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589期)| 馆员讲书3.《秋园》《浮木》3-洛阳•南京(下)
2024年05月23日 10:02:09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邵丹
太原市图书馆古籍部馆员
文稿审核|张瑞峰
录音剪辑|张瑞峰
思维导图|张茹
配图设计|郝雨欣
思维导读图
洛阳•南京(下)
三
大哥这一病便是整整三年。
一天,一个早年结盟的朋友从信阳过来看望梁先生,才知他已经走了。朋友好一阵伤心,大哭了一场。又看到梁先生的大公子病成这样,叹息不已。这个朋友本来抽大烟,就让大哥抽了一口,说是提提神采。
大哥接过对方递来的烟枪,连抽了好几口,顿觉精神振奋、飘飘欲仙,浑身一阵轻松,病魔似乎已离他而去。他一下子好了许多,居然能下地走路,也有了食欲。只是把个大烟抽上了瘾。
梁家家底算得殷实,光洋(银元的一种,民国时期主要流通货币之一)用两个大缸子埋在屋檐脚下的水沟旁。家人只得把这些光洋挖出来,由着大哥抽了一段时间大烟。
这么着坐吃山空,家里只剩了个空壳子。眼见一家人生计都要没了着落,大哥不得不重新挂起葆和药店的招牌,一边替人看病,一边戒烟。托梁先生原先的口碑,病人倒也络绎不绝。二哥不曾学医,便掌管药店杂务。兄弟齐心合力,药店一时间蛮有起色。
梁先生去世后,梁太太就让秋园停了学,留在家里学做针线活。秋园心里不乐意,但当时家中那个景况,她实在不忍忤逆母亲。何况,家里渐渐也拿不出钱来供她上学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一·二八”事变直接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洛阳成了战时行都。于是,葆和药店便常有一些身着戎装的军人或戴礼帽、穿长衫的大小官吏前来看病。
一天,葆和药店迎来了国民政府参军处秘书长的夫人。这位董太太三十来岁,长相漂亮,衣着华贵,穿金戴银。她不看病,而是直接找到梁太太,把她拉到一边,俩人嘀嘀咕咕了许久。秋园虽不知她们在讲些什么,但见她们说着说着就往自己这边看,便知道她们讲的必定和自己有关。
从那天起,董太太隔三差五就来药店一趟。她给秋园买了两双高级皮鞋,还再三交代梁太太别给秋园裹脚。虽未点破,可秋园心里明白,董太太是来给自己做媒的。
两个月后的一天,梁太太忽然对秋园说:
“小妞呀,董太太是来给你说媒的,说的是国民政府参军处上校参谋杨仁受。他是湖南长沙人,今年二十六岁,家里只有一个老父亲,有田有屋,是个小康之家。”
梁太太问秋园同不同意这门亲事,秋园不答,再问就哭。太太问了三夜,秋园哭了三夜,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哭什么。
一天晚上,当梁太太再问时,秋园突然来了主意,把眼泪一抹,说道:
“让他送我读书,等我中学毕业了再结婚。”
第二天,董太太来了,梁太太转告了秋园的意思。
第三天一大早,董太太就来了,喜形于色地对梁太太说:
“杨参谋不但愿意送小姐读书,还打算将老父亲接来洛阳,买房子安家。”
梁太太点点头,秋园终于也点了头,这桩婚事就算应允下来了。
四
秋园未及与杨参谋谋面,董太太就领着四个人送来了聘礼。
秋园出嫁那天,看热闹的人山人海。送亲的和迎亲的分乘八顶蓝色大轿,这叫双娶双送。新娘子坐一顶花轿,吹鼓手在一旁奏乐,这种出嫁场面当时在洛阳算得上高规格了。结婚典礼在河洛饭店举行。主婚人是国民政府参军处的参军。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送了贺喜对联。
秋园躲在红绸布后面,对外面的热闹心不在焉,只是迫不及待想看看自己的丈夫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便偷偷地掀起盖头来。新郎一副文官打扮:头戴礼帽,脚蹬圆口皮鞋,胸前戴朵大红花,国字脸白白净净,面相诚笃忠厚。此时此刻,秋园才算放了心。
仁受在洛阳安家的承诺却没有兑现。1932年底,国民政府回都南京,秋园也跟着仁受到了南京。
秋园一心想读书。那时正值阴历十月,没什么学校可考,她就参加了妇女职业补习班,学习缝纫、刺绣、编织。周围同学多半是结了婚的妇人,其中最大的有三十岁,秋园年龄最小。
仁受在南京大沙帽巷租了两间住房。他的薪水并不高,每月九十块银元,碰上国难当头,薪水九折,每月实际还领不到九十块。两个人生活很是节俭,每天早上一人一个烧饼、一个鸡蛋,再加一壶开水。饭后就各干各的,仁受上班,秋园去妇女补习班。晚上,仁受教秋园写字、读书、念诗,待她就像个小妹妹。逢仁受休息,两人常去夫子庙玩耍,秋园总会买上一盆小花带回家养。不久,租屋过道里就高高低低摆了一溜花儿,不名贵,倒也煞是好看。
仁受是湖南乡下人,幼时母亲即过世,父亲做点小本生意。由于四十岁才得仁受这一子,父亲下决心要送儿子读书。
仁受很快显出聪慧资质,吟诗作对都有模有样,还写得一手好字。教书的李先生是地方上有名的文人,颇喜欢仁受。李先生有很多学生在外当官,待仁受长成少年,李先生便让一个在国民政府做官的门生将他带了出去,以免乡下地方埋没人才。
十六岁的仁受便离开了家,独自在外闯荡,当了上校参谋,如今又给自己娶了亲。
在南京安家后,仁受就把老父亲接来一起生活,还特地请了个保姆专门侍奉他。尽管仁受百般孝敬,父亲还是想回老家。八个月之后,仁受只好把老人家送回了乡下的堂弟家,每月给堂弟三块大洋作为生活费。
五
1937年深秋,一艘轮船停泊在汉口码头上等待靠岸。浓雾笼罩着宽阔的江面,看不到江水和天空,也看不到不远处的其他船只,天地之间只剩浓白的雾。远方,一小片浓雾深处闪烁着淡白的光亮,那是太阳在照耀,可灼热锐利的阳光亦穿不透浓雾。间或有汽笛鸣响,那声音孤单、凄清,如盲人般在雾中胡乱摸索、碰撞。
仁受、秋园和他们五岁的儿子子恒正在这条船上,船将开往重庆。自10月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将其作为战时陪都起,国民政府大小官员便陆续撤往重庆,仁受也在其中。
仁受像头困兽,一会儿到甲板上加入同仁对时局的议论,一会儿在舱室里心神不宁地踱来踱去。战事越打越艰难,这一去就很难回头了。
战事发展非人力所能控制,微弱的个人就像一段浮木,在时代的滔天大浪里载沉载浮,不知会被浪头打往哪一个驳岸。此地离湘阴甚近,不如带妻儿下船,看眼老父亲再走……一路上他都举棋不定、心事重重。
秋园忙着哄逗五岁小儿子恒,母子俩常常无知无觉地咯咯欢笑。秋园这年二十三岁,自打结了婚,仁受就是她的天,她依他如父如兄。秋园想得很简单:仁受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仁受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仁受看着秋园母子俩,愈发感到身上责任重大。时局如此混乱,一下船恐怕前途未卜;可此番若不见老父一面,今生或许再难相见……他在两种思绪中挣扎无果,索性出了舱室,径直走到甲板上向一位张姓同仁请教,此人素有“张半仙”之称。
“你替我算算,我究竟该下船还是跟着船走?”仁受焦急地问道。
张半仙回到舱室,郑重地替仁受打了一卦。卦象显示,仁受该下船,回湖南乡下看望老父。既然天意如此,不妨遵从。
仁受回到舱室,匆匆对秋园说:“把东西都收拾好,船一靠岸我们就下去。”
船在大雾中等待了三个小时,浓雾在阳光的驱赶下总算渐渐散去。船只鸣响汽笛,小心地向岸边靠去。
这艘船只是中途停靠武汉,下船的只有仁受一家。仁受拎着皮箱走在前面,秋园牵着子恒跟在后面,两名勤务兵挑着四个大箱子尾随其后。
过吊桥时,年轻的秋园抱起子恒,迈着轻捷的步子走了过去。从前的生活,也远远地留在了吊桥那边。
《秋园》馆藏信息
书名:《秋园》
作者:杨本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页数:264
定价:38元
ISBN:978-7-5596-4066-6
索书号:I247.57/4754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网借书库(成人);太图自助图书馆;太图流动图书车(成人);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浮木》馆藏信息
书名:《浮木》
作者:杨本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页数:246
定价:39.8元
ISBN:978-7-5596-5261-4
索书号:I247.57/4754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网借书库(成人);太图自助图书馆;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