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232期)▏馆员讲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教你如何读书》6-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2023年01月10日 15:00:13编辑撰稿人
宋宪晴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副研究馆员
播讲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思维导图
福楼拜与《包法利夫人》
如果的确如同我相信的那样,一位作家会写会选什么样的书主要取决于他是什么样的人,那么他们个人经历中发生过什么与之相关的事件也就值得一看了。对于福楼拜而言,对这一点的了解简直必不可少。
福楼拜是个相当不寻常的人。我不知道还有哪个作家能像他那样,以热情似火、百折不挠的勤勉献身于文学这门艺术。他认为生命的目标并不只是活下去,因为于他而言,生命的目标是写作:隐修的僧侣为了上帝之爱而放弃俗世的享乐,其坚定程度却无法与为了艺术创作的雄心而放弃生活的圆满与多态的福楼拜相比。他既是浪漫主义者又是现实主义者。
古斯塔夫·福楼拜于一八二一年出生于法国鲁昂。他的父亲是一位医生,在一家医院担任院长,并且和妻儿一同住在那里。那是一个幸福美满、受人尊敬的富裕的家庭。
福楼拜的成长经历跟阶级相同的其他法国孩子没什么区别;他去上学,同别的男孩交朋友,对功课不算很上心,书却读了不少。他十分情绪化,也很有想象力,就像许多敏感的孩子一样,他也为内心深处那种注定与他相伴终生的孤独感所困。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是个悲观主义者。尽管他拥有和睦的家庭、慈爱的父母、宠爱他的姐姐以及真诚的朋友,但他依然觉得人生难以忍受,人类面目可憎,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一八五一年,时年三十岁的福楼拜正式开始着手写作。他比较重要的早期作品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实际上就是他把自己的情感经历写成小说的产物。然而此时他的目标却是要做到绝对的客观。
他决心不带任何偏见和预判地揭露真相、讲故事;刻画人物时也不贬不褒,不附加自己的品评。整体而言,他这一点实现得非常成功,而这或许也是许多读者感觉他的小说具有某种冷淡之感的原因。
不过就像所有小说家一样,福楼拜也没有做到彻底的客观冷静,因为绝对的客观原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作家只要能做到让角色的性格自然展露,尽可能地让他们的行为与性格相符,就已经很好了。
福楼拜刻画人物的技巧十分精湛。我们很容易相信他们的真实性。第一眼看到这些角色,我们就会立刻把他们当作活生生的人,他们脚踏实地,就是存在于我们熟知的这个世界里。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他们,就像是我们认识的水管工、杂货商、医生一样,而不会觉得他们是小说中的人物。
一八五七年,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正式出版。这本伟大的小说刚一面世便在读者中激起了热烈的反馈,几乎是立刻成为畅销书。
《包法利夫人》的确是一个不幸的故事,却不能称之为悲剧。我必须在此将两者之间的区别说明一番,在不幸的故事里,事件的发生是偶然的,但是在悲剧中,事件却是人物性格导致的必然结果。
像爱玛这般美貌又迷人的女子居然嫁给了查理·包法利这样无趣的傻瓜,这实属不幸。她怀孕之后盼着生个儿子来弥补自己那幻灭的婚姻,生下的却是个女儿,这同样实属不幸。
爱玛的第一个情人鲁道夫·布朗热是个自私又残酷的家伙,总是让她失望,这实属不幸。她的第二个情人又卑鄙、软弱而胆怯,这还是实属不幸。
她在绝望之下去寻求帮助和指导的乡村神父是个冷酷又愚昧的蠢货,这实属不幸。当负债累累,甚至面临着诉讼风险的爱玛忍辱向鲁道夫要钱的时候,虽然我们知道他原本是很乐意帮忙的,但他还是因为手头恰好没钱而无法伸出援手,这实属不幸。鲁道夫居然从来没有想到,因为他的信誉足够良好,所以律师会毫不犹豫地把需要的钱借给他,这依然是实属不幸。
福楼拜讲述的这个故事必然要结束于爱玛的死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实现这一结局的方式实在是将读者的轻信挤压到了濒临崩溃的极限。
尽管爱玛是全书的核心人物,小说开头部分讲的却是包法利的少年时代和他的第一次婚姻,又以他的崩溃和死亡作结,这一点在一些人眼中属于本书的一大败笔。
纵观全书,查理·包法利一直是个软弱而且容易被人所左右的人。福楼拜告诉我们他在爱玛死后完全变了个人。这个说法实在是过于笼统了。哪怕他承受了巨大打击,我们依然很难相信他就应该变得自负、固执,并且喜好争吵。他虽然愚蠢,却也勤勉认真,因此他会抛下病人不管就显得很奇怪了。他非常需要他们的钱。因为他要还爱玛留下的债,还要养活他们的女儿。福楼拜写下的内容远远不足以解释包法利性格上的剧变。
查理·包法利在故事的最后死去了,可他是个身体强壮的人,当时还处于盛年。对于他的死亡,唯一合理的解释或许就是:在五十五个月的辛苦写作之后,福楼拜决定给这本书做个了结了。
小说是对一系列事件的罗列,这些事件旨在展现一群处于行动之中的角色,并以此激发读者的兴趣。它不是对生活原貌的翻版,就像小说中的对话不可能是生活中场景的重现,而是对其要点简洁明了的总结一样。
小说家所做的不是用文字对生活进行原封不动的记录,他们只是为读者描绘一幅图画,而现实主义作家会努力让这幅画面生动而写实;如果你相信了,作者就成功了。
就其整体而言,《包法利夫人》给人以极其真实的印象,我想这不仅是因为福楼拜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更是由于 他对细节的描写精准异常。
爱玛婚姻生活的前四年是在一个叫托斯特的村子里度过的;她在那里过得无聊透顶,但是为了维持全书的平衡,对这一时期的描述又必须与其他部分步调一致,细致程度也要与其他部分相等。用不让读者无聊的方式描述一段无聊的事件实属不易,然而那段漫长的文字却会让你读得津津有味。福楼拜在那里叙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你却不会感到无聊,因为你读到的东西始终都是新的;同时由于每一件琐事——不论是爱玛的所为、所见或所感——都是那样的平凡无奇,那样的微不足道,这会让你生动地体会到她的百无聊赖。
福楼拜通过情节引出人物,我们也会循序渐进地了解他们的外貌、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处境;实际上这就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增进对他人的了解一样。
诸如巴尔扎克、狄更斯和托尔斯泰这些伟大的小说家拥有我们常说的灵感。而福楼拜的灵感只会在某些场景中零星闪现;在除此之外的更多部分中,他依靠的似乎还是辛勤的工作、他人的忠告和建议,以及他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试想一下,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居然不是像《高老头》和《大卫·科波菲尔》那样依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写成,而几乎是完全靠着理性的推论而写就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