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第957期——《谈修养》5--谈处群

2021年12月21日 17:54:57


5.jpg


编辑撰稿人

程丽娜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播讲人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谈美书简》、《谈修养》、《谈文学》等。


内容简介

《谈修养》是作者任教职多年对青年、对人情世故多了一些思考体验而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对青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读这些文章就如同与位亲密的朋友对面畅谈诚恳亲切如沐春风。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流行的谚语把我们不善处群的特点表现得最深刻。在私人企业方面,我们的聪明、耐性、刚毅力并不让人;一遇到公众事业,我们便处处暴露自私、孤僻散漫和推诿责任。这是我们的致命伤,要民族复兴,政治家和教育家首先应锐意改革的就在此点——不善处群。

我们不善处群,表现的病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组织力的薄弱。

社会上有许多应兴之利与应革之弊,为多数人所迫切地感觉到,可是尽管天天听到表示不满的呼声,却从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领导这些表示不满的人们做建设或破坏的工作。你如果先带头去做,旁人会对你加以种种猜疑、非难和阻碍。你显然顾到大众利益,却没有顾到某一部分人的自私心或自尊心,他们自己不能或不肯做领袖,却也不甘心让你做领袖。因此聪明人只会袖手旁观,说说风凉话,而许多应做的事也就被搁置。

(二)社会德操的堕落。

这里所谓社会德操是指社会组织所赖以维持的德操。社会德操不能枚举,最重要的有三种:第一是公私分明。假公济私,贪污作弊,便是公私不分;古人大义灭亲,举贤不避亲,是看清公私界限。第二个重要的社会德操是守法执礼的精神。目前我们大多数人似乎太缺乏守法执礼的精神。无纪律则社会不能存在,无尊重纪律的精神则社会不能维持。第三个重要的社会德操是勇于表达意见,而且乐于服从多数议决案的精神,这可以说是理想的议会精神。而我们多数人很缺乏这种修养。在开会讨论一件事时,大家都噤若寒蝉,有时虽心不谓然而口却不肯说,到了议决案成立之后,才议论纷纷,埋怨旁人不该那样做,甚至别标一帜,任意捣乱。许多公众事业不易举办,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社会制裁力的薄弱。

任何复杂社会都不免有恶劣分子在内,坏人的破坏力常大于好人的建设力。在一个群众之中,尽管好人多而坏人少,多数好人成之而不足的事往往经少数坏人败之而有余。要加强好人的力量和减少坏人的力量,必须有强厚的社会制裁力。

总之,不善处群的原因在于人民难以聚集在一起做共同的活动,如果有一个共同理想把众多而分散的人民聚集起来朝一个目标走,他们仍可成为很有力的群。群的意识愈发达,处群的能力也就愈加强。

所以,我们需要一番严厉的自我检讨,然后才能有一番勇猛的振作。

我们在过去虽然也曾特标群育为教育主旨之一,可是试问一般学校里群育工作究竟做到如何程度?换汤必须换药,教育止于传授知识这一错误观念如果还不改正,那么老师仍然只是教书匠。

要改良现状,我们必须把教育的着重点由上课读书移到学习做人方面去,许多庞杂的课程须经快刀斩乱麻的手段裁去,学生至少有一半时间过真正的团体生活和做团体活动。教师也必须把过去的错误观念和习惯完全改过,认定自己不只是在“教书”。

这第一步做到了,第二步便须尽量增加团体合作的活动。

团体合作的活动种类甚多。第一是操业合作。许多课程的对象都是个人而不是团体。学生们尽管成群结队,实际上各人一心,每人独自上课,独自学习,独自完成学业,无形中养成个人主义的心习。其实学问像其他事业一样,需要分工合作的地方甚多。材料的收集和整理、问题的商讨、实验的配置、误的检举,都必须群策群力。学校对于可分工合作的工作应尽量分配给学生们去合作,团体合作训练的效益是无穷的。一个人如果常有团体合作的训练,在学问上可以免偏陋,在性情上也可以免孤僻,他会有很浓厚而愉快的群的意识,他会深切地感觉到:能尽量发挥群的力量,才能尽量发挥个人的力量。

特别适合团体合作的活动,比如音乐。在我们古代教育中,乐是一个极重要的节目。在一个团体里,无论大家在地位、年龄、教育上如何复杂,乐声一作,男女、尊卑、长幼都一齐肃容静听,皆大欢喜,把一切界限分别都化除净尽,彼此蔼然一团和气。爱好音乐的人很少是孤僻的人,所以音乐是群育最好的工具。其次是运动。运动相当于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射。它不但能强健身体,尤其能培养遵守秩序和纪律的精神。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谈教育,他认为二十岁以前的人就只要音乐和运动两种功课。这两种功课应该在各级学校中普遍设立。但是音乐课程仅限于中小学,运动则各校虽有若无,它们的重要性似乎还没有为教育家们完全了解。音乐和运动是一个民族的生气的表现,不单是群育的必由之径。

操业合作之外,第二个重要的处群训练便是团体组织。有健全的团体组织,学生们才有多参加团体活动的机会,才能养成热心公益的习惯。也有些学校在名义上具备各种团体,而实际上没有一个团体是健全的组织。多数学生为错误的教育理想所误,只管埋头死读书,认为参加团体活动是浪费时光,甚至于多惹是非,对一切团体活动遂袖手坐观。于是所谓团体便为少数人所操纵,假借团体名义,做种种并非公意所赞同的活动。

人群接触,意见难免有分歧,利害难免有冲突,如果各执己见,势必无路可通。要化除分歧和冲突,必须彼此和平静气地讨论,在种种可能的结论中寻找一个最妥善的结论。

学问也贵在讨论,因为学问的目的在辨别是非真伪,讨论可以说是集团的思想。一个理想的学校必须充满着欢喜讨论的空气。每种课程都可以用讨论的方式去学习,每种实际问题都可以在辩论会中解决。一般学生以遇事沉默为美德,遇公众集会不肯表达意见,到公众有决定时,又不肯服从。这是一个必须医治的毛病,而医治必从学校教育下手。

我们一方面推广教育,提高人民知识和道德的水平;一方面也要彻底革除积弊,使人民逐渐养成良好的政治习惯。

所谓良好的政治习惯是指一方面热心参与政治活动,一方面不做腐败的政治活动。社会仍是一种学校,政治对于公民仍是一种教育。政治愈修明,公民的处群训练也就愈坚实。

传统政治一般较注重舆论,舆论是一个重要的力量。“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一点不错的。思想与情感必须有正当的宣泄,愈受阻挠愈一发不可收拾。从历史、政治及群众心理各方面看,言论、出版必须有合理的自由。舆论与人民程度密切相关,自然也有不健全的时候,我们所应努力的不在钳制舆论,而在教育舆论。是非自在人心,舆论的错误最好还是用舆论去纠正。

我们的用意不在唱高调而望能实践。人民必须有群的活动,群的意识,必须感觉到群的力量,受群的裁制,然后才能养成良好的处群的道德。这是我们施行民治的大工作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值得教育家们仔细思量。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