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339期) ▏《二十四日》9-摇落故园秋(中)
2023年06月08日 10:39:28编辑撰稿人
郝雨欣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播讲人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9-摇落故园秋 (中)
白露
“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这个节气一如南京给人的印象,乍看之下清寂冷淡,实则如秋光一般温存,秋水一样远森,耐人寻味。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雁即大雁,玄鸟是燕子,两者皆为鸟中君子,它们的往返能带给人秩序、希望、信任感。三候群鸟养羞,三兽以上为群,鸟亦然。群者,众也。这句话不是指群鸟到了白露时节忽然害羞,而是说天气转凉,群鸟开始蓄食备冬,如藏珍馐。同时像人天冷添衣一样爱惜羽毛,贮备精气,以度严寒。
就今人的感知而言,白露时节,南方依旧夏,北方渐次秋,差别还是很明显的,云贵川地区还会迎来华西秋雨,李义山诗“巴山夜雨涨秋池”,说的就是这个时节秋绵雨,他因而耽误了归程,要特地写信跟夫人报备一下。
对于秋绵雨的恼人,徐霞客有最切身的体验。他在《滇游日记》里记录了崇祯十一年农历八月开始的旅行,那雨断断续续从白露下到农历十月立冬方止,一路他被凄风冷雨折腾得不轻。峭寒砭骨,最冷的时候只能闭户向火,不能移一步也。我之所以对这一段记忆犹新,是因为我也是在云南住了小十年的人,对那里的雨季深有感触,冷起来只能穿羽绒服,升起壁炉,窝在家里烤火看书。
民谚讲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虽够不上寒,亦不可再贪凉,又说,“过了白露,长衣长裤”。此时昼夜温差大,按古人的说法,是“早温、昼热、晚凉、夜寒”——听起来难以琢磨,在古人的概念中,一年四季基本都要注意保暖不可贪凉就对了。
白露还是很美好的,当此月,先有露凝白,后见月分明。中秋节紧随其后,是最宜入诗的。
李白的《玉阶怨》写道:“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首诗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摹了一位心情寥落的美人,成功占据了我心中白露诗词的第一名。将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前四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在一起看也是很有意思的。
且我心爱的李白亦很爱南京。他一定漫行过十里秦淮,与我赏过一样的风月。每念及此,便对南京多爱一分。
夫子庙人声鼎沸,很有市井气,南京人言语煞是粗豪,学不会柔声细语,有铿锵之音。这甚符合南京人漫不经心、信马由缰的名士性情。自春秋时楚威王熊商建“金陵邑”起,已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若再算上自孙吴建都至民国,这城池岂止担待了六朝古都之名而已?金陵王气也是它与生俱来的印记。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包佶《再过金陵》
幼时读诗词,金陵是常客,与之相伴的典故有秦淮河、石头城、玉树后庭花、王气等。秦淮河不用解释,石头城是孙权所建,玉树歌残是南陈后主的荒唐往事,这都不难理解,唯独金陵王气令人困惑。
我委实想不出这个气到底是个什么气?王爷气或帝王气?缠着我外公问究竟,外公遂从天下龙脉出昆仑,分出南北中三条龙脉给我讲起,一直讲到南干龙结穴在此,诸葛亮盛赞其为“虎踞龙蟠帝王宅”,我问出了个大众共识的终极问题:“那为什么在南京建都的朝代都短命?”
我的外公被我问得生生噎了一口气,起身给自己续了一杯茶,再落座又开始搜肠刮肚地给我讲起了楚威王埋金,秦始皇挖断秦淮龙脉,将金陵改称为秣陵的故事。我听完对金陵由怜生爱,觉得南京这个城市太无辜、太可怜了。山形地势得天独厚,金光闪闪瑞气千条又不是它的错!这不就跟倾国倾城的佳人遭受红颜祸水的污蔑一样令人愤慨么!
撇开王气之说不谈,朱棣当时迁都的好处是能均衡南北的民生经济,巩固九塞边镇,直面蒙古的侵扰,所谓“天子守国门”。他戎马一生,言出必行,这是我钦敬他的地方。
倘若明初不迁都,一直龟缩在南方,国祚久不久不好断言,可以明了的是,一旦北方游牧民族兴盛,铁骑纷沓而下,单凭一道长江天堑是抵御不了的。这才是在南京建都的王朝都短命的原因。
迨帝国重心北移,旧都的光芒不可避免要被新都分去,它却从容,风情万种未见寥落,城池百姓都渐次恢复到六朝以降的落拓无羁,不改其乐。秦淮河畔灯若繁星,宴催流光,扇走风流,袖舞庄雅,国事亦可作渔樵闲话。烦恼会有,亦会随波而去。
此城风流净肃,看待世事更迭的姿态,一如杨慎词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又冲淡平和,风雨苍茫难堕其志,即使一再经历伤筋动骨的劫难,亦能稳如磐石。“潮打空城寂寞回”,日夜不歇的江潮不止涤出了烟雨楼台的繁华,更洗出了敦厚质重的性情,将动荡视之为涅槃,这是令人心折的气度。
秋分
到了秋分,方算得尘埃落定,秋水明澈,秋意分明。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秋之六节气的第四个,紧随白露之后。《春秋繁露》言:“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表述上与春分基本一致。秋分和春分讲求的是平和均,彼此之间形如双生,你有我也有,习俗物候皆可互证。
春忙与秋忙相应,忙之后可以稍闲,此时便有社,春社是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秋社是指立秋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秋分前后。
祭祀土地神的祭坛称为“社”。从天子到诸侯乃至平民,凡有土地者,均可立“社”。古人认为土神名叫句龙,是神农氏的第十一世孙,共工之子。颛顼打败共工氏,任命句龙为土正官,主管土地社稷,负责平整土地、疏导河流。句龙被尊为“后土”之神。
“春社”祈求风调雨顺,能有好的收成;“秋社”则要举行报告丰收的谢神活动,并祈盼来年再获丰收,这就是所谓的“春祈而秋报也”。祭祀分官社和民社两种祭祀形式,其意都在祈丰年,导农事,睦乡邻,宣教化。
精于饮馔的宋人会用猪肉、羊肉、腰子、奶酪、肚肺、鸭蛋饼、瓜姜等,切作薄片调味,铺在米饭上,做成“社饭”,相较起来,受胡风熏染甚深的唐人的吃法就粗犷许多,宰鸡鸭猪羊,合以面粉、蔬菜做羹汤,称之为“社零星”,做法颇似东北乱炖或河南胡辣汤。总之,是日酬神恩,宴宾客,家家各出其有,备社饭、社糕、社酒,欢饮至醉。
经过春夏的耕耘和观察,到秋分时年景好坏、收成的丰歉基本可以了然,故而才有秋后算账的说法。
我历来觉得文人笔下的春秋,四时之美是带美颜滤镜,不可全信的,连为生计所迫亲自下场躬耕,“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陶渊明在说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时,尚且自带无所谓、自得其乐的BGM,更别说其他根本不曾亲事稼穑,只是偶尔隔陇观景的文人了。
在他们眼中,春社是:“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秋社是:“今番喜乐丰年景,醉倒翁媪笑颜开。”赞一下田园牧歌,带着与民同乐的优雅。
实际上,春之少雨,夏之溽热,秋之阴雨,任何一个物候不调都会化作悬在农人头上的剑、身上的鞭,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唯有严冬方可稍歇,然冬天又是贫家最难挨的时日。
与春分对应,秋分物候有三:“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分时节的“雷始收声”;从蛰虫始振到蛰虫以细土封巢塞穴;从春水初萌,到秋水微涸。历时半年,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传说中,司掌行云布雨的龙“春分登天,秋分潜渊”,故云销雨霁,秋空如洗。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雨做新妆沐,虹是颊上脂,山似眉峰翠,水为眼波横,秋之淹媚,尽可在端然处意会神知。
《二十四日》馆藏信息
书名:《二十四日》
作者:安意如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页数:276
价格:40.00元
ISBN:978-7-101-15321-7
索书号:P462-49/3004
馆藏地点:自科借阅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