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第865期——《自私的基因》1

2021年08月13日 11:35:45


宣传页1.jpg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41— )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首席西蒙尼“公众理解科学教授”,进化论生物学家。他是英国著名科学作家,几乎每本书都是畅销书,并经常在各大媒体引起轰动。

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评选出在世的全球100名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道金斯赫然在列。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他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其他主要作品有《延伸的表型》《祖先的故事》《盲眼钟表匠》《地球上伟大的表演》《解析彩虹》《魔鬼的牧师》《攀登不可能的山峰》等。


内容简介: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之后便畅销全球,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道金斯在本书中提出大胆创见: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这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大千世界所有生命现象的林林总总。

《自私的基因》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道金斯在书中将进化论从基因层面升华至文化层面,创造了“觅母”(meme,即文化基因)这一新型的复制因子名词,特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进化,并提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因子的暴政。




主播简介

程璇

太原市图书馆少儿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太原市图书馆阅读推广人

编辑播出人




《自私的基因》1——导读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道金斯,是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著名科普作家,生物学家,是当今仍在世的最著名、最直言不讳的无神论者和演化论拥护者之一。2005年英国《前景》杂志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络调查,他被评选为在世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在学术流派上,理查德·道金斯属于达尔文主义者,他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理论。他博览群书,特立独行,敢于挑战传统观念,是一位有着独特见解的思想家和科学家。

《自私的基因》是理查德·道金斯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本书不但确立了他作为无神论者的立场,也进一步论证了他的进化论和无神论的思想,使他成为20世纪进化思想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这本书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对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不读书而只读标题,可能会使人对书本的内容产生一种不恰当的印象。解释这个标题最好的方法是标记重点。如果重点在“自私”,便会让人以为这本书在讨论人的私心,但是本书却是将更多的重心放在讨论利他主义上,所以标题里需要着重强调的词是“基因”。作者在这里将基因做了拟人化的处理,作为自然选择的单位,为了找到能够千秋万代传递下去的最佳路径,基因不择手段,所以其无疑是“自私”的。

“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在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世界上,我们的基因生存了下来,有的长达几百万年。基因,总是在尽量将其生存机会最大化,成功的基因会一代代传下去,失败的基因和其宿主会一起湮灭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这便是本书的论点。

作者以生物学研究上的进展及自己的理解为基础,将生物进化的单元确定于基因,并通过对伦理学语言的运用,将社会学说中的主要论题逐一做了详细介绍,如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自私的定义、亲族学说(包括亲子关系和群居昆虫的进化)、性比率学说、相互利他主义、欺骗行为和性差别的自然选择等。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小鸟在看到捕食飞禽(如鹰)飞近时会发出一种特有的警告声,鸟群一听到这种警告声,就会采取适当的逃避行动。发出这种警告声的鸟使自己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因为它把捕食者的注意力引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一个实体(如小鸟),其行为的结果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从而增进了另一同类实体的利益,该实体就被认为是具有利他性的;而自私行为的效果则恰好相反(我们所说的“利益”就是指“生存的机会”)。

一个明显的利他性行为,表面看上去似乎会使利他主义者有较大的可能死亡,而受益者则有较大的可能生存下来。然而更仔细地观察一下,我们常常会发现明显的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这里并不是说它们的潜在动机是心怀自私)。

在上述的例子中,没有证据表明发出警报的个体是想要把捕食者的火力引到自己身上。它仅仅是让伙伴知道出现了捕食者——也就是向它们报警,而且鸟类的这种警叫声似乎具有某种理想的物理特性:捕食者往往难以发现叫声来自何方。

让我们再设想一下,一群在觅食的鸟群中有一只首先发觉这只捕食者。它该怎样行动呢?它可以只顾自己飞走,并不警告它的伙伴。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就要成为一只不合群的动物,不再是一个不那么惹人注目的鸟群中的一员。

老鹰喜欢攻击离群的鸽子,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就算老鹰没有这样的猎食习惯,脱离队伍也可能是一种自杀性的策略。就算它的伙伴最终还是跟它飞走,但第一个飞离地面的个体免不了暂时地扩大了它自己的危险区。如果这只遵守纪律的小鸟不擅离队伍,那它又该怎样办呢?或许它应该依靠集体力量所能提供的掩护,可以若无其事地继续进行活动。但这样风险毕竟太大,无遮无拦很容易遭受袭击,在树上到底安全得多。飞到树上确是上策,但务必使伙伴们采取一致的行动。只有这样它才不致成为一只脱离鸟群的孤单的小鸟,不致因此丧失集体为它提供的有利条件,同时又能够得到飞到树上躲起来的好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发出警叫声所得到的是纯粹的自私利益。

事实上,这种表面上的利他行为是基因层面的自私所导致的,是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目的而滋长的有限的利他主义。基因唯一感兴趣的就是不断重复地拷贝自身,以便在进化过程中争取最大限度地生存和扩张。由于基因掌握着生物的“遗传密码”,所以一切生命的繁殖演化和进化的关键最终都归结于基因的“自私”。

许多地面筑巢的鸟类,当捕食动物(如狐狸等)接近时,会上演一出调虎离山计。母鸟一瘸一拐地离开巢穴,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象已经折断。捕食者会认为猎物就要到口,便舍弃那个有雏鸟安卧其中的鸟巢。在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母鸟时,它终于放弃伪装,腾空而起。这样,一窝雏鸟就可能安然无恙,但它自己却要冒点风险。你一定会说,这是明显的牺牲自我拯救幼仔的利他行为吧?

本书将在之后的章节详细阐明如何运用基因的自私性这一基本法则来解释个体的利他性和自私性。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