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第951期——《给青年的十二封信》4--谈情与理 谈摆脱

2021年12月13日 15:24:55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4.jpg



编辑撰稿人

曹景阳

太原市图书馆报刊部馆员


播讲人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谈文学》等。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和《谈修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关心的事项为话题,谈读书、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谈情与理、谈修身、谈社会运动、谈爱恋,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培养能力,要有理想,勿随了世俗贪图近利。   

《谈修养》是作者十年后,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

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朋友:

去年张东荪先生在《东方杂志》发表过两篇论文,讨论兽性问题,并提出理智救国的主张。今年李石岑先生和杜亚泉先生也为着同样问题,在《一般》上起过一番辩论。一言以蔽之,他们的争点是:我们的生活应该受理智支配呢?还是应该受感情支配呢?张杜两先生都是理智的辩护者,而李先生则私淑尼采,对于理智颇肆抨击。我自己在生活方面,尝感着情与理的冲突。近来稍涉猎文学哲学,又发见现代思潮的激变,也由这个冲突发轫。屡次手痒,想做一篇长文,推论情与理在生活与文化上的位置,因为牵涉过广,终于搁笔。在私人通信中大题不妨小做,而且这个问题也是青年急宜了解的,所以趁这次机会,粗陈鄙见。

科学家讨论事理,对于规范与事实,辨别极严。规范是应然,是以人的意志定出一种法则来支配人类生活的。事实是实然的,是受自然法则支配的。比方伦理、教育、政治、法律、经济各种学问都侧重规范,数、理化各种学问都侧重事实。规范虽和事实不同,而却不能不根据事实。规范倘若不根据事实,则不但不能实现,而且漫无意义。比方在事实上二加二等于四,而人的希望往往超过事实,硬想二加二等于五。既以为二加二等于五是很好的,便硬定“二加二应该等于五”的规范,这岂不是梦语?

更进一步,我们姑且丢开理智是否确能支配情感的问题,而衡量理智的生活是否确实比情感的生活价值来得高。迷信理智的人不但假定理智能支配生活,而且假定理智的生活是尽善尽美的。第一个假定,我们已经知道,是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相矛盾的。现在我们来研究第二个假定。

第一,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狭隘的。如果纯任理智,则美术对于生活无意义,因为离开情感,音乐只是空气的震动,图画只是涂着颜色的纸,文字只是串联起来的字。

第二,我们应该知道理智的生活是很冷酷的,很刻薄寡恩的。理智指示我们应该做的事甚多,而我们实在做到的还不及百分之一。所做到的那百分之一大半全是由于有情感在后面驱遣。

人类如要完全信任理智,则不但人生趣味剥削无余,而道德亦必流为下品。严密说起,纯任理智的世界中只能有法律而不能有道德,纯任理智的人纵然也说道德,可是他们的道德是问理的道德,而不是问心的道德。问理的道德迫于外力,问心的道德激于衷情,问理而不问心的道德,只能给人类以束缚而不能给人类以幸福。

我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的话,在这封信里只能言不尽意,待将来再说。

近来研究黑格尔讨论悲剧的文章,有时拿他的学说来印证实际生活,颇觉欣然有会意。

黑格尔只是论文学,其实推广一点说,人生又何尝不是一种理想的冲突场?不过实在界和舞台有一点不同,舞台上的悲剧生于冲突之得解决,而人生的悲剧则多生于冲突之不得解决。生命旅程上的歧路尽管千差万别,而实际上只有一条路可走,有所取必有所舍,这是自然的道理。世间有许多人站在歧路上只徘徊顾虑,既不肯有所舍,便不能有所取。世间也有许多人既走上这一条路,又念念不忘那一条路。结果也不免差误时光。“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有这样果决,悲剧绝不会发生。悲剧之发生就在既不肯舍鱼,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儿垂涎打算盘。

“禾”是一个大学生,很好文学,而他那一班的功课有簿记,有法律,都是他所厌恶的。他每见到我便愁眉蹙额地说:“真是无聊!天天只是预备考试!天天只是读这些没有意味的课本!”我告诉他:“你既不喜欢那些东西,便把它们丢开就是了。”他说:“既然花了家里的钱进学堂,总得要勉强敷衍考试才是。”我说:“你要敷衍考试,就敷衍考试是了。”然而他天天嫌恶考试,天天又在那儿预备考试。

我有一个幼时的同学恋爱了一个女子。我同学的家庭极力阻止他。他每次来信都向我诉苦。我去信告诉他说:“你既然爱她,便毅然不顾一切去爱她就是了。”他又说:“家庭骨肉的恩爱就能够这样恝然置之么?”我回复他说:“事既不能两全,你便应该趁早疏绝她。”但是他到现在还是犹豫不知所可,还是照旧叫苦。

“禹”也是一个旧相识。他在衙门里充当一个小差事。他很能做文章,家里虽不富裕,也还不至于没有饭吃。衙门里案犊和他的脾胃不很合,而且妨碍他著述。他时常觉得他的生活没有意味,和我谈心时,不是说:“如果我不要就这个事,这本稿子久已写成了。”就是说:“这事简直不是人干的,我回家陪妻子吃糙米饭去了!”像这样的话我也不知道听他说过多少回数,但是他还是依旧风雨无阻地去应卯。

这些朋友的毛病都不在“见不到”而在“摆脱不开”。摆脱不开便是人生悲剧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痛苦,而事业也不能成就,许多人的生命都是这样模模糊糊的过去,要免除这种人生悲剧,第一须要“摆脱得开”。消极说是“摆脱得开”,积极说便是“提得起”,便是“抓得住”。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释迦牟尼当太子时,乘车出游,看到生老病死的苦状,便恍然解悟人生虚幻,把慈父娇妻爱子和王位一齐抛开,深夜遁入深山,静坐菩提树下,冥心默想解脱人类罪苦的方法,这是古今第一个知道摆脱的人。其次如苏格拉底,如耶稣,如屈原,如文天祥,为保持人格而从容就死,能摆脱开一般人所摆脱不开的生活欲,也很可以廉顽立懦。

十年以来,说了许多废话,看了许多废书,做了许多不中用的事,走了许多没有目标的路,多尝试,少成功,回忆师训,殊觉赧然,冷眼观察,世间像我这样暗中摸索的人正亦不少。大节固不用说,请问街头那纷纷群众忙的为什么?为什么天天做明知其无聊的工作,说明知其无聊的话,和明知其无聊的朋友假意周旋?在我看来,这都由于“摆脱不开”。因为人人都“摆脱不开”,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剧。   

我只谈到粗浅处,细微处让你自己暇时细心体会。                                                                    

 

你的朋友  孟实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