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赠书|太图网上读书会·第554期——《大师巨匠—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19

2020年06月04日 15:58:37



M10[B8@`8X@C8O]7G123_]U.jpg


作者简介:


QQ图片20200604155146.png


郑贞铭,曾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所教授、主任、所长,台湾金门大学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新闻教育特殊贡献奖(台北扶轮社)

新闻教育终身成就奖(纽约世界中文传媒协会)

两岸交流特殊贡献奖(香港传播文教联会)

丁士轩,青年作家,独立纪录片人,铭轩工作室发起人。现居北京,致力于口述历史、非虚构写作及媒介批评等。

 

内容简介:


QQ图片20200604155159.png


《大师巨匠:百年大师,世纪巨匠,中国人的灵魂书房》是由“台湾新闻教父”郑贞铭教授与青年作家丁士轩耗时三年精心编著的。

本书以精简清朗的小传,写就民国大师们的学养与风骨,可助当代青年以史为镜、躬身自照,持独立思考之精神,砥砺前行。

《大师巨匠》分为上下两册,以风气之先、家国情怀、文化基座、学术昆仑、狂狷名士、人间性灵、思想行者、人文典范、科学高峰和美的世界十个关键词为坐标,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刻画了百年来近百位大师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崇高,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大师画卷。




主播简介

杨晓燕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外文书店文宣、阅读推广人。

磨铁图书2017年度优秀图书推广人。

2018书香太原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

2018《我是讲书人》国际讲书大赛(第二季)太原赛区“新时代优秀讲书人”。





微信听书,长书短读,读者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太图之声•太图网上读书会,我是主播杨晓燕,今天,我将继续为大家分享由郑贞铭、丁士轩编著的作品《大师巨匠》。

 

QQ图片20200604155528.png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大师是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

也许是曾经同为报人的缘故,我读萧乾的文字生涯,读出一种热血、一种理想、一种态度,在人生这趟旅途中,萧乾真的是不折不扣的旅人,他的行走地图不在手中,而在笔端。

1910年1月,萧乾作为遗腹子出生在北京一个汉化了的蒙古族贫民家庭里。母亲吴氏出身寒微,无力独撑门户,只得带着儿子寄居在叔舅家。

童年时代的萧乾生活十分贫苦,不仅没有玩具,没有书读,甚至连起码的温饱都没有着落。6岁时,他进入私塾读书。因为没有钱给老师送礼所以常常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不到半年他就待不下去了。再后来他又进入一家私立新式学堂,不料那里需要的钱更多,他挨打的次数便也更多起来。11岁时,萧乾进入崇实小学半工半读,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进一家地毯房干活,下午才可以上课。就在他从地毯房领到第一次工钱时,他苦命的母亲去世了,潇乾至此成为了孤儿。

大堂姐见他可怜,对其多方照料和保护,并成为他的启蒙老师,大堂姐为他讲述《济公传》《小五义》和《东周列国志》里的故事。初中毕业后,16岁的萧乾一度充任北新书局练习生。工作之余,他读了鲁迅的《呐喊》《仿徨》还有《语丝》上的文章,深受启发。萧乾对易卜生《国家公敌》中的一句台词“最孤独的是最坚强的”特别喜爱,于是抄录作为座右铭。

1928年,18岁的萧乾到中国南方的一所中学里担任教师,1年后,他以教书所得的积蓄为学费,回到北京,考入当时最有名的大学燕京大学,不久又转入辅仁大学。他先学英国文学,后改学新闻专业,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就曾经做过他的老师。1933年,萧乾开始在课余写小说,这年10月,他的第一篇小说《蚕》发表在沈从文编的《大公报》“文艺”上。也正是在这一年,他结识了正在编《文学季刊》的巴金,两人从此建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

1935年初春的一个下午,杨振声约萧乾去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吃茶,在座的还有有总经理胡霖。当时,胡霖正想物色一个既能编《小公园》,又能兼管11种副刊工作的人,于是,年轻的萧乾得到了这个机会。

1939年夏天,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来信,邀请萧乾到该院中文系任讲师。当时的欧洲已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所笼罩,去还是不去呢?胡霖听说后,说道:“这可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好事,你还犹豫什么!”他分析了欧洲战局瞬息万变,正是记者报道的千载难逢的机会。1939年9月1日,萧乾登上了赴英国的轮船,就在这一天,德国入侵波兰,两天以后,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到英国后,萧乾先是做教师,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后来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1940年,纳粹德国开始对伦敦展开大轰炸。此时,来自中国本上的庚款留英学生均已陆续回国了,萧乾成为旅英华人中唯一的记者。他自称是“未带地图的旅人”,他很庆幸伦敦大轰炸时,自己能在场。

每次空袭后,为了报道大轰炸下的伦敦,警报一解除,萧乾就踩着还在冒烟的废墟,踏访落过炸弹的地带。有时地下煤气管道炸裂了,四下里烟雾弥漫;更令人提心吊胆的是角落里的定时炸弹,或尚未爆炸的家伙。萧乾就用日记、通讯以及散文特写的形式,向国内读者着重报道了一个民族在大难面前的精神面貌。

1943年年底的一个周末,英国剑桥大学就读文学专业的萧乾正动手写硕士论文。此时,重庆派来了一个友好访英团。胡霖也在友好访英团中,胡霖拜访萧乾,单刀直入。坐下来就拍了一下萧乾的手背说:“我不是来这个大学城看风景名胜的,我就是要把你从这古老的学院里拉出来让你脱下那身黑袍,摘下方帽,到欧洲战场上去显一显记者的身手!”

33岁的萧乾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当个学者,还是重操旧业去当记者?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思索之后,萧乾接受了胡霖的劝告。1944年6月,学期一终了,萧乾便毅然走上战地记者的岗位,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

此时,盟军刚刚在诺曼底登陆,西线开始大举反攻。导弹纷纷从伦敦东边飞入市区,只要一打转,就笔直落下,接着是轰隆一声,街道上狼藉一片,血肉横飞。然而就在这种情形下,萧乾在市中心的舰队街,为《大公报》开设了办事处,开始将每天的采访报道发回重庆。

8月15日,巴黎解放。入秋,携带着美军随军记者证的萧乾,被指定随美军第七军向莱茵挺进。几经波折后,他在巴黎的斯克里勃旅馆里,偶然遇见了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他们在酒吧间海阔天空地聊了一个下午。

不久,萧乾一路追随美军,进入德国境内。柏林街头,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衣衫槛褛的难民成群结队,随后,几国首脑讨论战后问题的会议,到审判战犯,再到联合国成立大会,在这些重大的历史性场面上萧乾都见证和报道过。也正是通过萧乾,当时的中国得以及时了解到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

萧乾文思敏捷,写东西极快,舒乙曾说:“看过火山喷发吗?萧乾先生就是一座文坛上的大火山,他的喷发壮观,雄伟,惊人。”

1990年8月,80岁的萧乾和他的妻子文洁若一起,开始翻译“最难翻译”的小说《尤利西斯》。整整4年,终获成功。

1999年的一天,萧乾突然在病房摔倒,从此昏迷不醒。2月11日,萧乾病逝,享年90岁。他最后的一篇散文标题为《写到不能拿笔的那一天》,这位“未带地图的旅人”,用一生的行走去执行。

好,今天的太图之声•太图网上读书会,由联合独创出品,郑贞铭、丁士轩编著的作品《大师巨匠》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1591257319102082494.gif

微信听书,邀您品味经典。

长书短读,带您感受书香。

本周我们开始分享郑贞铭与丁士轩的作品《大师巨匠》,带你走进一轴无比辉煌的大师画卷。

您是否感兴趣呢?

赶快来收听并留言评论吧!

走心的留言将会在“太图之声-精彩留言板”进行展示,并且有机会得到我们的赠书哦!

我们将随机抽取“太图之声-精彩留言板”的5位读者,为您送出《大师巨匠》一本。

怎么样,心动了没有呢?

赶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吧!





往期回顾: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