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赠书 | 太图网上读书会 • 第572期——《大师巨匠—中国人不是笨人—童第周》37

2020年06月30日 16:51:50



太图之声-《大师巨匠》572-01.jpg


作者简介:


QQ图片20200622154444.png


郑贞铭,曾担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所教授、主任、所长,台湾金门大学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

新闻教育特殊贡献奖(台北扶轮社)

新闻教育终身成就奖(纽约世界中文传媒协会)

两岸交流特殊贡献奖(香港传播文教联会)

丁士轩,青年作家,独立纪录片人,铭轩工作室发起人。现居北京,致力于口述历史、非虚构写作及媒介批评等。

 

内容简介:


QQ图片20200622154505.png


《大师巨匠:百年大师,世纪巨匠,中国人的灵魂书房》是由“台湾新闻教父”郑贞铭教授与青年作家丁士轩耗时三年精心编著的。

本书以精简清朗的小传,写就民国大师们的学养与风骨,可助当代青年以史为镜、躬身自照,持独立思考之精神,砥砺前行。

《大师巨匠》分为上下两册,以风气之先、家国情怀、文化基座、学术昆仑、狂狷名士、人间性灵、思想行者、人文典范、科学高峰和美的世界十个关键词为坐标,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刻画了百年来近百位大师们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品格,忠实讲述了他们的伟大与崇高,描绘了一轴无比辉煌的大师画卷。



主播简介

杨晓燕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外文书店文宣、阅读推广人。

磨铁图书2017年度优秀图书推广人。

2018书香太原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

2018《我是讲书人》国际讲书大赛(第二季)太原赛区“新时代优秀讲书人”。



微信听书,长书短读,读者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太图之声•太图网上读书会,我是主播杨晓燕,今天,我将继续为大家分享郑贞铭、丁士轩编著的作品《大师巨匠》。


 QQ图片20200630164621.png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大师是中国人不是笨人—童第周。

童第周,浙江省鄞县人。著名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家,开创了中国的克隆事业,被称作“中国克隆之父”。

1902年5月,童第周出生在宁波鄞县塘溪镇童村,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没有钱进学校读书,只能在家里面做些农活,顺便跟教私塾的父亲学点文化。直到童第周17岁时,才在二哥的帮助下,进了可供食宿的宁波师范预科。因为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第一学期考试,他的成绩没有及格。学校让他退学或降级,经童第周再三请求学校才勉强答应他再试读半年。

此时,在内心深处,童第周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一那就是考进效实中学。当时效实中学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

那一年,效实中学不招一年级的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他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他真的能考进这三年级的插班生吗?童第周却不改初衷,当即决定去考三年级的插班生。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和刻苦读书的努力。童第周最终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面对着成绩单,刻苦好学的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但他仍旧不放弃努力读书的这次机会。

到了期末考试时,童第周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将各科成绩都提升到了70分,其中他的几何还得了满分,这下引起了全校的轰动。到了高三期末考试时,童第周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中学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924年7月,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生物系的高材生。1930年毕业时,他得到了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随后他登上了开往比利时的列车。在布鲁塞尔大学,童第周在欧洲著名生物学者勃朗歇尔教授的指导下研究胚胎学。

当时,童第周发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抱着一种偏见,还说“中国人是弱国的国民”。听到这些,童第周再也压抑不住满腔的怒火,童第周憋着一股气,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誓言:“中国人不是笨人,应该拿出东西来,为我们的民族争光!”

研究胚胎学,经常要做青蛙卵细胞膜的剥除手术。有一次做实验,教授要求学生们设法把青蛙卵膜剥下来,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许多人都失败了,但是只有童第周一人不声不响地完成了这项实验任务,一下子震动了欧洲的生物界。

勃朗歇尔教授激动万分,连声称赞:“童第周真行!中国人真行!”4年之后,童第周顺利通过答辩,比利时的学术委员会决定授予他博士学位。在荣获学位的大会上,童第周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有人说中国人笨,我获得了贵国的博士学位,至少可以说明中国人绝不比别人笨。

1934年,童第周以优异成绩获得博士学位后,达克教授让他再等一年后,再写一篇论文,就可得到一个特别博士学位。但此时的童第周急于回国效力,回答说:“特别博士不要了,我要回国。”这一年,童第周回到国内,与夫人一起到国立山东大学任教。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战火不断蔓延,童第周带着妻子儿女在兵荒马乱中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命运。1941年11月,他几经辗转,来到了位于四川李庄的同济大学理学院生物系任教授,同时继续着他的胚胎学研究。

后来童第周就在简陋的显微镜下,在低矮的小上屋里,撰写了一篇篇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在经典胚胎学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突破,震惊了国内外生物界的学者。而他与他的夫人也被称作是“中国的居里夫妇”。

1943年6月5日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技史家李约瑟来到中国。他特地去拜访多年前在比利时相识的朋友童第周。

在一片稻田和池塘中,李约瑟和童第周不期而遇。分别十几年后,两人站在那里,用法语进行了极为难得的长谈,随后,李约瑟进入到童第周简陋的实验室参观。参观过后,李约瑟充满敬意地说:“在如此艰苦卓绝的条件下,能写出那样高水平的论文,简直不可思议!”

“在布兽塞尔有那样奸的实验室,你为什么一定要到这样的荒地来呢?”

童第周微笑了一下,回答得非常简洁:“因为我是中国人嘛!”李约瑟点点头:“对,对,中国人,有志气!”

1946年,童第周回到青岛,参加国立山大的复校工作,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

1963年,年逾甲子的童第周与其学生牛满江教授开展合作,共同培育一种鱼类新产品。后来,实验大获成功,世界上第一例克隆鱼类由此诞生。

1979年3月,在浙江省科技大学的讲台上,他突然眩晕,从此一病不起,3月30日他便离世,享年77岁。这位以一己之力,穷毕生心血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的科学家,被称作当之无愧的“中国克隆之父”,而他为国家前途和民族荣耀奋力拼搏的身影,也永远跳动在那些生生不息的历史镜头中。

好,今天的太图之声•太图网上读书会,由郑贞铭、丁士轩编著的作品《大师巨匠》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1593397877909013190.gif

微信听书,邀您品味经典。

长书短读,带您感受书香。

本周我们开始分享郑贞铭与丁士轩的作品《大师巨匠》,带你走进一轴无比辉煌的大师画卷。

您是否感兴趣呢?

赶快来收听并留言评论吧!

走心的留言将会在“太图之声-精彩留言板”进行展示,并且有机会得到我们的赠书哦!

我们将随机抽取“太图之声-精彩留言板”的5位读者,为您送出《大师巨匠》一本。

怎么样,心动了没有呢?

赶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吧!





往期回顾: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