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644期)| 馆员讲书《病人家属,请来一下》20-如何带病人出去玩?临终关怀到底该不该去医院?
2024年08月08日 10:17:55编辑撰稿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播讲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文稿审核|张瑞峰
录音剪辑|张瑞峰
思维导图|张茹
配图设计|郝雨欣
思维导图
如何带病人出去玩?
出去走走是很多癌症病人希望做的事情,可几乎所有癌症病人的家属都是第一次在人生中碰到这么大的问题,崩溃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有余力和心情带病人出去玩,万一在途中出了什么情况该怎么办?
在完美的结局和平稳之间,很多人选择了后者。
但也有一些家属给我留言说,人生最遗憾的就是在父亲得病的初期没带他出去走走,后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也许知道了一些疾病的基本知识,你就能获得比较完美的结局。
1.有哪些顾虑完全没有必要?
大部分病人家属在家人患癌之后碰到的第一个疑问就是,到底能不能坐飞机和火车?答案当然是——可以。不仅患癌之后可以,哪怕你刚刚手术结束,只要医生认为病情平稳可以出院,都是可以坐的。
你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长时间的旅程,癌症病人偶尔会伴有血液的高凝状态,也就是更容易因为凝血造成下肢血栓,进而产生肺栓塞。建议在火车上坐1个小时左右就起来活动活动腿脚。
另外一个顾虑是怕病人在外地碰到什么情况没法处理。其实,癌症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你想呀,在发现癌症之前,也许已经不止两三年了,知道了疾病的存在后你很担心,不知道时还不是心大得很?
判断病人能不能出门的标准是病人病情是否平稳。病人现在正在间断地呕血、便血,当然是不能到处乱跑的,但是如果病人经过治疗——刚刚做完手术或者刚刚做好巩固的化疗——之后非常稳定,这当然不影响一家人出去松快松快。
除此之外,还有些人担心外地的医疗条件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即使你是在化疗期间,如果在外地发生了白细胞低或者贫血需要输血的情况,你都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大城市进行紧急救治,无论是基本的药品还是输血,各个城市都绝对能够保障。
2.你最应该顾虑什么?
如果近期有不明原因的头痛,或者是脑核磁已经确诊了脑转移,建议不要出游。病人的脑内如果埋藏着隐患,一旦出问题,就有可能让所有人异常狼狈。
如果近期体重明显下降,提示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也建议不要出游。
如果近期有越来越严重的呼吸困难,可能会因为环境改变诱发肺炎,加重呼吸困难。这类病人尽量不要去高海拔地区,避免产生难以预测的高原肺水肿,加重原有的呼吸困难。
另外,酒店和机票最好都订可改签的类型,如果出现发热、憋气、严重乏力等症状,最好立刻返程。
出游时,在饮食方面要选择易消化、洁净的食物,这比当地特色更重要,否则容易在白细胞减低的时候造成严重的感染。癌症病人尽量不要吃生冷未加工的食物,里面的细菌或者寄生虫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麻烦。
3.什么时候最应该去呢?
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在治疗方案确定之后,第一时间确定病人是不是有这种需求。病人同意之后,就可以找医生去交流最佳的出游时机了。
当然,出行安排在刚刚做完复查后最好。复查确认白细胞、血小板、肝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内,影像学也没有提示有新的病灶出现,正是病人心情最放松的时候,出行的心情是最好的。
另外,每一次复查,病人的心情都是非常紧张且难熬的,所以不妨用旅行计划来激励病人,让病人觉得复查完了还有盼头。更重要的是,让病人参与到出行的计划安排中来,能够一定程度分散病人对复查的焦虑。
至于癌症晚期的病人,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养老。无论如何,不要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等他身体再好一点再出去”经常是一句无法兑现的空话,最好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好机会,因为这一次,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临终关怀到底该不该去医院?
临终关怀在中国接受度还算高,但很多家庭都面临一个难题,就是临终关怀去哪儿解决。
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人在家里离去是最舒适体面的,在一家子的陪伴当中结束美好的一生,是一个圆满的结束。
而另一部分有过亲身经历的人会觉得这个想法太天真。你们不知道人在临终的时候有多少事情需要在医院解决,要么大小便失禁,要么尿不出来便不出来;或者隔三岔五就要抽个积液不然胀痛难忍: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跑医院。
这两种场景都存在,它一方面与家庭中谁来照顾病人息息相关。这个照顾者工作与否,照顾时是心甘情愿还是不得不为之,结果都很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癌症,晚期的症状不同,导致病人对医院的需要也不尽相同。
总体来说,中国在晚期癌症的姑息治疗医疗机构的建设方面是相对缺失的。
首先,在中国目前医疗的营利体系当中,康养项目是相对“不挣钱”的,同样的床位收治给癌症手术和化疗的利润远超过在这里养病的利润;另一方面,病人和家庭对于康养花费的预期也是相对低的,与其一个月几万块在医院养病,不如雇一个金牌阿姨在家悉心照顾。
因此,要像美国、日本一样进行比较体面又高质量的医养,短期内还是很难实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难见到在三甲医院养病的晚期癌症病人。
所以我从两方面给予建议:一是什么时候要去医院,二是去什么类型的医院。
1.什么时候要去医院?
不少病人家属坚持让病人在家养病,我是非常支持的。家庭是中国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使是晚期病人,通常还会有半年、一年甚至更长的生存期。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有些症状,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不能自理,还有相当多的癌症晚期病人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甚至帮助儿女带孩子。
癌症晚期病人通常会有一些需要医院处理的事情,例如开药、穿刺引流、输液(乳腺癌骨转移每个月需要进行双磷酸盐的输注等),这些流程跑过一次之后就熟悉了,只需要安排好时间陪病人以一个月一次的频率定期去医院解决就好,不需要住在医院。离开医院的时候,问清楚在未来发生怎样的情况应该来,在家庭当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风险,有哪些注意事项,都清楚了就放心地带病人回家。
有的时候病人胃口不好,排便不好,可以去家附近的医院输液,只要流程走顺了,以后就可以长期在这家医院解决营养问题,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回家了。
最近我越来越喜欢把医院当做一个实施医疗操作的空间场所,而病人家属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和付出,会让病人越来越觉得医院只是像卫生间一样解决问题的场所。病人的生活重点在家庭之中,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完成未竟的梦想才是更重要的事,而不是按时间完成化疗、输液、挂号、开药的无限循环。
我们都希望老人的临终时间表是一份关于梦想的时刻表,而不是一份治疗计划的安排表,医疗应该是过好一生最后一段时光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2.去什么类型的医院?
目前国内大多数三甲医院是负责“治病”的,很难承载“养病”的任务,但在疾病的最后一个月,大多数病人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排尿便困难或者难以忍受的痛苦,而这个时候频繁往返于医院和家中对于家属来说是不小的负担,所以如果这时候病人能够稳定地在一家医院养病,对家属来说会更加放心。
既然三甲医院不行,那么可以找附近的二甲医院或者社区医院来达成愿望。除了价格因素外,只需要关注这家医院有没有最基本的输液、吸氧、抽血、镇痛药等治疗就可以了。
随着法律和监管的健全,个人认为这些基本的医疗需求在未来会得到更好地解决,会有一大批互联网机构和康养机构出现,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到那个时候,大多数病人就可以在家、在社区内解决看病和康养问题。
《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馆藏信息
书名:《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
作者:陈行甲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页数:278
定价:48元
ISBN:978-7-5115-6868-7
索书号:I267.1/7426
馆藏地点:文学借阅区;网借书库(成人);太图自助图书馆;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