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 | 太图网上读书会 • 第605期——《人类的终极问题》5
2020年08月14日 17:21:21作者简介:
袁越:1968年出生于上海,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至 动物研究所从事分子免疫学研究。1992年初留学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动物学系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199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工程中心担任研究助理,1998年至2004年在加州圣地亚哥市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生物制药研究。在《分子神经科学》以及《分子与细胞神经科学》期刊上各发表过一篇关于神经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的D一作者论文。2005年8月加盟《三联生活周刊》,担任特约撰稿人至今。
内容简介:
人类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会变老?创造力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三个问题是人类的终极问题,因为只有了解了人类的过去,才能看清我们的未来;只有了解了死亡的本质,才能弄清生命的意义;只有了解了创造力的来源,才能明白人类为何变成今天的样子。本书作者借助专业的科学背景、大量的阅读梳理、实地的采访调查,把目前已知的这三个问题的最佳答案和推理过程呈现出来,并借此传达这样的理念:今天世界上的所有人几万年前都是一家人,我们是同一群非洲居民的后代,共享同一个地球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利益也都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进化绝不只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互助才是进化的主旋律。而创造力,正是从这种万物相连的信息共享机制中诞生的。
主播简介
杨晓燕
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外文书店文宣、阅读推广人。
磨铁图书2017年度优秀图书推广人。
2018书香太原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
2018《我是讲书人》国际讲书大赛(第二季)太原赛区“新时代优秀讲书人”。
微信听书,长书短读,读者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太图之声•太图网上读书会,我是主播杨晓燕,今天,我将继续为大家分享袁越的作品《人类的终极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衰老领域近几年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真正可以称得上是革命性的新发现还不多,大家仍处于探索阶段。而关于长寿,历史上诞生过很多理论,彼此间争论不休。
作者的“人类长寿探秘之旅”是从马林郡,这个美国的“长寿之乡”开始的。这个郡的男性预期寿命为81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4岁,综合排名全美第一。
巴克研究所的几位专家为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场景:在不远的将来,每一个90岁的人身体都基本健康。不但生活完全能够自理,还能为社会做贡献。如果一个人仍然选择65岁退休的话,他完全可以再去大学读个学位,学习一门新的手艺,然后70岁时再找个新工作,快快乐乐地干上20年。
“我们不是在谈论衰老,而是在谈论生活。所以对那些所有热爱生活的人说一句,你们一定要有信心,请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许再过20年衰老这个难题就把攻破了。”
此外,因为人类的线粒体质量是灵长类动物中最好的,这就是人类长寿的奥秘。人类的长寿带来了诸多好处,比如,人类婴儿的大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发育,少年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知识,成年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发明创造出新的技能,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长寿,我们的祖先才有了充足的时间,慢慢进化出了超高的智商,最终成为了地球的主人。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最后一章的内容《人类的创造力是从哪里来的》。
关于创造力的讨论一定不能只限于科技,而把人文艺术拒之门外,因为创造力涉及几乎所有的领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
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被公认为创造力研究领域的鼻祖之一。他于1976年撰写了一本名为《创意洞见》的书,提出了著名的“创造力五阶段说”。
在这套理论中,创造力的过程被分为五个阶段。
创造力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期。即通过知识积累和技能储备为创造力的爆发做好准备。每一个领域都已经历过长时间的知识积累,任何人想要在任何领域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必须首先把前人积累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都尽数掌握。
从这个理论可以得出一个推论,那就是儿童是不具备创造力的。很多人对此有误解,以为孩子们的大脑像一张白纸, 最有可能画出全新的图画,但实际上真正的创造力都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儿童在任何领域都缺乏最基本的知识储备,所以他们偶尔冒出的小火花只能被视为一种有趣的小想法,不能称之为创造。
第二阶段是酝酿期,各种想法在创造者的潜意识里翻腾,但好的创意尚未出现在主观意识当中。希斯赞特米哈伊相信,所谓创新就是一种此前未曾出现过的神经连接方式,正是因为它不同寻常,所以这样的连接非常罕见,不会出现在一般人的大脑中,即使出现了也会被大多数人的主观意识拒绝。所以这个酝酿期非常重要,只有在一片混乱之中,不寻常的连接才有可能被建立起来。
创造力的第三阶段,希斯赞特米哈伊称之为“洞悉”。大多数关于创造力的讨论都停止于洞悉时刻,但希斯赞特米哈伊认为事情还远未结束,创造的过程还需要两个阶段才能完结,这就是评价期和精心制作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阶段才是创造力的关键所在。
希斯赞特米哈伊本人在“五阶段说"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名为“创造力三要素”。在他看来,创造力是一个系统的特征,不是某个个体的性质。一个配得上“具有创造力”这个形容词的想法或者产品一定是来自许多个创造力源头的协同效应,因此,创造力一定是来自构成系统的三要素之间的互动,即包含符号规则的文化、给某个领域带来创新的人,以及该领域中被认可、能证实创新的专家。当然大部分普通人只对第二个要素感兴趣。
就在研究创造力期间,希斯赞特米哈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心流”。他把心流定义为最高级的心理快感,而他相信创造力恰好最能提供这种快感,因为创造新事物一直是人类最享受的活动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创造,我们可以从生命的诞生和演化过程中去探寻创造力的奥秘。
如果我们把生命看成宇宙的创造,那么仅从有机物的生成过程就可以看出,这个创造过程需要三个必备条件,缺一不可:首先,需要有不同种类的原材料;其次,需要一个超级连接者;最后,需要一个液态环境。简而言之,只要提供一个能够让不同的原子自由交流的液态环境,就有很大的概率创造出生命。
而定居点的出现开创了创造力大爆炸的序幕,从此,人类社会的新思想和新技术层出不穷,生活状态日新月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我们终于从动物世界脱颖而出,进化成为具有高级智慧的现代智人。
创造力的进化和生物进化一样,都不是事先规划好的,而是修修补补、见招拆招的结果。人类的进化虽然源自一连串偶然事件,但其实整个过程遵循一套非常严格的逻辑和规则,创造力的爆发也是如此。
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就出现了,这是一个成熟的液态网络,满足了创造过程的一切需要,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腾飞,一路加速,发展到现在,总之要想提升创造力,首先必须想办法打造一个液态网络,让信息流通起来。
好,今天的太图之声•太图网上读书会,袁越的作品《人类的终极问题》就为大家分享完结。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微信听书,邀您品味经典。
长书短读,带您感受书香。
本周我们开始分享袁越所著的作品《人类的终极问题》,带你了解生命的过去、死亡的本质、创造力的来源,
看清我们的未来,弄清生命的意义。
您是否感兴趣呢?
赶快来收听并留言评论吧!
走心的留言将会在“太图之声-精彩留言板”进行展示,并且有机会得到我们的赠书哦!
我们将随机抽取“太图之声-精彩留言板”的5位读者,为您送出《人类的终极问题》一本。
怎么样,心动了没有呢?
赶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吧!
往期回顾:2020年太图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