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丨太图网上读书会 · 第722期《闹城》3

2021年01月26日 15:50:37


太图之声-《闹城》3.jpg


内容简介:

《闹城》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撰写的回忆录式长篇叙事散文集。

作者以重工业城市太原为背景,记录了其在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生活经历,将个人成长、家庭发展与社会变迁融为一炉,具有深刻的文学性和重要的历史档案价值。苏丹带领我们用艺术家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看到真实背后的荒诞、残酷背后的温情。书中艺术作品的选择和对记忆的艺术化处理,都让人着迷。

作者在重现青葱岁月的同时,还以艺术家的专业视角回望过去,重新思考空间、城市等问题,加深读者对艺术与设计的理解;把时间融入空间,有一种时空对应的怀旧美感。书中配有多位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文字参差对照,颇令人玩味。


作者简介:

苏丹,1967年生于山西,著名设计师、设计教育家、艺术策展人,北京市政协委员。曾任清华美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清华美院副院长。现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长、米兰新美术学院和多莫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等。

 

主要从事当代设计教育转型研究、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代表作有《1001页:苏丹艺术与设计微言集》《迷途知返——中国环艺发展史掠影》《工艺美术下的设计蛋》等。





父亲爱读书,那时候没有书架,他读过的书就放入纸箱

堆在床底。父亲对我们的语文训练是从日记和书信开始的,所以在知识方面,父亲是我最好的老师。

到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能熟练背诵三十余首唐诗和几首宋词了,当然如果按照当下的幼教标准去衡量这都不算什么,可是这在当时还是比较少见的。也因如此,我对传统文学建立了情感基础,直到现在,我的案头还经常放着一本《古文观止》。

写作的爱好或许和血液里的东西有关,但父亲的启蒙是重要的、关键的,是他让我在心智、情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得到了弥足珍贵的阳光和水分。

我的妈妈出生于1943年,她的祖父是闯关东的山东人,从山东胶州到大连后,就一直在大连码头工作。

我的外公主要从事市政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后来他们全家迁居北平。然而,最终妈妈的家庭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解体了,一家人各奔东西。

妈妈的外婆带着尚在幼年却被其父母遗弃的我的妈妈和舅舅,到山西投奔妈妈的舅舅家——我的舅姥爷。

寄人篱下的生活难免会催生生活中的自理、自觉甚至敏感,同时也产生了较为强烈的自立意识。

舅姥爷一家本已人丁兴旺,有三儿一女共六口人,在富足的时候突然增加三口人还不成问题。

但是后来这个性格豪爽、乐善好施,在勤劳致富的日子里常有慷慨之举的舅姥爷处境却每况愈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活这样一大家子人就显得非常艰难了。所以初中一毕业,我的妈妈就选择了太原师范这种公费学校,以此减轻舅姥爷一家的经济负担,这对于一个曾经有大学梦想的人来说是一个残酷的选择,为此妈妈哭了很多次。

在师范学校,妈妈的专业是音乐教育,她在这方面的素质很优秀。

1962年,她从师范学校毕业后,经人介绍于1963年与父亲结识。

他们第一次约会地点选在了人民公园,两个人沿着湖边慢慢走了一圈。那个时候的年轻人谈恋爱都比较腼腆,父亲打破僵局的方式毫无创意可言,因为他问妈妈:“你叫什么名字?”妈妈落落大方地说:“我叫宋伯元……”妈妈字正腔圆的发音产生了作用,一个南方人在山西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遭遇了像广播电台里一样的北京口音,这或许是父亲对母亲产生好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久,父亲出差去长春,我的妈妈来送行的时候给他带了一大盒点心,这盒点心让父亲吃了一路,点心在这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之后他们便开始频繁约会,每周约会的地点都定在太原人民引以为豪的迎泽公园。他们的交往很顺利,感情发展迅速。到了1964年2月,他们决定结婚了。

在那个不懂浪漫的时代,我那不懂浪漫的父母,居然采取了去上海旅行结婚在当下看起来非常浪漫的结婚方式,上海甜蜜的旅行之后,妈妈随父亲去了芜湖,那是爷爷奶奶的居住地。爷爷奶奶看到妈妈很是惊喜,奶奶还把她当年结婚时的戒指拿出来送给妈妈做礼物,可惜这只戒指后来被人偷去卖了……

妈妈年轻时候的梦想就是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这个要求在结婚前被爸爸草率地答应了下来,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兑现。

直到三十年之后迁居北京,她才实现了这个夙愿,爸爸也才兑现了那个遥远的诺言。

妈妈在学校当教师多年,学生众多。她教的主课是音乐,可在学校,她好像还教过一段时间语文,似乎还有数学之类的课程。这样的情况下,她接触的学生非常广泛,大家几乎都认识她。

那时的家长管教孩子的方式粗暴直接,这时候妈妈总是会挺身而出帮助那些孩子,劝阻家长,后来有一些学生终生对妈妈充满感激。妈妈的班主任当得很好。记得有一个高中十九班在当时很难管理,最终学校领导指名由妈妈做班主任,后来通过和学生认真细致地交流并辅以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这个班级和妈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直至如今。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个时期我们家小小的房子里,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聚集很多学生。他们到家里面来找妈妈讨论文艺会演,讨论班级纪律,讨论各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困惑。这几乎成了我们家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令父亲不堪其扰,颇有情绪。

通过尊重、热心、坦诚,妈妈得到了同学和家长的拥戴。每逢过年的时候,这种成就就会以另一种独特的方式——“拜年”表现出来。

山西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这里过年的风俗格外浓重。“过年”成为一年之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富足的时段。什么备年货、熬年夜、吃年夜饭啊,穿新衣、贴春联、拜年拿压岁钱啦,包着钢镚儿的饺子,裹过香料的瓜子、花生,还有软硬杂拌儿的糖果啊,元宵啊,一样不能少。所以,“拜年”是春节中最显赫的人文景观,人们通过登门拜访祝福吉祥来相互祈福,联结、加强或修复社会关系。在厂矿宿舍区里,拜年的阵势更是热烈,车轮战一样的礼尚往来基本上会让每一个家庭在这一时期的生活处于休克状态,当然这是一种幸福的状态。








往期回顾: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