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第975期——《设计的觉醒》6.通向“茶美会•然”之道

2022年01月14日 16:35:47


设计的觉醒6.jpg



编辑撰稿人

田昊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作者简介

田中一光,日本平面设计师,1930年出生于奈良市一个世代以“鱼万”为商号的商业之家。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与人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心。1960年成为该中心的艺术指导。1963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主要著作有:《田中一光的大型宣传广告画》《田中一光的艺术文字和设计》《人间和文字》《日本的纹样》等。


内容简介  

日本设计教父,无印良品的缔造者田中一光与设计相对三十年的所感。设计的职能是什么,设计工作如何在社会中发生作用,有怎样的解决的方式?《设计的觉醒》带我们回到现场,跟着田中一光诙谐优美的文字,以细致敏锐的观察,感受工作与生活间无处不在的设计意识。

日本设计崛起的时代热风、“无印良品”品牌概念的诞生、年轻设计师职业敏感的养成、著名品牌背后的设计故事……停下手中的忙碌回头思考,觉醒的,也许不止是设计。






几年前,我在重新修建富士山山中湖的别墅时,异想天开地用混凝土和三合板这样的现代材料,做了一个简洁的茶室,因为我打心底里喜欢散发在茶室里的那种独特氛围。

每年夏天,我和我那几个老朋友内田繁、黑川雅之、伊东顺二等都会结伴来山中湖开个欢谈派对。去年的一天,我们迎来了一位贵宾——茶道里千家的掌门人伊住政和先生。

还记得,那天突然下起了雨,我们只好待在屋里,于是便商量起来:“既然有茶室,我们何不办个茶会呢?”只是,茶室里除了有还算好的抹茶外,茶碗、茶筅和茶炉却都很老旧了,倒还用得,再要其他的,就什么都没有了。明知道这种条件是开不成茶会的,但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投入到对它的即兴准备中。

我先把软木杯垫切成盖子,盖在北欧设计师弗兰克设计的玻璃杯上,当作抹茶罐来用;再在信乐产的陶器边口上,放上一片从自家院子里拾得的树叶,用作水壶;然后把英国产的鸡尾酒搅拌匙,即兴拿来做茶杓;最后在屋角的小钵盂里点上支蜡烛……当怀着忐忑的心情做完这些布置,不谙茶道的我们兴奋异常。

之后,我在这即兴的场景中体验了即兴的茶会乐趣,这场不知能否被称之为“茶会”的活动,竟意外地让我们体会到了更接近茶道本质的精神,同时,它也成了后来我倡导结成“茶美会·然”的契机。

茶艺以“道”的形式介入人们的生活,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但越发展到现代,它的思想却偏离了最初的坐标。史料就有记载,千利休(十六世纪日本著名茶人)崇尚幽静灵空的“侘茶”,以形式感激发好奇心是他的追求,他曾将朝鲜李氏王朝的手作陶碗用作茶碗,又把来自菲律宾的普通陶瓶用作茶罐,并赋予这种手作的不经意之美以美学价值,这种独特的美学价值,我在这次茶会上深切地体会到了。

这使得我对茶道有了重新的认识,我发现无论是把杂物当成珍贵的器物使用,还是随意地将其他物品带进茶室来参与茶道,都体现出茶道中的某种“选择”。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做设计时的情形,也同样是在面对选择。但相比之下,似乎现代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做法反倒比讲究技艺、崇尚礼法的传统“茶道”更加接近利休的精神。

我把这些想法与伊住政和谈起,惊喜地发现原来他也有同感。于是,我们便结成了共识,于一九九二年在东京原宿举办了“茶美会•然”展览。我们先邀请内田繁等五位设计师分别设计了五个茶室,然后再请黑川雅之(日本著名的建筑与工业设计师)做空间设计,将五个茶室包容成为一个整体的大茶室。

之后,一个新的念头冒了出来:有什么办法能让更多的设计师参与进来,而又不占空间呢?对,茶杓和挂轴!于是,我开始呼吁更多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向我们提供作品。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没有任何人拒绝这样的邀请。

为什么当代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会对这些与传统茶道相关的设计感兴趣呢?我想大概源于两重背景。

第一重背景是在战后单纯的欧美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设计师们开始逐渐地走向了成熟。也就是说,曾经盲从过欧美风格的他们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在这种重新审视的过程中,设计师们意识到了日本风格的东西其实会有更丰厚的设计生命力。

另一重背景在于,物质文明和消费文化的高度发展迫使人们开始重新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而促发了人们对朴素之美的再认识。除去茶道本身,与茶道相关的庭院、建筑、室内、器物等所有环境因素都是重要的阐释艺术的道具,而茶事本身的进行也恰似一项舞台艺术。这与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是十分相近的。

所以,很多日本设计师这些年都对茶室的空间设计产生兴趣并举办了自己的茶室设计展,这些行为并不是偶然的现象。而这次众多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在展览中产生的共鸣,也是出于相似的原因吧!

这次举办的茶美会已经是第三届了。之前在京都举办过两次,我都没有参加,所以很多情况并不好说,但有一个感觉是京都的工艺设计师们似乎都在倾向采用改良的茶室用具。

这是发生在看似毫无关联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可喜的融合。我们大张旗鼓地举办这次茶美会,其实也隐含有这样的野心。

为期三天的茶美会结束后,庆功宴上看到的一幕令我感动万分。京都的新生代传统工艺技师与东京的年轻设计师们站在同一地平线上亲切地交谈。我终于欣喜地看到了两者的“对话”。

我觉得,这种“对话”比任何一种形式都更加地面向世界。因为,我们的茶道曾经被无数次地介绍到海外,但都没有摆脱异国情调与西欧人眼中所谓的日本文化的神秘感。我们饮茶的行为本身具备将各个领域的美结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茶道与艺术是密切相关的,并且是各种艺术争奇斗艳的绝妙载体。

西欧文化常常被喻为矿物质,其珍贵的本质在于它拥有类似宝石或贵金属那样持久的价值。与此相对的,包括茶道在内的日本文化的美则会给人易逝的感觉。茶道的器具一直受到很高的赞誉,但其材质却远远不能和贵金属相提并论。比如茶杓,造型再怎样优美,也不过是薄薄的一段竹片。这些都是不符合国际化的价值评判标准的。

事实上,茶道的世界是以其蕴含的精神性和情趣性取胜的,本就不讲究材质的豪华与否。如果能够向世界输出这样一种文化观念,进而建立一种别样的价值体系的话,我们的美意识的立足会更少地依赖于外在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当把茶道的精神作为这个世界的共同财富传播开来。

就像我们的茶美会,如果能够挪到巴黎或者纽约举办,并邀请当地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参与进来的话,想必也会很有意思。此次“茶美会·然”上,我们就高兴地看到了意大利的埃托·索特萨斯先生(意大利著名建筑设计师)与韩国的崔在银先生的影子,大家产生了一些共鸣。

很明显,茶美会绝没有破坏传统的意思,更没有否定传统的手法和形式。它是将茶道的精神美学与现代文化相融恰的一次实验,是日本文化对外传播的最日本化的表现形式。

它让我深深地体味到了茶道与现代的衔接,或者说茶道与世界的交流。它让我看到了古今文化的完美融合。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