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514期)| 《中国食物:蔬菜史话》2-夏商周:中国蔬菜的起源与认知
2024年02月08日 09:15:10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梁颖娟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文稿审核:王晓婷
录音剪辑:卢丽君
配图设计:郝雨欣
思维导图制作:张茹
思维导图
夏商周:中国蔬菜的起源与认知
夏商周时期,在井田制的条件下,于当时原始的农耕技术,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不足,相对于营养均衡地“吃好”,如何不让肚皮抗议地“吃饱”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当时的人们更关注粮食作物的产出,对蔬菜反而没有那么关注。
还好当时地广人稀,相比种植蔬菜,从自然界直接采食野菜是更为有效的方法。最早的蔬菜其实就是野菜。在我国古代农事历书《夏小正》记录的蔬菜中,、、和卵蒜就是典型的野菜。
是今天所说的繁缕,石竹科繁缕属植物。它在国内分布很广,大江南北都有。每年春夏时节,繁缕的花朵就会绽放。一朵繁缕小花只有五片花瓣,但是每片花瓣都会在发育过程中裂开,看上去像是十瓣的样子,因而繁缕也被称为“假十瓣”。今天我们早就不吃这些小草了,因为它们的味道实在不怎么样。
至于,其实也是很多种植物的统称,它们都属于堇菜科堇菜属。常见的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就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虽然花朵的个头和颜色都存在极大差别,但是堇菜属植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有一片特别的花瓣会拖着一条空心的“小尾巴”,叫做“花瓣距”。另外,所有堇菜的花瓣上都有猫胡子一样的条纹,这些条纹能够引导昆虫找到花蜜。
为什么蘩和堇这些味道不怎么样的植物,能成为我国古代农书中记载的重要植物呢?想来应该有两点原因:一是这些植物的分布区域够广,人们对它们的采集行为十分普遍;二是这些植物有明显的特征,繁缕的“假十瓣”、堇菜的“猫脸小花”都是异常明显而准确的可识别特征,可以大大降低识别错误带来的风险。毕竟,在自然界中吃错植物是很凶险的事情。再加上人类认识自然的渐进性,蘩和堇成为最早被记录的蔬菜也就不奇怪了。
就是今天所说的龙葵。龙葵的分布很广,它的植株和花朵都与辣椒有几分相仿。龙葵的果实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的。千万不要吃绿色的龙葵果实,要不嘴唇、舌头都会发麻。只有变成深紫色,变软了,龙葵果实才是安全可口的。这种深紫色的果实中充盈着紫色的汁水,咬开果子,一种混合着辣椒、番茄、青草等诸多复杂味道的甜味就会在嘴里弥散开来。果子里还有一些芝麻粒一样的种子,只是这些种子要比芝麻粒硬多了。
不过,《夏小正》中将龙葵记录成蔬菜,并不是因为其果实,而是因为它的嫩叶。直到今天,中国南方的很多地方仍然把龙葵嫩叶作重要的蔬菜。但是,吃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因为它含有龙葵碱(就是发芽的马铃薯中含有的毒素)。龙葵碱对胃肠道黏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呼吸和运动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可引起脑水肿、肠胃炎,伴随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当摄入的食物中龙葵碱含量达20毫克时,就会引起中毒反应。但是,因龙葵碱中毒死亡的病例并不常见,因这种物质达到足以使人中毒的程度时,我们就能感受到明显的苦味。
卵蒜不是今天我们吃的大蒜,而是一种被称作白的东西。若论长相,薤白绝对是葱和蒜的合体。中空的叶子非常像葱,不过管状叶子上是有棱的,很容易与正宗的、圆乎乎的葱叶区分开。至于膨大的鳞就有几分像大蒜了。白与大蒜最大的区别就是不会分瓣。薤白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花序上会产生珠芽。珠芽在功能上类似于种子,当珠芽发育成熟,就会从植株上脱落下来,到了条件合适的地方,就会长成完整的植物体。
除了前文提到的这些野菜以外,韭菜、葫芦和茭白也是古人开发的蔬菜品种。
韭菜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蔬菜,在中国的地位一直很高,是《夏小正》中首先被描述的植物,古人甚至还用韭菜祭祀。这种带有特殊辛辣滋味的石蒜科植物之所以受人推崇,大概源于两个特征:一是越割越多,使古人不仅可以持续获得蔬菜,还象征了强大的生命力;二是韭菜的香气浓郁,在崇尚香气的时代,韭菜毫无疑问是最好的祭祀用品。
商周时代,中国蔬菜还没有正式的名分,它们要么像韭菜一样,是重要的香辛料,要么像蘩、堇、蘵和卵蒜一样,只是野菜。除了采集和食用容易辨识的野菜,聪明的中国农夫还把一些本来充当器具的植物变成了蔬菜,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葫芦。
相信很多人对葫芦的最初认识,是从它们的常用身份——容器开始的。神话故事《八仙过海》中,铁拐李用大葫芦漂洋过海;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用葫芦装酒、饮酒;在农村,人们会用葫芦瓢舀面、装水。但你知道吗?葫芦也是可以做菜的。
葫芦在中国的栽培历史相当悠久,早在2500多年前,人工栽培的葫芦就已经是房前屋后的“常客”了。从植物学的角度讲,我国的葫芦可以分为5个变种,包括子、长葫芦、大葫芦、细腰葫芦和观赏葫芦。根据形态差异,我们又可以把葫芦分为4个种类:圆柱形的瓜、果柄处细长的长颈葫芦、扁圆形的大葫芦和果实分两段的细腰葫芦。
其中,真正成为我们食材的葫芦是瓠瓜,或者叫瓠子。它仿佛是冬瓜和西葫芦的混合体,但它真的是葫芦。瓠瓜因为好种、好收,在很久之前就成为我国农户看重的蔬菜。在中国,瓠瓜的食用历史可以追到新石器时代。《诗经》中就曾记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这里的“断壶”就是指摘瓠瓜。
当然,其它种类的葫芦,等到老了之后,都可以化身为容器,盛醋、舀水可,或者成为把玩器物。
说起茭白,我们必须先来说说“”,因为茭白就是菰的膨大,而且是形的茎。这种禾本科菰属植物,在当年可是能与“五谷”平起平坐的粮食作物。《周礼》中,曾将菰列为与稻、、、麦、“五谷”并列的第六谷。
同众多禾本科植物一样,菰的外形并不起眼。这种长在水田里的植物就像是丛生的水稻,只是叶子比水稻的更长、更密集。它遍布大江南北,北到黑龙江、南到台湾的水田和沼泽中都可能看到它的身影。
既然菰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而且如今分布范围也很广,那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少听到它的名字呢?原来,菰米的花期长,种子成熟期不一致,而且种子一旦成熟就从穗子上脱落,不方便采集,产量也远比不上稻米。于是,慢慢被人疏远了。
不过,菰被“主流粮食作物团队”抛弃之后,很快就“跳槽”进入蔬菜行列——那些被菰黑粉菌寄生的栽培菰,以蔬菜的身份重出江湖了。
在食物匮乏的西周时期,不管是葫芦还是茭白,都是为应急而存在的菜蔬。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最终走向了崩溃,随之而来的是赋税制度的变革,加上人口的增加和战争的需要,这个时候蔬菜就成了越来越重要的食品补充。
在下一章中,作者将带大家一起去探索在诸侯争霸的年代,有哪些蔬菜走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食物:蔬菜史话》馆藏信息
书名:《中国食物:蔬菜史话》
作者:史军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2年3月
页数:224
定价:68.00元
ISBN:978-7-5217-3901-5
索书号:S63-092/5037
馆藏地点:自科借阅区;网借书库(成人);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馆藏信息
书名:《向光而行:老俞对谈录》
作者:俞敏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页数:432
价格:68.00元
ISBN:978-7-5596-6799-1
索书号:K820.76/8083
馆藏地点:社科借阅区; 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心灵激荡:老俞对谈录》馆藏信息
书名:《心灵激荡:老俞对谈录》
作者:俞敏洪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页数:448
价格:68.00元
ISBN:978-7-5596-6800-4
索书号:K820.76/8083
馆藏地点:社科借阅区; 网借书库(成人);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