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第956期——《谈修养》4--谈冷静
2021年12月20日 17:54:34编辑撰稿人
程丽娜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播讲人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谈文学》等。
内容简介
《谈修养》是作者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一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要明白冷静,先要明白我们通常所以不能冷静的原因。说浅一点,不能冷静是任情感、逞意气、易受欲望的冲动,处处显得粗心浮气;说深一点,不能冷静是整个性格修养上的欠缺,心境不够冲和豁达,头脑不够清醒,风度不够镇定安详。
说到性格修养,困难在调和情与理。人是有生气的动物,不能无情感;人为万物之灵,不能无理智。情热而理冷,所以常相冲突。有一部分宗教家和哲学家见到任情纵欲的危险,主张抑情以存理。这未免是剥丧了一部分人类天性,可以使人生了无生气,不能算是健康的人生观。
孔子自道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才算是情理融和的境界,以孔子那样的圣哲,到70岁才能做到,可见其难能可贵。大抵修养入手的功夫在多读书明理,自己时时检点自己,要使理智常是清醒的,不让情感与欲望恣意孤行,久而久之,自然胸襟澄然,矜平躁释,遇事都能保持冷静的态度。
学问是理智的事,所以没有冷静的态度不能做学问。在做学问方面,冷静的态度就是科学的态度。科学的任务在根据事实推求原理,在紊乱中建立秩序,在繁复中寻求条理。要达到这种任务,科学必须尊重所有的事实,无论它是正面的或反面的,不能挟丝毫成见去抹杀事实或是歪曲事实;他根据人力所能发现的事实去推求结论,必须步步虚心谨慎,把所有的可能的解说都加以缜密考虑,仔细权衡得失,然后选定一个比较圆满的解说,留待未来事实的参证。所以科学的态度必须冷静,冷静才能客观、缜密、谨严。
尝见学者立说,胸中先有一成见,把反面的事实抹杀,把相反的意见丢开,矜一曲之见为伟大发明,旁人稍加批评,便以怒目相加,横肆诋骂,批评者也以诋骂相报,此来彼去,如泼妇骂街,把原来的论点完全忘去。我们通常说这是动情感,凭意气。一个人愈易动情感,凭意气,在学问上愈难有成就。一个有学问的人必定是“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换句话说,必定能冷静。
“知道你自己。”这句名言为一般哲学家公认为希腊人的最高智慧的结晶。世间事物最不容易知道的是你自己,因为要知道你自己,你必须丢开“我”去看“我”,而事实上有了“我”就不易丢开“我”,许多人都时时为我见所蒙蔽而不自知,人不易自知,犹如有眼不能自见,有力不能自举。
你本是一个凡人,你却容易把自己看成一个英雄;你的某一个念头、某一句话、某一种行为本是错误的,因为是你自己所想的、说的、做的,你的主观成见总使你自信它是对的。执迷不悟是人所常犯的过失。中国儒家要除去这个毛病,提倡“自省”的功夫。“自省”就是自己审问自己,丢开“我”去看“我”。一般人眼睛常是朝外看,自省就是把眼光转向里面看。一般能自省的人才能自知。自省所凭借的是理智,是冷静的客观的科学的头脑。能冷静自省,品格上许多亏缺都可以免除。比如你发愤时,经过一番冷静的自省,你的怒气自然消释;你起了一个不正当的欲念时,经过一番冷静的自省,那个欲念也就冷淡下去;你和人因持异见争执,盛气相凌,你如果能冷静地把所有的论证衡量一下,你自然会发现谁是谁非,如果你自己不对,你须自认错误,如果你自己对,你有理由可以说服人。
从这些例子看,“自省”含有“自制”的功夫在内。一个自制的人才能自强。能自制便有极大的意志力,有极大的意志力才能认定目标,看清事物条理,征服一切环境的困难,百折不挠以抵于成功。
许多人动辄发火生气,或横无忌惮,或恣意孤行,这种人看来像是强悍凶猛,实在最软弱,他们做情感的奴隶,或是卑劣欲望的奴隶,自己尚且不能控制,怎能控制旁人或控制环境呢?
这种人大半缺乏冷静,遇事鲁莽灭裂,终必至于偾事。如果军国大政落在这种人手里,则国家、民族变成野心或私欲的孤注,在一喜一怒之间被轻轻断送。
昔日的德意志和日本不惜涂炭千百万生灵,置全民族命脉于险境,实由于少数掌政权者缺乏冷静的头脑,只图逞一时的意气与狂妄的野心,如悬崖纵马,一放而不可收拾。这是最好的殷鉴。人类许多不必要的灾祸罪孽都是这种人惹出来的。如果我们从这些事例上想一想,就可以见出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在失去冷静的理智的态度时所冒的危险。
一个理想的人须是有德、有学、有才。德与学需要冷静,如上所述,才也不是例外。才是处事的能力。一件事常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头脑不冷静的人处之,便如置身五里雾中,觉得需要处理的是一团乱丝,处处是纠纷困难。他不是束手无策,就是考虑不周到,布置不缜密,一个困难未解决,又横生枝节,把事情弄得更糟。冷静的人便能运用科学的眼光,把目前复杂情形全盘一看,看出其中关系条理与轻重要害,在种种可能的办法之中选择一个最合理的,于是一切纠纷困难便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治个人私事如此,治军国大事也是如此,能冷静的人必能谋定后动,动无不成。
一个冷静的人常是立定脚跟,胸有成竹,所以临难遇险,能好整以暇,雍容部署,不至张皇失措。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风格向来当做一种美德来欣赏、赞叹。
这种“雅量”所以难能可贵,因为它是整个人格的表现,需要深厚的修养。有这种雅量的人才能担当大事,因为他豁达、清醒、沉着,不易受困难摇动,在危急中仍可想出办法。
冷静并不如庄子所说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但是像他所说的游鱼从容自乐。禅家最好做冷静的功夫,他们的胜境却不在坐禅而在禅机。这“机”字最妙。宇宙间许多至理妙谛,寄寓于极平常微细的事物中,往往被粗心浮气的人们忽略过,陈同甫所以有“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的嗟叹。冷静的人才能静观,才能发现“万物皆自得”。孔子引《诗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二句加以评释说:“言其上下察也。”这“察”字下得极好,能“察”便能处处发现生机,吸收生机,觉得人生有无穷乐趣。世间人的毛病只是习焉不察,所以生活枯燥,日流于卑鄙污浊。“察”就是“静观”,美学家所说的“观照”,它的唯一条件是冷静超脱。哲学家和科学家所做的功夫在这“察”字上,诗人和艺术家所做的功夫也还在这“察”字上。
人在冷静时静观默察,处处触机生悟,便是“地行仙”。有这种修养的人才有极丰富的生机和极厚实的力量!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2021年太图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