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第966期——《主角》9

2022年01月01日 09:59:52


主角9.jpg


编辑撰稿人

张慧玲

太原市图书馆研究辅导部馆员


播讲人

邵丹

太原市图书馆古籍部馆员

 

作者简介

陈彦,当代著名作家、剧作家。曾创作《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作品数十部,三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作品三度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五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作长篇电视剧《大树小树》,获“飞天奖”。著有长篇小说《西京故事》《装台》《主角》。《装台》获2015“中国好书”、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主角》获2018“中国好书”、第三届“施耐庵文学奖”和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内容简介

《主角》是一部动人心魄的命运之书。作者以扎实细腻的笔触,尽态极妍地叙述了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人生的兴衰际遇、起废沉浮,及其与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之间的复杂关联。




没活儿的时候,胡三元还是在练他的鼓艺。他总觉得,唱戏这行,不会就此算了的。秦腔这一个活了上千年的东西,怎么会说亡就亡了呢?他不相信。

这样的日子熬了好几年。突然有一天,怎么西京城里就有了秦腔茶社,并且不是一家。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开业了好几十家。胡三元这个敲鼓佬,一夜之间又突然红火起来。好多茶社都邀请他去敲鼓了。说看他敲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呢。外甥女忆秦娥,更是又有了昔日小皇后的风采。

除了唱戏,再不知生命为何物的忆秦娥,突然在这里获得了尊重,获得了价值。虽然没有演大本戏、折子戏那么过瘾,可每晚能一成几十板地唱着,被掌声、叫好声鼓励着,也算是一件很满足的事了。

世间的事就有这么凑巧。有一晚,茶社里突然进来了一个老熟人,原来是宁州剧团曾经的“当家花旦”米兰。早年间,她跟随丈夫去了美国洛杉矶。这次回来,见满街都是秦腔茶社,就突然想听这种乡音,于是就走进了这间茶社。

曾经的苦孩子忆秦娥,如今已完全是大人模样了,并且出脱得那样端庄大方。米兰的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然而,在茶社唱戏这种获取收入的方法,让米兰实在有点不好接受。像忆秦娥这样的戏曲演员,能达到今天这样的艺术高度,堪称真正的表演艺术大家了。但这不是她应该来的地方,她应该到正经舞台上去唱,是有尊严地唱。观众应该是心怀虔敬地来欣赏,而不是嘴里叼着香烟,歪七扭八地坐在对面,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狎玩姿态,去给这样一位尊贵的艺术家施舍。艺术家这种获取劳动报酬的方式,让米兰感到难堪,也感到难过。

尽管米兰对茶社演出有看法,并且不主张忆秦娥再进那样的地方。可宁州来了这么多人,还得靠她在茶社撑台面。加之省秦演出也少,一年至多十几场戏。她就依然还在茶社唱着。

但这种情况并不长。而且很快就变了味儿。仅唱得好、敲得好、拉得好的人,已经越来越少有人关注了。更多的人来茶社,只是为了那些“美人胚子”而来。哪怕唱得慌腔走板,只要有些姿色,也是会被有钱的观众高调打赏的。

忆秦娥也感到,这里的风气越来越坏。在一些人眼里,唱茶园戏,甚至已成了被老板包养的代名词了。但忆秦娥总是唱完就走,也不跟人多搭讪。待人不冷不热,不卑不亢。

说实话,忆秦娥是不喜欢别人打赏出格的。一旦出格,忆秦娥就觉得浑身不自在。终于,在有一次拒绝了一百万的打赏之后,忆秦娥就再没进过茶社唱戏了。她觉得那个地方,的确不适合再唱了。

忆秦娥不进茶社了,外出“走穴”演出,也是时有时无。她甚至都有些茫然了,不知唱戏这行,还能不能将养一家人的生活。尽管如此,忆秦娥每天还是要进练功场练一趟功,那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了。不练,浑身就不自在。

有一天,她正练着《狐仙劫》里的一个绝技——“缩身穿墙”,突然,身后有人鼓掌喊好。她扭身一看,竟然是秦八娃老师。

秦八娃老师感叹说,这次来,连一场好戏也看不上了。忆秦娥不无颓丧地说:“只怕以后都难以看上整本的好戏了。”  

谁知秦老师十分坚定地说:“秦娥,你信不信我的话,唱戏的好日子又快来了。你好好看养着你的那身唱戏功夫就是了。记住我的话,把戏看重些。再红火的事都是过眼云烟。啥都能没了,可戏没不了。一切还会好起来的,不信你等着瞧。”

果然,在秦老师走后不久,老掉牙的秦腔,竟然又有起死回生之势。不断有人来省秦要看整本戏的演出。“秦腔搭台,经济唱戏”的包场,也日渐多了起来。全国的戏曲调演活动,也在频繁增加。省秦那帮靠唱戏安身立命的人,又喜形于色蠢蠢欲动了。

在这种大趋势下,原先和忆秦娥配演过许仙的薛桂生通过“团长竞聘上岗”到省秦走马上任了。

这个在别人眼里女里女气的薛桂生,当初从新疆一调到省秦,就跟忆秦娥配演了许仙。以后又到上海学习、北京进修。他还从学演员转向了学导演。折腾得就没消停过。团里不景气了好几年,他却玩了个华丽转身,击败了其他几个竞聘对手,隆重出场了。

薛团“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抓集训。荒废的时间太长,好多人的基本功都消失殆尽了。唯有忆秦娥,仍是身轻如燕,弹跳如簧,技艺不减当年。几乎每走一个动作,都有人要自发地为她鼓掌。也只有在这时,大家才突然感到,戏曲原来是这么有魅力、这么有难度的艺术。

忆秦娥又一次曝亮在全团人面前了。

薛桂生连着抓了三个月的集训后,开始排《狐仙劫》了。

这次导演,是薛桂生亲自担任。他觉得,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省秦都得振奋一把了。而要振奋剧团,那就得出好戏。一个再乱的团,只要出了好戏,队伍也就好带了。

要带好队伍,就得抓住业务这个牛鼻子。而要抓住业务这个牛鼻子,就得业务上过硬的人站出来说话。不专业,就无法开展工作。他首先想到了忆秦娥,想让忆秦娥做他的副团长。

他是真的希望忆秦娥能出山帮他一把。其实什么也不需要她去做,把艺术标杆立在那里就行了。可找忆秦娥谈了几次,她都坚决不上。薛桂生见她态度坚决,也就没再说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特别好学的年轻人,做了副手。

初次做导演的薛桂生以离奇、荒诞的浪漫主义色彩全新演绎了《狐仙劫》,把原本戏搞得不伦不类。戏仅仅只演了一个礼拜,就草草收场了。很多人都在说,省秦把秦腔要彻底糟蹋了。

薛桂生主政省秦后,第一炮没咋打响,他知道全团都在笑话“薛娘娘”了。虽然《狐仙劫》也有一些人喜爱着,但作为团长,又是重排导演,戏一推出,引起这么大争议,并且不是为剧本,而是为二度创作,他就不能不顶着巨大压力开始反思了。

他突然觉得,也许忆秦娥是对的。这么多年,她以不变应万变,始终坚守着戏曲的基本程式与套路。这次受到普遍好评的,也恰恰是她死死持守的那一部分。当忆秦娥在纷纭的争议中,把心思又放到遍访老艺人上,一招一式,传承起那些“老掉牙”的“古董戏”时,他迅速意识到:忆秦娥对秦腔的许多感知,可能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虽然从表面看,她永远是最迟钝、最蠢笨、最不懂应变的那个人。

他在暗暗支持着忆秦娥的“复古”行动。并且也在根据忆秦娥的感觉,微调着省秦的“发展战略”。他觉得,要抓住戏曲回暖的机遇,得从忆秦娥身上做起。

可如果仅仅只做了传统的“克隆”,即使功底、技巧再好,原汁原汤再浓,也还是要被时代“敬而远之”的。尤其是在一次欧洲演出回来之后,包括忆秦娥在内的所有艺术家,都提出了秦腔的存活方式与出路问题。薛桂生觉得,是应该对一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进行经典化修护的时候了。

他决定:再排《狐仙劫》。用几十年对戏曲艺术的审美积累与认知,来完成这部作品的经典化提升。

 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检验,这个剧目里充盈的追求生命自由、挣脱物质奴役、淬炼生命境界、保护天赋家园的多重思考,依然闪烁着炽热的思想精神光芒。

在薛桂生看来,一个剧团,哪怕存活一百年,如果能留下一部传之久远的作品,也就算是贡献巨大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