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第976期——《设计的觉醒》7.设计与日本文化

2022年01月17日 15:27:32


设计的觉醒7.jpg



编辑撰稿人

田昊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作者简介

田中一光,日本平面设计师,1930年出生于奈良市一个世代以“鱼万”为商号的商业之家。1950年毕业于日本京都美术学院,后与人合作创办日本设计中心。1960年成为该中心的艺术指导。1963年成立了田中一光设计工作室。主要著作有:《田中一光的大型宣传广告画》《田中一光的艺术文字和设计》《人间和文字》《日本的纹样》等。


内容简介  

日本设计教父,无印良品的缔造者田中一光与设计相对三十年的所感。设计的职能是什么,设计工作如何在社会中发生作用,有怎样的解决的方式?《设计的觉醒》带我们回到现场,跟着田中一光诙谐优美的文字,以细致敏锐的观察,感受工作与生活间无处不在的设计意识。

日本设计崛起的时代热风、“无印良品”品牌概念的诞生、年轻设计师职业敏感的养成、著名品牌背后的设计故事……停下手中的忙碌回头思考,觉醒的,也许不止是设计。


设计与日本文化

每当提起“设计”,总会有很多人将它理解为“构思”或“图案”。可是,我想让人们了解的是,设计其实是一个“概念”。如果没有图案会很好,那么去掉图案的行为就是一种设计。极端一点说,就是在发现造型和工艺不好的时候,果断地将其终止或舍弃,这也可以说是设计。我的办公室就是这样,房顶的装饰模板全被拆走,混凝土墙面上暴露着设备管线,以思考方式而言,这也是设计。

拥有极佳的思考能力和出色构思的人,即使不画线不上色,也可以说是设计师。只要是对人类的生活方式有着认真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做行政或者商务工作的人,也会具有与时代同行的设计感受。而如果在社会和生活中适当发挥出这种感受,就会增添生活的设计感并形成高度的文化。

讲到日本的设计,更多的是将其文化作为孕育日本设计的土壤,被世界所认知。像浮世绘的设计语言就是在日本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发展而来的,以其温和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日本设计中对文化的解读和传承。

从江户时代开始,日本就有了相当浓厚的庶民文化。浮世绘与十八世纪欧洲王侯贵族们创造的文化是不同的,东洲斋写乐(十八世纪日本画家)等人画的演员像相当于现在的明星照,安藤广重(十九世纪日本浮世绘大画家)创作的东海道五十三次则类似于明信片,当时是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发行的。这些浮世绘在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受到很高的评价,被升格为了美术品。而它们原本只是存在于百姓生活中的普通物件。

歌舞伎也是如此,它和欧洲的王侯贵族们用金钱培育出来的皇室芭蕾和戏剧有本质的不同。古时在四条河原所出现的活动,就很像现在的戏剧演出,那是从很小的窝棚中发展起来的。而现在那里虽然已经建起了气派的剧场,但其中的演出依旧残留着浓郁的人间气息。如果将日本文化与世界文化放置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日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市民文化土壤,而掌权者的文化政策反而显得有些薄弱。

因此对日本人来说,似乎设计要比艺术更加贴近生活。观察江户初期光悦、宗达及后来的光琳形成的“琳派”,就会发现他们的作品大多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东西,无论是隔扇画,屏风,还是杉木门和工具都是如此。光悦和宗达的“嵯峨本”是出版界的先驱,而宗达的画作在某种意义上看就像是今日的插画。这些作品不但有各自的用途,而且同时具备了美感、装饰性和精神性。而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进入二十世纪后的日本也开始推进工业化和大规模生产,而设计中的精神性却似乎被剔除了。因此我感到“日本文化设计会议”的召开其实具有重大的意义。将日本在建筑和工具中曾经蕴含的精神性融入现代生产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物品只能发挥用途和功能,那是很容易变得廉价而乏味的。我想如果能在工业产品中更加强调创造性,更加注重渲染我们独特的文化,那么日本的商品也许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贸易摩擦了。

在日本,只要有一个企业开发出了大受欢迎的产品,那么其他的企业马上就会一窝蜂地去生产这类产品,然后向全世界销售。然而欧洲的企业却更倾向于创造独具匠心的产品,这些产品以它们的独特性受到特定人群的喜爱。我想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创造出有特色的产品,并且让每一件都具有文化内涵,那么就可以摆脱制造大国的形象了吧。

其实日本人的感知力原本一点也不迟钝。就像我们在阅读日本的文学作品时所感受的那样,在日本文化的根基中,充满了紫式部和清少纳言式的淡淡忧伤与怜悯温柔,以及优雅的审美意识。

例如每到秋天,日本人就会推出一些以“吹叶”(用在料理上是指将不同颜色和口味的食材融合在一起的什锦拼盘)为名的料理和点心。它描绘了这个季节落叶纷飞、蘑菇长成、果实滚落,以及落叶被秋风吹到一起时的独特美感。这一幕在西洋人的眼中也许只是一堆无用的垃圾,而日本人却把这些看似不得不扫掉的枯叶比作栗子、银杏和蘑菇,美不胜收地放在盘中。这种美感意识并非来自大陆型文化,它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再认识这种典雅的美感。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文化太偏重感性而不够理论化,所以很难发展出系统性的思想或主义。现在在日本比较明确的一些主义——以美术为例,如印象主义、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日本本土产生的思想和主义由于未成体系,所以明明有很好的艺术却不能推向全世界,反倒是后发的欧美艺术被率先纳入了历史。如果我们早些创造出理论的话,就不会被说成是模仿别人了。

如果今后日本在经济上更加富裕,文化也可以逐渐被世界认识的话,那么什么才是日本可以向世界传达的?这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我想我们不该忽视了明治以后的现代主义,而应当更加珍惜它。比如在国外介绍日本时,总是禅学、茶道、花道、歌舞伎或能乐这一类的东西,而之后却突然变成汽车、电脑、电视等内容的话,会让人感觉日本像个神秘的国家,就是因为少了中间的部分。

而介绍泉镜花(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日本作家)、福田平八郎(二十世纪日本画家)等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也很重要。如果泉镜花的戏剧在法国上演,我想它那强烈的超现实主义理念或许会受到好评。如果让人们认识到日本也有这样的审美意识,那么我们在现代化工业上的进步也就不会显得那么神秘了。

日本从十八世纪开始,市民就拥有了高度的文化,这其中正蕴含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我想,必须要把这些完完整整地介绍给外国的人们。

近百年来,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存在着“和与洋”的结合,筷子与叉子、和服与西服、和室与西式房间、日本画与西洋画等等。在和风与西洋的相遇过程中,曾有过痛苦的经历和操作的失误,也有过不可思议的体验。逐渐地,和风与西洋终于在日本一点点融合起来,可是西方人却很少能接触东方的文化。所以,体验着综合性文化的东方人在文化方面其实是处在领先位置的。

也就是说,我们和大米等作物一样,不同品种之间杂交后会产出更好的品种,而现在的我们正处于这种非常好的状态中。或许接下来,就会换作欧美人开始学习东方的、日本的东西了,当他们也为了文化隔膜而痛苦思考时,地球的文化就又会发出新芽,更加焕发出活力了。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