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520期)| 馆员讲书《大英博物馆寻宝记》1
2024年02月16日 15:22:29编辑撰稿人
张瑞峰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播讲人
范雨琦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思维导图
导读
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大家公认的“一生一定要去的景点”。
大英博物馆最初主要以民间人士的收藏为基础而成立。1753年,英国的一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汉斯·斯隆爵士逝世前留下遗嘱,将他个人收藏的71000件个人藏品及大批植物标本及书籍、手稿等全部捐赠给国家。英国政府为了妥善安排这批文物,便在1753年6月7日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用来存放汉斯·斯隆爵士的所有藏品。博物馆建立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书籍、手抄本、关于某些文物的自然标本(包括钱币、徽章、版画和素描)以及文化研究的人种志等组成。
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对民众开放的博物馆。此后,英国政府对博物馆进行多次扩建,博物馆馆藏品日益丰富,如今,已拥有许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有800多万件,覆盖了人类200多万年的历史。在这里,既有13000多年前的史前文物,也有19世纪的近现代作品。但由于博物馆的空间限制,其实有98%的藏品都没能公开展出,长期展出的藏品只有15万件,所以博物馆会经常轮流展出展品。
当然大英博物馆其它藏品来源,一直是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因为很大一部分都是英国在18-19世纪对外殖民和扩张中得来的,其中尤以古埃及、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国文物为巨。埃及文物馆是其中最大的陈列馆,有10万多件古埃及各种文物,代表着古埃及的高度文明。本书中提到的复活节岛雕像、玛雅宫廷放血仪式浮雕、《女史箴图》等文物,都是英国对外殖民过程中抢掠的最有力证据。
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对英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的国力开始衰退,世界霸权国的地位也逐渐被美国所取代。于是,这个时候的大英博物馆开始停下了“野蛮抢夺”的步伐,慢慢地转型为一座综合博物馆,致力于呈现全球人类的历史、艺术和文化。
也许正是由于大英博物馆里的文物都不是来自于自己的国家,这让英国人有“羞愧感”,使得他们对博物馆的藏品具有相当高的“责任感”。大英博物馆最先确定了博物馆的公共地位,并且规定:“馆里的每一件藏品都将永久保存并供后世使用,而且保证所有学者和怀有好奇心的人们都能自由地进出。”这也就是为什么大英博物馆至今都对所有人免费开放,放弃了“门票”这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
另外,大英博物馆的理念也是很特别的,它一直传承着“在一个博物馆里思考整个世界”的传统,试图在全世界的文物中寻求连接性和统一性,从而建立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这也就是为什么大英博物馆会举办“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这样的世界巡回展览,当时的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任期2002年-2015年)还特意配合,写了一本叫《世界简史》的书。
这是大英博物馆和其它大型博物馆最不一样的地方,因为这个博物馆的着眼点一直都放在“全球文明”上,它最终成为联结世界早期到现代所有文明的“藏品库”,并逐渐奠定了它在世界博物馆中的地位。
本书作者程珺,是青年艺术学者,法国里昂中央大学博士,得到APP广受欢迎的人文类讲师。她热爱艺术,旅居法国十多年,对欧洲各大博物馆、美术馆藏品如数家珍。现受邀在国内各大美术馆举办人文艺术主题讲座,同时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社媒平台传播文明与艺术之美,著有《卢浮宫艺术课》《大英博物馆寻宝记》。
仅仅是大英博物馆,程珺就去了近三十次,几乎闭上眼睛都可以想象出展厅的面貌、展品的位置。正因为作者拥有被人文艺术浸润过的理工科大脑,所以她能帮我们找到最高效的方式,去读懂大英博物馆的价值所在。
作者曾在其第一本书《卢浮宫艺术课》中写道:人类对艺术的感知力是与生俱来的,最关键的是,要有人帮他打开那扇重要的窗。
作者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打造人人都能读得懂的艺术课,为更多的人打开艺术之窗。这本《大英博物馆寻宝记》继续传承了作者的这一理念。作者特意精选了大英博物馆里21件独具特色的藏品,从罗塞塔石碑到《女史箴图》,从刘易斯棋子到复活节岛雕像,浓缩了大英博物馆800万件藏品之精华。它们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各个地区的文明,有像四大古文明之一的古埃及文明,也有像复活节岛这样已经永远消失的部落文明。它们中的每一件所反映的都是不同时期的人类,他们的智慧、观念与创造力的结晶。
第一章节,7件镇馆之宝中的帕特农浮雕、罗塞塔石碑和《女史箴图》,让人们读懂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欣赏中国绘画的开卷之作,塑造了大英博物馆今天的地位,而猎狮图、乌尔军旗和内巴蒙墓室壁画则代表了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也是近代考古的重要成果。
第二章节,象征着全球文明的9件珍宝,几乎覆盖了全世界各个地区的文明:其中有四大文明古国的,也有波斯、古罗马这种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巨型帝国的,还有玛雅、复活节岛,甚至是英国人自身的安格鲁-杰克逊文明。如今,这9件文物所代表的古文明,虽然绝大部分都已消失,但在世人心中它并未真正死去,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融入到了现代文明当中。
第三章节,作者选取了5件文物,带我们去了解各种文明之间是怎样相互交融和吸收的。人类早期的各大文明,虽然都形成了完整的世界观,但由于交通不发达,当时人类所认识的世界也仅仅是地球的一部分而已。但是在丝绸之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之路等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上,各大文明之间就会进行交流和融合。到了15世纪大航海时代之后,人类开始真正地认识了全世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变得前所未有的频繁,艺术家们将这些巨变都呈现在了自己的作品中,作者选取的这5件文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无论是代表着镇馆之宝的7件藏品,还是象征着全球文明的9件珍宝,亦或是展现文明的融合堪称奇迹的5大文物,它们都将在历史的长河中与各种文明互相交融与吸收,向我们诉说古老文明所造就的这些稀世珍宝背后的传奇故事。
该书不仅仅呈现了珍宝的全局和局部图供大家欣赏,还从珍宝的历史背景,代表的历史时期和事件,以及艺术欣赏三个角度全方位地剖析展品的珍贵之处,读后不禁让人醍醐灌顶,大呼:“原来如此!”。
古希腊的雕塑为什么好看?埃及法老雕塑是不是长得都一样?刘易斯棋子为何成了当代网红?21件珍宝,浓缩800万件藏品之精华;“镇馆之宝”“全球文明”“文明的融合”三大主题,在一个博物馆里思考整个世界;15位文物传承者,缔造传奇背后的传奇;200多张精美插图,零距离感受细节魅力……
每个珍宝除了详细的介绍之外还做了总结,帮助我们梳理脉络,最后还贴心地给出了大英博物馆逛馆指南。本书中的高清图片和详细的博物馆索引,带你高效逛完大英博物馆,近距离感受珍宝的细节魅力,让你足不出户享用人类文明大餐!
探寻古老文明的璀璨,感受不同文明的强盛与融合,了解那些稀世珍宝背后的传奇故事,就让我们从这本《大英博物馆寻宝记》开始吧。
馆藏信息
书名:《大英博物馆寻宝记》
作者:程珺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页数:260
价格:48.00元
ISBN:978-7-5594-6369-2
索书号:K86/2617
馆藏地点: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网借书库(成人)
文稿审核 | 张茹
录音剪辑 | 范雨琦
思维导图 | 张茹
配图设计 | 张瑞峰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