生的职责就会弱化,医生将从诊断及技术的第一提供者逐渐转化为医疗咨询的建议者。当诊断确定的时候,根据《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的建议,治疗决策也基本确定了,那么医生的职责一定是根据你个人的情况,帮助你选择更适合你自己的治疗,这个也叫做个体化治疗,或者精准医疗。

例如当治疗费高到离谱时,是不是有一种治疗既价格低廉,同时有效性也没有比最佳方案低多少?又或者病人清晰地理解了指南的建议,也理解如果再次妊娠,病人和孩子的风险都会增加,但即使是这样,依然愿意承担风险继续妊娠,医生能否针对病人的预期做出预防和治疗的方案呢?

 

6.医生的情绪也需要被管理和照顾

 

我之所以要和你聊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大前提,就是咱们都希望病人的就诊和康复过程是顺利的。

很多人听到我是个肿瘤医生时,会问:“你每天面对那些生离死别,会不会很难过?还是已经麻木了?”其实,这些场景已经不会给大多数医生造成任何情绪上的波动了,反而是就诊过程当中的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更能扰乱医生的心境。

有一个最常发生的场景:医生正在看病,突然间冒出来一个排在后面的老爷子说“就开个药”。如果医生不开,他就会絮絮叨叨地说自己赶时间,不是火车要晚点就是要去接孙子放学。如果医生停下看诊给他开药,正在看病的病人就会非常不乐意。医生无论怎么处理都没有办法皆大欢喜。这种情绪持续一天下来,即使是一个脾气和态度非常好的医生,也有可能会陷入一种奇怪的气场当中,甚至到最后会以脸红脖子粗的争吵收尾。

假设这位医生就是你爸爸的主治医生,当医生看完门诊晚上7点回到病房准备下班,你不由分说地冲上去问:“医生,我能和您聊聊我爸爸的病情吗?”我猜想你的医生八成是这个反应:“不是聊过了吗?我之前怎么说的就怎么做。”

我想你一定知道医生比较辛苦,也一定是小心翼翼地去询问的,但是面对医生冷漠甚至有些厌烦的态度,你一定会内心感觉有些委屈。接下来会有两种不同的走向。

 

结局A

你和医生大吵一架——

“我和和气气地问你两句话,你什么态度啊!”

“我态度怎么了我!”

“你说你怎么了,你是主治医生,我问你两句病

情你什么态度啊!

“我没什么态度啊,我不是和你都说过了么!”

接下来可能会有一些护士和医生过来劝架。

结局B

你忍下了心里的委屈,第二天白天看主治医师心

情很好地在护士站和护士聊天。你走过去,直接、明

确地询问:“医生,我上次没听清,我们哪天回来复查?”医生回答:“3周后。”问题解决。

 

你可能会觉得,我只是用了两个小故事来告诉你对医生要尊敬一些,要“能忍”。但实际上,这是绝大多数的冲突发生或者不发生最真实的场景,而你需要关注的有两点。

其一,你有没有注意到,在B场景当中,最重要的是直接、明确地询问。这是什么意思?通常你想和别人聊天的时候都是先问:“有空么?”但是对于医生来说,这个问题要跳过。在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当中,虽然你也交钱了,医生也拿薪水,但是你的钱在大多数医院都不会转化成医生的钱。医生的收入和手术量是有关,但是关系也不是那么大,因此多治疗一位病人,多看一个门诊,并不会增加医生的收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医生提供的服务的价格会随着服务的增加而不断下降,所以医生和病人的聊天应当向着解决问题的最简单的途径前进,而不去开放式地发问和回答。

如果你想尊重一位医生,就得尊重他的时间。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有效地对你的医生进行时间管理。

不要用“我们聊聊吧”这种开放式的聊天方式开头,这会让医生觉得这个“聊聊”无法短时间内结束。如果医生还比较忙,或者虽然不忙,但是想休息10分钟喘口气,他就会抗拒跟你聊。但你上来直接问几个明确的小问题,医生反而会给你最直接的回复。

其二,选择合适的时间也很重要。我有过在半夜12点下手术台时当天第一台手术的家属冲过来问手术情况的经历。白天已经说过“手术顺利”,家属还过来问医生,是因为内心焦虑,希望得到医生的肯定和安慰。但不分场合和时间的询问,是对医生时间和精力的不尊重,会让医生认定你是个“不懂事”的家属,因此态度上会比较冷漠。

病人和医生不太可能在医院里成为朋友。我有相当多的病人朋友,但基本不是在就诊的时候成为朋友的。医生能够长期交往并且给予帮助的朋友,一定都是“懂事”的。说个真事儿,有一次半夜2点,一位手术后5年的病人打电话问我便秘该吃什么药。我回答之后,就对这个号码采取了特殊措施。你当然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骂我,但我还是想要好好地活着。

病人找医生,大多数时候不像在某宝上挑选货物,看完所有的商品之后挑一个最适合的款式。选择医生存在着相当大的偶然性,治疗效果也是一个概率事件。所以在你的情绪允许范围内,克制自己想和医生聊天的本能,时刻提醒自己你的目标是让病人顺利地在医院完成治疗任务,在这个前提下,适度地去理解和善待你的医生,包括他的精力和时间。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馆藏信息

 

书名:《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作者:陈行甲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页数:278

定价:48元

ISBN:978-7-5115-6868-7

索书号:I267.1/7426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网借书库(成人);太图自助图书馆;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

                 2024年太图之声

                 2023年太图之声

                 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