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637期)| 馆员讲书《病人家属,请来一下》13-女婿经济学:癌症病人家庭如何决定花多少钱看病?
2024年07月30日 10:16:16编辑撰稿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播讲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文稿审核|张瑞峰
录音剪辑|张瑞峰
思维导图|张茹
配图设计|郝雨欣
思维导图
女婿经济学:癌症病人家庭如何决定花多少钱看病?
1.什么是“女婿经济学”?
为什么我要讲经济学,还是这么奇葩的“女婿经济学”?为什么我会说,当医疗涉及经济问题,能解决的一定是“女婿”?
所谓经济学,其实就是利用钱这个万能等价物的手段,提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一个社会和国家是这样,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同样是这样。
管理家庭,就是要努力把一切用价值来衡量。这么做,听上去有点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但是实际上,它不但能够让家庭向升值的方向前进,也会让自己少受很多没有必要的良心谴责。正所谓,量力而行。
就像在新病毒爆发期间,我们总希望作为企业可以多点担当,不给员工减薪,似乎这样的企业才更让人竖大拇指。但是事实上,企业一味地死扛,保证所有人的收入,现金流断裂之下的结果就是企业黄掉,所有人统统失业。
家庭是在爱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更是一个新的家庭的诞生和维系。这个家庭会不断地产生需求,需要不断的经济收入来满足它的需求。因此,规划一个家庭就和办一家企业没有什么不同。
夫妻双方是合伙人,父母的养老和房子的贷款是负债,家庭的股票和孩子可以理解为资产,因此家庭能够维系或者再上升一个阶层的前提,就是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资产。
当一场疾病来临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个企业办起来有多难。之所以要用管理企业的思路去管理家庭,就是因为对于家庭来说,你一切关于金钱的决定都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要知道,家里可不是只有一个人会生病,每个人生病花的钱需要完全相同吗?老人和孩子生病,是否应该花同样多的心力不计后果地去救治?自己的妈妈和丈母娘是否会有区别?治病到底要不要卖房?
因此,没有一个强有力的CEO,顶住所有人的压力,做出最适合自己家庭的选择,最终有可能因为一两个家庭成员的疾病,因病返贫,让多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而女婿,你就是家里的CEO。
做医生久了,不知不觉的会演化出某种特殊的能力,就是能一眼看出一个人到底是病人的儿子还是女婿,女儿还是媳妇。不同的角色,表现上的确是不太一样的。女儿通常是最让医生头疼的。
一次,一位病人手术后第一次来复查,通常这次复查我们会给病人看术后详细的病理报告,然后告诉他目前的癌症分期以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这位男病人60多岁,性格也不错,但是女儿情绪化得厉害,在住院期间就经常因为护士扎输液失误和护士产生摩擦。她说她也知道自己容易情绪过激,但是她真的很爱爸爸,爸爸受一丁点儿痛苦她看着都心疼。所以复查时,她让爸爸在外面等着,自己进来听。
我看了眼报告,非常兴奋地和她说:“这是早期肺癌,已经算治愈了!基本不太可能复发,定期观察就可以。”
她“哇”地一下就哭了,说是太高兴了。
她哭不要紧,但等父亲进来时,任凭我们怎么解释,他也不相信自己已经治好了。
老先生一句经典的话我记到现在:“我闺女都哭成这个德行了,你还蒙我是早期?”
女儿大多数心思细腻,感情充沛,对于双亲得病这种事情,她们更多关注的是“还能不能治好”“会不会死”“会不会很痛苦”这些非常感性的问题。作为医生,我们更喜欢和女婿交流。女婿一般关心什么呢?大多是“这个病要治多久”“都有什么样的治疗手段,治愈率怎么样”“每次治疗要多少天,总共要来多少次”。靠谱的女婿一交流就能明白下一步该怎么做。
女婿适合做决定的原因,是因为他既能够做到充分地关心,又能做到充分地理性,他既不像一个外人一样冷血无情、市侩算计,也不像女儿一样被感情支配、不管不顾地全心扑上去,因此他通常能够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尺度。
我们再看看其他关系类型。
病人的儿子通常也是很好的沟通对象,一般儿子在父母的健康问题上也能够做到理智处理,虽然少数也会哭得歇斯底里,但相比女儿还是要好一些。儿子的问题通常是太忙,会让媳妇帮忙处理具体事务。
媳妇是相对最尴尬的角色。大多数媳妇和公婆之间日常都有小摩擦,而且婆媳关系本身就是最难处理的,因此在用钱这个问题上,媳妇就算知道怎么做最合理,也不好直接说。
我也见过一些非常厉害的姑娘,她们无论是处理自己家人的疾病,还是处理自己公婆的疾病,都展现出了非常强的决断能力和掌控力,能够获得所有家庭成员的信任。
所以说,所谓的“女婿”,其实不一定代表女婿对丈母娘的付出,而是指一类既能客观理智地思考问题,又能让别人认可他中立立场的人,它可以是“儿子”也可以是“媳妇”,但是在所有关系当中,越接近“女婿”的角色,就越有能力解决在医疗过程当中面临的一切困境。
2.看病是一个绕不开钱的问题
我们将经济学具体到生活的场景中来,就是如何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的价值。
只有两类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忌,一部分是很有钱的人,另一部分是很穷的人。有钱人我就不说了,我先说说穷人。我在东北下乡的时候,曾经仔细了解过这边癌症病人的化疗方案。肺癌当中的腺癌类型癌症,理论上用培美曲塞效果更好一些,但这边的病人用的最多的是相对古老的吉西他滨。这是因为,培美曲塞的效果确实比吉西他滨稍好一点点,但是价格的差别也是巨大的。当地的医生和老百姓似乎觉得用吉西他滨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大部分家庭没有这么多钱,既然疗效差别不是太大,何必买贵的呢?
真正难受的是正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中产”和“伪中产”们,上不去也下不来,卡在中间不知所措。很多人怕去医院,就是因为医院是一个消费很疯狂的地方——花钱无数,似乎是个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而且根本没有获得任何快感。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治疗的边际效用是骤减的,也就是说,多花很多钱和时间,付出很高的代价,也只能提高5%的有效率,这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如果不做好心理预期建设和财务管理,癌症真的有可能导致一个家庭人财两空。
另外,不同的癌种之间差别很大,像甲状腺癌也许只要几千元钱就可以搞定,但是像胰腺癌、淋巴瘤、食管癌等,手术加上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动辄高达几十万,还不一定能够让病人康复。很多病人甚至偷偷和我说,他真不想治,怕因为一个渺茫的希望就花掉家里这么多钱,他们自己心里也很难受。
癌症治疗的阵线往往会拉得很长。例如,有些病人要先化疗2个月,然后手术,接着继续放疗2个月,后续也许还要持续进行免疫治疗,因此不是筹一笔钱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在与癌症的长期斗争中,家里主要劳动力的工作和收入也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家庭的财务压力。
更尴尬的是,很多在医生眼里的好消息,也变成了坏消息。
我记得我做小大夫的时候,有一次跟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介绍方案。他的儿子很淳朴,很阳光,特别自豪地拍着胸脯跟我说:“医生,您就给我爸爸用最好的药,我有钱!”我当时没多想,就跟他说:“你们确实非常幸运,您父亲这个病变做了基因检测,有个相对罕见的基因突变,可以用靶向药了。”小伙子非常兴奋,赶忙和他的爸爸说,有救了!
但这个药,当时差不多一个月要花三五万,即使有一些赠药的政策,吃半年也至少要自费20多万。他知道这个情况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痛哭了一场。作为一个农民工,他一个月到手也就七八千块钱。他怎么知道,自己的钱对于治疗来说,也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零头。
所以在医生眼里“有罕见突变”这种非常难得的好消息,也变成了让人心如刀绞的坏消息。
因此,这些年我致力于提供一些咨询服务,为癌症病人提供一些来自专业的、但又是从朋友角度出发的建议。
我发现大部分家庭都差不多,谁也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谁也不是年薪百万财务自由。谁不是一边跟家里说“别担心,家里有我”,一边弯着腰扛起整个家庭的重任艰难前行。
如果你不幸有家人得了癌症,不妨客观地和医生表达自己的家庭状况,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医生会主动帮你选择最适合的方案。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馆藏信息
书名:《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作者:陈行甲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页数:278
定价:48元
ISBN:978-7-5115-6868-7
索书号:I267.1/7426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网借书库(成人);太图自助图书馆;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