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655期)| 馆员讲书《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1

2024年08月23日 15:58:45




1.jpg


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梁颖娟

太原市图书馆基建办馆员



文稿审核|张瑞峰

录音剪辑|卢丽君

思维导图|张瑞峰

配图设计|郝雨欣



思维导图

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png

导读

 

一提起汉字的历史,大部分中国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甲骨文,想到那些晦涩难懂的神秘符号。不过,更多时候,我们只是觉得它厚重、悠久,至于它为什么对汉字、对中国人来说如此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

就让我们一起从《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一书中寻找答案吧。

甲骨文是距今约3400年至3100多年前商朝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就是从甲骨文一路漫漫演变而来的。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与尊重。

甲骨文虽然历史悠久,但它的发现却离我们不太久远。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通晓医术的清朝官员王懿荣在医馆抓药时,买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发现上面刻有图形和文字。因王懿荣“泛涉书史,金石”(语出赵尔《清史稿》),珍藏有大量的书籍字画、金石印章、钱币瓦当等,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精深的了解,遂对龙骨上面的图形文字进行研究,并以高价收购。于是,殷墟甲骨经王懿荣之手,从药材“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王懿荣也成为甲骨文研究的奠基人。国际上把王懿荣发现“龙骨”刻辞的1899年作为甲骨文研究的起始年。甲骨及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不仅标志着中国有了3000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而且为后人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在商朝晚期(在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当商王对于国家大事或家族事务有所疑虑、难以决定的时候,就会以占卜的形式,祈求鬼神给予指示,并把占卜的内容及相关记事契刻在所使用的龟甲或牛肩胛骨上,作为事后验证的纪录文字。这些契刻在甲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用笔、结字和章法这三个书法要素。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具有比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在甲骨文中已经有所体现。但从其显著的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来看,其象形意义是最为显而易见的。

 从甲骨文的字形,我们能够看出当初文字创造时的原貌,所以,甲骨文是探讨中国文字创意最好的材料。此外,甲骨上的商代文字多为商王治理国家政务的相关记载,也是探讨商代历史最直接可信的材料。

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农业、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我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所以,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就备受我国历史和金石学研究者的重视。自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以来,甲骨文研究代代传承,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使这门古老的“新”学问绝学不绝。一个多世纪前,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这样评价甲骨文的横空出世:“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反映了中国知识界的心声。从多次主持殷墟发掘的董作宾,到考证出商王世系的王国维,再到集甲骨文研究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1982年)编撰者胡厚宣,等等,一代代学者前赴后继,以解开古老的文明密码为毕生使命。

《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一书,分为十三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课堂”,近千个甲骨文字,为读者讲解甲骨文的发展和创意解析。由于本书是写给大众读者的一本科普书,因此,第一堂课先谈甲骨文的发现,依次介绍了甲骨发现的时间、甲骨文的性质、书写工具和书写习惯;第二堂课,从“郭”字与“酒”字的书写创意,探究中国文字的历史;第三堂课,揭示甲骨占卜的千年秘密;第四堂课讲如何理解甲骨卜辞,这是作者研究甲骨近六十年的心得;第五堂课专门介绍了巫师及其工作;第六堂课介绍与文字创作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史官;第七堂课讲解演戏和军事中涉及到的一些古文字;第八和第九堂课,是甲骨卜辞的研究,以商代可能出现的三年守丧之礼以及丧俗演变过程为例;第十堂课,介绍甲骨文反映的先进产业;第十一堂课是甲骨文中商代的歌舞表演;第十二堂课介绍甲骨文如何断代,这也是作者研究甲骨近六十年的研究精华;第十三堂课总结古文字学的重要性。

本书出版于2021年2月,是甲骨文权威学者许进雄教授的封笔之作。

许进雄,1941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准备大学联考时,读到清代王念孙的《广雅疏证》,从此踏上研究中国文字奥秘的道路。许进雄在台湾大学中文系就读时,开始攻研甲骨学;毕业后,受聘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负责整理馆藏甲骨。在博物馆研究阶段,许进雄提出了甲骨钻凿形态断代法,在文字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安阳博物馆甲骨展览厅评为“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二十五名学者之一”。1996年起,许进雄任教于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字学、古代社会与文物等课程。2006年退休,转任世新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有多部文字学专著,其中的《文字小讲》荣登2016年度“中国好书”榜单。

阅读《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这本“历史书”,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我国甲骨文文化悠久的历史和掷地有声的史料实证作用。甲骨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还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它记录着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间段里发生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为我们了解中国上古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不仅复原了殷商历史的框架,解决了殷商信史的问题,恢复了人们对于上古史系统的信心,还提供了一些寻找夏代历史的线索,直接或者间接地证明了夏代的存在。因此,甲骨文从诞生到发展成为一种独立、完整、系统、成熟的文字,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文明之源”。

阅读《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这本“漫画书”,我们会惊叹于甲骨文的拟人、逼真、生动、有趣。甲骨文就是古人画的简笔画,比如翘起尾巴的“犬”字、乌龟俯视图的“龟”字、像可爱小猫咪的“鼎”字、两轮的“车”字、大眼睛长睫毛的“媚”字、长满果实的树的“果”字、人在马上的“骑”字,等等。甲骨文不只是晦涩难懂的代名词,更是可爱软萌的“表情包”。即使有比较复杂、难以猜出的,本书中,作者也会详细讲解它的构成和含义,读罢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禁佩服古人的奇思妙想。古人的幽默,全在甲骨文里了。

阅读《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这本“解密书”,我们会在作者轻描淡写的口吻中,揭开千年殷商文字的神秘面纱,在轻松俏皮的字里行间,窥探远古时期生产生活的秘密。比如;把龟壳泡水可以去除其骨胶原,然后方能烧裂用于占卜;司令台就是戏台、棒杀老人是习俗、巫师求雨可能丧命、守丧三年与二次葬紧密关联,等等。

甲骨文的发现,对于考古学、文字学、语言学、语法学、文学、古典文献学、书法艺术等学科和门类,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如今,甲骨学不仅是中国古文字学的重要分支,它已经交叉渗透到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文献学、民族学及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科技史等相关学科之间,成为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

乘着新时代的东风,甲骨学研究正在得到全面发展和传承弘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点亮了甲骨文破译的新希望;跨学科、开放式、协同创新的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助力甲骨学研究再上新台阶;表情包、文字库、共享平台,鲜活的甲骨文化产品,让“深藏闺中”的古老文字走近大众、走向世界。


《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

馆藏信息

 

书名:《甲骨文有故事:了解甲骨文不能不学的13堂必修课》

作者:许进雄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2月

页数:185

定价:88元

ISBN:978-7-122-37613-8

索书号:K877.14/3834

馆藏地点:社科借阅区; 2020年之后新保存本阅览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

                 2024年太图之声

                 2023年太图之声

                 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