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526期)| 馆员讲书《大英博物馆寻宝记》7-大卫对瓶:为什么中国的元青花瓷那么珍贵?
2024年02月26日 09:18:05编辑撰稿人|张瑞峰
播讲|范雨琦
文稿审核|张茹
录音剪辑|范雨琦
思维导图|张茹
配图设计|张瑞峰
插图扫描|王玉平
活动统筹|范雨琦、张瑞峰
文案审核|卢丽君
摄影|卢丽君
思维导图
大卫对瓶:为什么中国的元青花瓷那么珍贵?
瓷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英语里的“china”其实就是瓷器的意思。
我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制作出成熟的瓷器了,但欧洲一直到18世纪才成功制作出了瓷器,比我们晚了近1700年。由于欧洲人造不出瓷器,但又非常喜欢,所以大部分欧洲贵族都会一掷千金地疯狂采购。比如太阳王路易十四,他曾经要把自己的金银餐具都给熔了,为的就是凑钱去买中国的瓷器。还有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二世,他居然疯狂到用600名士兵去交换151件景德镇的青花瓷,以至于当时他的大臣说:“瓷器,是令萨克森流血的碗。”
“陶”和“瓷”的区别
我们一直说陶瓷陶瓷,但实际上陶和瓷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陶的制造工艺非常简单:弄一些黏土捏个形状,放在火里烧一下就成了。全世界各种文明里几乎都有陶器,但瓷器却是中国独有的。
瓷和陶最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材料,陶器用的是黏土,而瓷器用的是瓷土。瓷土可不像黏土满大街都是,它还是很稀有的,我国最有名的瓷土就是景德镇的高岭土。瓷土最大的特点是含铁量低,这能让瓷器承受住1200℃以上的高温烧制。陶器就完全不行,因为黏土的含铁量高,烧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氧化铁,它是强助熔剂,到了1000℃就能把陶器给熔化了。而瓷器之所以要用高温烧制,主要是为了让它的质地更坚硬,同时也让它的颜色更通透、漂亮。
瓷器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它表面覆盖的那层釉。釉的质地很像玻璃,能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让瓷器变得更光滑透亮。另外,釉还给瓷器色彩的变化增加了无限的可能性。
瓷土和釉这两样材料都不是中国的专利,在其他国家也有,但唯独中国人创造出了瓷器,这是为什么呢?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很喜欢“玉”,但玉石太稀少了,加工起来也很难,而瓷器的坚硬质地,以及它那美丽的釉的光泽,这些都和玉的特性很像。更重要的是,瓷器比玉便宜很多,所以它才会那么招古人喜欢,中国古代的瓷器产业也因此而繁荣。
罕见的元青花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最主流的一个品种,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最初的兴起并非源于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而是穆斯林的。因为蓝色是伊斯兰教的主色调,他们好多清真寺都是蓝顶的,穆斯林还特别喜欢用蓝色去描绘那些繁复的纹饰。
在元朝,有超过100万的穆斯林在中国经商,是他们最先向景德镇定制了青花瓷,并且大都带回了自己的国家,当时的中国人可是不喜欢青花瓷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元朝的青花瓷幸存下来的非常少,总共不超过300件,而且大部分都在伊斯兰国家。其中,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帕宫收藏量排第一,拥有40件;伊朗国家博物馆收藏量排第二,拥有32件。
托普卡帕宫所收藏的青花瓷
他在中国,青花瓷的真正逆袭其实是在明朝朱元璋的手上。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第一次将青花瓷选入了皇家的祭祀用品,让它一下子变成了皇家的御用之物。就这样,青花瓷慢慢地变成了中国瓷器的中流砥柱,而且这个江湖老大的地位一直延续了近200年。
明朝青花瓷
在中国古代的史籍上,对于明朝青花瓷的记录非常多,但对元青花却几乎没有任何记载,原因就应该是前面说的:在元朝,青花瓷都是出口外销的,在国内并不流行。其实,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人也一直认为元朝是没有青花瓷的,是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大卫对瓶的出现,才更新了这个认知,它证明了在元代,优质的青花瓷就已经存在了。
公元1351年 大卫对瓶
大卫对瓶的体形很大,每一个都有半米多高,瓶子上有龙形的花纹,瓶子的把手还特别设计成了大象的模样。最关键的是,瓶身上还有一段非常清晰的题字,大致意思是: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信州路玉山县(现江西省上饶市)一个叫张文进的人,委托烧制了这对花瓶,现将它们供在寺庙里,希望能保家宅平安。
大卫对瓶局部:题字
这段题字里,最关键的就是“至正十一年”这五个字,因为那是元惠宗的年号,所以能很容易判断出这对花瓶是元朝的器物。只是当时民国的古董商一致认为这对瓶子是赝品,一方面是当时的人深信元朝没有青花瓷,另一方面是这对花瓶有缺陷,瓶身有点歪,并不像是上等的贡品。
但来自英国的大卫爵士就很有眼光,大约在1935年的时候,他将大卫对瓶买了下来并且带回了英国。其实大卫爵士之所以会买下这对花瓶,倒也不是确信它就是元青花,只是他非常喜欢中国的瓷器,尤其是这对花瓶特别讨他喜欢,所以便瓶身有点歪,他也觉得可以接受。
但自从大卫对瓶到了英国之后,就引起了古陶瓷学者霍步森的注意。他在1929年发表了论文《明以前的青花瓷》,在文章里第一次将这对花瓶断定为元代的器物。随后在1952年,美国的波普博士也发表了好几篇论文,将大卫对瓶和土耳其及伊朗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几十件青花瓷对比之后,鉴定它就是元青花。
从那时起,大卫对瓶就改写了整个中国陶瓷的历史,它也成为后人判断元青花的一个标准,被称为“断代标准器”。前面说过,元青花留存到现世的极少,大卫对瓶又是一件那么大型的器物,随后还成了“断代器”,它的价值可想而知,大卫对瓶可以说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青花瓷了。
中国瓷器的衰败
其实从这对大卫对瓶上,我们也能看出当时中国瓷器的衰败,因为我们没有科学系统地去判断这对花瓶是否为元青花,仅凭古董商人的肉眼又怎么行呢。
在中国,制作瓷器一直被认为是一门手工艺行业,即便瓷器的工艺已经被细分成了72道工序,但那也依然是手工艺,它没有得到系统的研发开创,传承模式也一直是师父带徒弟。但事实上,瓷器绝不仅是一门手工艺,它更是一项高科技行业,材料的认知、火候的掌握以及釉的配方等,这些其实都属于现代理工科的范畴。
1709年,欧洲人烧制出了第一件属于他们的瓷器,论工艺和精美程度他们肯定不如我们,但是欧洲有工业革命,当瓷器搭上了工业革命这辆快车,成本就会飞速下降。到了18世纪末,在英国你只要花一个先令,就可以买一件精美瓷盘。世界瓷器业的格局因此发生了重大改变,但中国却毫不知情。
1792年,英国国王曾派出一个近700人的使团前往中国,希望与中国建立平等的贸易往来,但乾隆把他们的所有要求统统拒绝了,他觉得英国就是一个西方蛮夷小国,我为什么要和你有生意来往?英国人所带来的礼品乾隆也没什么兴趣,直接扔进仓库了,只能说乾隆真的没有文化包容之心,如果他有,他就会发现在所有的礼品里,有一样东西极不寻常,那就是英国的韦奇伍德瓷器,那是西方在疯狂追赶中国的一个巨大信号。
约1840年 韦奇伍德茶壶瓷器
1930年,中国瓷器的进口量第一次超过了出口量,中国彻彻底底地败给了西方。到现在90多年过去了,我国的瓷器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完整的手工制瓷体系依然在,相关工业化设备也都齐备了。只是现在的瓷器,工艺技术早已不是主要门槛,大家拼的是IP、文化,还有创新,所有这些我们都还在摸索之中。但我深信,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国瓷器,总有一天会再度引领世界潮流。
总结
瓷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一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欧洲到了18世纪才成功制作出属于他们的瓷器,比我们晚了近1700年。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最主流的一个品种,但它的兴起却是源于穆斯林的审美。在元朝,很多穆斯林商人都会在景德镇定制青花瓷,但中国人却不喜欢,这也就是为什么元朝的青花瓷幸存下来的非常少,而且大部分都在伊斯兰国家。
在中国的古籍里,对元青花的介绍几乎没有,所以国人一直误以为元朝是没有青花瓷的,一直到大卫对瓶的出现才更正了这个错误认知,它证明了在元代,优质的青花瓷早已存在,中国的陶瓷史被彻底改写了。
馆藏信息
书名:《大英博物馆寻宝记》
作者:程珺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页数:260
价格:48.00元
ISBN:978-7-5594-6369-2
索书号:K86/2617
馆藏地点: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网借书库(成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