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337期)▏《二十四日》7-春去夏犹青(下)
2023年06月06日 15:07:45编辑撰稿人
郝雨欣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播讲人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7- 春去夏犹青 (下)
小暑
我原先对小暑的物候没什么感觉。“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还是看元稹的诗《小暑六月节》记得的。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初读到元稹这首节气诗时,我很震惊,质疑是不是搞错了作者,确认是他写的之后,我继续怀疑,他是不是跟好友白居易约好了开题,为了完成某种甜蜜的约定,才费劲巴拉地攒了二十四首。
诗情呆板,写“无我之境”不及王维,写闲适自得远逊于白居易。简直愧对他“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才情,堕落到乾隆御制诗的水平,相当令人扼腕。
因为这首太不像元稹写的,我由此记住了小暑三候,这三候的通俗解释是:第一个五天,明显能感觉到吹到身上的风温润了;第二个五天,蟋蟀转战到屋宇的阴凉角落,时不时开会,讨论六月之后迁居田野的计划;第三个五天,鹰也耐不住热,飞到高空避暑,顺便练习搏击了。
小暑的“一候温风至”,和立秋的“一候凉风至”,彼此是呼应的。到了沙漠才认识到,以前在内地——即使是号称火炉的南京,所感受到的热,谚语里说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都是小孩子过家家,不值一提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二十四节气中,有许多节气是互相呼应的,小暑与大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同理,小寒、大寒是反映冬季寒冷程度的。不过如今气温反常是常态,小暑热过大暑、小寒冷过大寒的情况时有发生,古人的表述未必完全准确。
小暑是夏季里我最盼望的节气,原因是从小暑开始出梅,漫长的黄梅天就此打住。出梅的心情堪比出狱,没有在江南长期生活过,被黄梅天狠虐过的人,大抵理解不了我这种雀跃和期盼。
关于黄梅雨,诗意的描述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想象中,于烟雨朦胧时,灯火微温处,等一个人,赴一个约,凭此一夕之暖,可慰半生漂泊。事实却是,不到傍晚就黑的天,淅淅沥沥没完没了的雨,无处不在的返潮,无孔不入的蚊虫——过完一个黄梅天,感觉自己斑驳了几年。该如何形容这种天气予人的摧残,落下的心理阴影呢?大约就是面对处于更年期的至亲,躲不开、甩不掉,只能默默承受,咬牙习惯的那种煎熬。
暑行大地,如虎出林,万物伺伏。古人以庚日计伏,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入伏,庚日不固定,每年入伏的日子也不固定,一般而言初伏都在小暑前后。
小暑来临,恼人的黄梅季是告一段落了,之后就算有“倒黄梅”的情况发生,也无碍大局。
此时新鲜果蔬亦多,杨梅、桃子、桑葚、西瓜、蜜瓜、荔枝,不可胜数,是胃最满足、最令人觉得生活富足丰盈的时节。
前有五月端午,后有七月七夕,夹在两个大节之间,农历六月显得没那么醒目,连《东京梦华录》这样巨细无遗的开封生活节日指南都直言:“六月中别无时节。”不过孟元老又补充道:“都人最重二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迩笙歌,通夕而罢。”
游泳、纳凉、吃水果、吃冰饮,都让人雀跃。夏天特有的热烈是别的季节无法给予的,生活中若无这些情趣,时日的流转亦只是空洞的哲思,无细节可凭恃。
有一缕幽香,深藏于记忆中,无法割舍。那就是小暑时节悠然绽放的茉莉花。
如果说,春天是蜡梅味的,冬天是水仙味的,秋天是桂花味的,那夏天一定是茉莉味的。比起街头提篮叫卖的栀子、珠兰,我更爱茉莉,其香不恶是关键。茉莉有恬静的气质、轻盈的体态,小小一盆开在窗前,夜风拂过,满室生香。从书页中抬起头来,那洁白的花颜是良夜的好伴。
“一卉能熏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很多年后,坊间一度流行“岁月静好”的说法,我下意识想起的,便是夏夜清宵小书房,有茉莉为伴的日子,字里行间都渗出明亮的香气。
钟爱茉莉香的人很多,咏花的诗句也很多,最忘怀是宋人江奎那句:“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为人间第一香。”茉莉能从初夏开到深秋,花期很长,不孤不傲不难伺候,且与桂花一样,可调和多种香气,有舍己从人、雅俗共赏的气度。
情味于人最浓处,梦魂犹觉鬓边香。香从清梦回时觉,花向美人头上开。作为西域外来户,茉莉在花榜上排名不高,不如土生土长之梅兰菊桂受追捧。好在茉莉亲民,意态天真如少女,谐音也好——莫离。这是年方少艾时会有的甜蜜心思,等到年岁见长,对离别倒是看开了。就算终有一散,只要不辜负相遇就好。
大暑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大暑按平均气温来算属于“三伏”里的“中伏”,是一年中最溽热的时候。
大暑的节气三候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初候“腐草为萤”,夏夜群萤交飞是很美的。《礼记·月令》写道:“季夏之月……腐草为萤。”腐草为萤,又作腐草化萤,古人认为腐朽的野草,在夏季的最后一月会化作萤火虫。实际上萤卵产在水边腐烂的草根上,幼虫孵化后,靠食取腐殖物成长。大暑时,萤火虫孵化成成虫,给人的错觉是腐草化生成了萤火虫。
萤火虫别名丹鸟,又叫夜光、宵烛,都与它能自发光有关,很多人小时候都有夏夜捉萤火虫的经历,一闪一闪的确可爱,加上囊萤映雪的典故,大人乐意帮着捉萤火虫,装在玻璃瓶里作勤奋向学的鼓励。
拿到手才知道那点微光是当不了烛光的,不知道古人怎么做到用萤火虫来当灯烛,也许是夏日无聊忽发奇想,偶尔为之吧。倒是萤火虫很可怜,被困住,白白死了。当时看到一瓶虫尸,触目惊心的感觉怎么也忘不掉,后来就再也不要了。
现在偶尔住到山里去,还能看见萤火虫,会很开心,但不会想捉,它们的安宁与欢乐都转瞬即逝,何必剥夺。只是对着许个愿,愿这些幼小的生命在短暂的一生中,能够自由、平安。愿它们感受到的只有生之轻盈愉悦。
古人对于生命延续转化的想象很令人叹服,除却腐草为萤,粪虫亦可化为秋蝉。清代的方志中还记载,每年春天,罗布泊中的鱼便上岸幻化成鹿,到了秋天又跃回湖里再成为大鱼。乍听之下荒诞不经,细思却有美好的祈盼和坚信,在流沙漫卷的荒芜中,蕴藏着涅槃重生的希望。
《菜根谭》中有一段话:“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明与晦、洁与污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这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却时常被人理所当然地遗忘。人很容易自命高洁,却很难终其一生洁身自好。
生命的贵重,原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是否勇于付出、承担,以及是否坚持了责任和理想。
大暑二候“土润溽暑”,更接近于江南湿热的天气特点,“溽”是指土气蒸郁成湿,“暑”是热的意思。因为湿气行于空中,才有三候“大雨时行”,蒸腾的水汽降了下来,时有大雨,天气微凉。大暑之后会进入到节气意义上的秋天,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只是在风逐雨行中逐渐变得冷肃。
大暑所在的阴历六月又称荷月,六月二十四日是传说中荷花的生日。此月的江南,人们游湖荡舟,或采莲弄藕,或做荷灯碧玉盏,颇有些“无端隔水抛莲子,笑隔荷花共人语”的情致。
夕光打在粉苞上,如同绝色淡扫蛾眉,待到暮色四合,人潮渐散,倚在水边,依稀可以听到花开合的声音。心里有一点点惊动如花蕊轻颤,寂寞是花瓣,碧叶是承托寂寞的清宁。对着一枝荷,就是山河岁月,两两相忘。
《二十四日》馆藏信息
书名:《二十四日》
作者:安意如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页数:276
价格:40.00元
ISBN:978-7-101-15321-7
索书号:P462-49/3004
馆藏地点:自科借阅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