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234期)▏馆员讲书《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教你如何读书》8-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2023年01月12日 16:12:03编辑撰稿人
宋宪晴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副研究馆员
播讲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思维导图
托尔斯泰与《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开始撰写《战争与和平》时三十六岁。那是创作这样一部巨著的绝佳年龄。作家在这个年龄应该对自己的技法与能力有了充分的认识,拥有了相对广泛的人生经验,而此时的他思想依旧具有充足的活力,创造力也处于巅峰状态。
托尔斯泰选取叙述的时代是拿破仑战争时期,而故事的高潮部分则涉及拿破仑对俄国的入侵、莫斯科大火,以及法军的退却和溃败。
他动笔之前原本只是想写一个贵族家庭的生活故事,历史事件本身只发挥背景的功能。故事中的人物将会体验一系列注定对他们的精神造成深远影响的经历,但是在历经诸多苦难之后,他们终将拥有幸福的生活。
托尔斯泰是在着手写作之后才将重点越来越多地转移到交战双方之间宏大的战事之上,并由此构思出了那种被颇有些庄重地称为历史哲学的思路。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和塞瓦斯托波尔都亲眼目睹过战争,他的亲身经历使得他能够生动地描写小说中各位人物所经历的各色战争场面。
托尔斯泰的观点认为,考虑到偶然情况、未知力量、判断失误,以及无法预料的意外等等因素,世界上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精确的战争艺术,因此更不可能存在什么所谓的军事天才。影响历史进程的绝不是人们广泛以为的伟人之类,而是一种纵贯诸国、在不知不觉间将他们引向胜利或者失败的隐秘力量。
统领军队之人所处的位置正像是一匹被套在马车上、正朝着下坡的方向疾驰的快马——到了某些特定的时刻之后,马儿就已经完全分不清到底是自己在拉着马车前进,还是身后的马车逼迫着它只能不断向前跑了。
拿破仑能打胜仗,依靠的并不是他的战略思想,也不是他庞大的军队,因为局势的变化和传递的不及时,他的命令并没有做到令出必行,他能取胜是因为敌军此时深信败局已定,因此主动放弃了战场。战争的结局取决于一千个不可预料的可能性,其中任意一个都有可能在某个瞬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托尔斯泰看来,这些伟人不过是被时势裹挟的泥塑木雕,这种永恒的动量他们既无力掌控也无法抗拒。他这种观点的确有些令人迷惑。
人们很难抗拒这样一种印象:托尔斯泰的“历史哲学”至少在一部分上来源于他贬低拿破仑的愿望。拿破仑本人的形象很少在《战争与和平》的故事中出现,即便在出现的时候,他也显得卑劣、轻信、愚蠢且荒唐。托尔斯泰称他为“历史之中一件渺小的工具,他从未展露过任何男子汉的尊严,哪怕是在流放期间都是如此”。俄国人居然把他当成大人物,这让托尔斯泰愤慨不已。
然而这一点并不会有损于《战争与和平》的力量和趣味。书中的叙事推着你前进,如同罗讷河的湍流在日内瓦汇入平静的莱蒙湖。
据说全书中总共有接近五百个角色,而这么多人物居然全部坚实地立住了,这可实在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与绝大多数小说不同,《战争与和平》的关注点并非只有两三个乃至于一小群角色上,它关注的是四个贵族家庭的所有成员:罗斯托夫家族、保尔康斯基家族、库拉金家族以及别祖霍夫家族。
如同书名所写的那样,这部小说探讨的命题就是战争与和平,这是用以展现书中人物命运的大背景,并且与之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当小说家作品的主题要求他们必须同时处理一系列彼此差异巨大的事件和多组人物时,他们必须应对的困难之一就是如何让各个事件或各组人物之间的过渡关系显得真实可信,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接受这一切。这一点若是做得好,读者就会感觉自己已经被告知了有关人物和环境所应当知道的一切,于是也更愿意去了解还不为他们所知的人物与环境。总体而言,托尔斯泰成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他的技巧也着实高明,甚至能让读者感觉自己所遵循的只是一条单一的叙事线索而已。
就像所有小说家一样,托尔斯泰也是参考着自己认识或听说过的真人来构思书中人物的,不过看起来他似乎不仅以这些人物作为发挥想象力的模板,还在作品中忠实地描绘了他们的肖像。
挥霍无度的罗斯托夫伯爵正是他祖父的写照,尼古拉·罗斯托夫是他的父亲,而那位相貌丑陋、既可怜又迷人的玛丽娅公爵小姐则是他的母亲。也有些人认为,托尔斯泰在创作彼埃尔·别祖霍夫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这两个角色时参照的都是他自己。如果这一点属实的话,那么假如我们推测托尔斯泰意识到了自身的矛盾之处,并试图通过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来增进对自身性格的探究与理解,想来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
托尔斯泰将自己对生命的意义与目的那热烈的探求之心寄托在了深爱着娜塔莎的两个男人身上。
安德烈公爵将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确。他可以说是彼时俄国普遍现实的产物。他十分富有,坐拥庞大的地产,还拥有一大群农奴。安德烈公爵相貌英俊,他长着轮廓鲜明的面庞、慵懒的双眼,还带着一副百无聊赖的神情。实际上他正是浪漫派小说中那种典型的“阴郁美男子”。他为人勇敢,为自己的出身和地位深感自豪;他品格高尚,同时也心高气傲、独断专行、心胸狭隘、不通情理。对于与自己身份相同的人,他的态度冷淡而傲慢,对低于自己身份的人则表现得既和善又有些屈尊俯就的派头。他富有才智,颇有些想要出人头地的野心。
托尔斯泰如此巧妙地描写道:“安德烈公爵总是特别热心地支持年轻人,帮助他们在上流社会获得成功。在帮助别人的借口下,他可以置身于高层,那是可以提供成功的机遇并吸引他的地方。”
彼埃尔是个更加难以捉摸的人物。他身材高大,相貌丑陋,身体肥胖,因为严重的近视而不得不戴眼镜。他的食量和酒量都很大,很有女人缘。他笨拙而不怎么得体,但是天性善良、诚恳真挚、温和体贴、毫无私心,认识他的人很难不喜欢上他。他出手很阔绰,任由一群曲意逢迎的食客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完全不在意这种人是否值得交往。
把该讲的故事讲完之后,托尔斯泰坚持要让自己小说的尾声部分同样具有真正的价值。
七年时间过去了,我们被他引领着来到尼古拉·罗斯托夫的家里,他已经娶了一位富有的妻子,还有了几个孩子。安德烈公爵在波罗金诺战役中受了重伤,尼古拉的妻子正是他的妹妹。
彼埃尔的妻子非常“方便”地死于法军入侵时期,这样他就可以顺利地与自己深爱的娜塔莎结婚了。这对夫妻也有了孩子,彼此也十分恩爱,然而他们居然变得那么平庸,那么无趣!在经历过那么多危险、伤痛和困苦之后,他们满足于安逸的中年生活之中。那个甜美可爱、难以捉摸、讨人喜欢的娜塔莎,如今却成了一个大惊小怪、挑剔暴躁的家庭主妇。英勇侠义、热情高亢的尼古拉·罗斯托夫也变成了一个固执己见的乡绅;彼埃尔比以前更胖了,他依然温柔而善良,可是完全没有变得聪明一些。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实至名归的史诗,我甚至想不出还有哪部以散文文体写就的小说作品能配得上这样的称呼。托尔斯泰的友人、优秀评论家斯特拉科夫曾经用十分有力的寥寥数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那是一幅展现人类生活的画卷,那是一幅描绘彼时的俄国的画卷,那是一幅记录人类历史与奋斗的画卷,那更是一幅人类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幸福与伟大、苦难与耻辱的画卷。这幅画卷就是《战争与和平》。”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