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 · 第987期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4-苏轼:月亮代表我的心

2022年02月01日 09:53:14



鲜衣怒马少年时宣传图4.jpg



编辑撰稿人

李佳

太原市图书馆办公室馆员


播讲人

赵美华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作者简介:

“少年怒马”,本名马子阳,微信公众号“少年怒马”掌门。处女作《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深受好评,成为2020年畅销书,登上多个图书排行榜。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选取大小李杜、王孟、元白、刘柳、苏辛,以及李清照、陆游等唐宋代表诗人词人,以现代的立场、开阔的视角、幽默的笔调,用小说化或者独白的方式,另类解读他们的人生故事,并对诗歌经典做个性化解读。全书融诗、史于一体,从隋炀帝杨广开始,到陆游为止,讲述了一部热血跌宕的历史,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唐诗宋词的时代。





苏轼:月亮代表我的心

 

宋神宗末年,在首都开封,唐诗的盛况早已远去,宋词的高峰还未到来,一贯有“诗庄词媚”之说。

“诗庄”,是说诗太庄重,多用来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条条框框较多。很多宋朝文人一边绞尽脑汁写诗一边感叹,为何再难写出唐诗那样的好诗?

“词媚”是说当时的词都比较柔媚甚至媚俗,多用来表达男欢女爱之情和相思离别之意,难登大雅之堂。这是唐朝诗人温庭筠和前蜀诗人韦庄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留下的风格,后来被柳永再度通俗化,唱遍大街小巷和花街柳巷。

不得不说,大宋的文学界很尴尬,精神文明建设陷入僵局。

这时,有一个人打破了这个尴尬的局面,他就是苏轼。

彼时的苏轼,已经是大宋公认的文坛大咖。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组建的“三苏”组合,名震全国。一门三大神,历史上也只有“三曹”可媲美。

有才归有才,但他面对的题目难度是极大的。堪称地狱级。

唐诗三百年,山水人文、咏物怀古、相逢送别,能写的题材都有了,还都出过神作。要超越,很难。

宋词一百年,家国山河、春花秋月、深闺梦怨,该写的也都写了。要创新,也很难。

怎么破?

苏东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唐诗什么题材最厉害?月亮。那我就写月亮。

我不用“晓风残月”,我要创造一个新的月亮,来PK“海上生明月”“床前明月光”和“月是故乡明”。

那一天是公元1076年的中秋夜。身为密州知州的苏东坡,正在知州府衙内与他的几名下属和一群文人把酒言欢,吟诗作赋。

天微微亮的时候,欢乐的盛宴才落下帷幕。苏轼脚步踉跄,走向露台,醉眼朦胧地望着远处。只见那一轮明月高悬。江流奔涌,月色如洗。

他不由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从眉山到开封,从文艺青年到政坛直男,从名震南北到兄弟离散。远处的月亮,好像懂他。

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词,瞬间闪现,它就是《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厉害之处,在于意境深远而又通俗易懂。苏轼在与月亮的对话中,完成了一次极其浪漫的畅想。尤其结尾句,更像是神一样的存在。

当日,一封特快专递,由密州直达开封。宋神宗连读三遍,一边读一边说:“神作,太神了,比我神宗还神。”

这首《水调歌头》有多厉害呢?

后人给出极高评价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但这首词的厉害之处,远不止于这些。

让我们开一下脑洞,来看看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在此之前,世人都知道他不仅是个文人,还是个工程师、佛学家、食神和酿酒师,但都没想到他还有一个更厉害的身份——天文学家。

那一年,仰望夜空的苏轼,没有把月亮呼作白玉盘,而是得出一个科学发现:月亮上的黑斑,是山脉的阴影。

千年前能这么想的人,是不是大神?

他写了一篇题为《日喻》的文章,来说明观察实践的重要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做事态度,还被爱因斯坦引用过,来阐明普通人对相对论的理解。(参见林语堂《苏东坡传》)

莫非,苏轼是从现代穿越到宋朝去的吗?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水调歌头》,判断一下它究竟是文学还是天文学:

“明月几时有?”是对宇宙起源、月球形成时间的思考。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对外星球纪年的思考。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球昼夜温差是三百多摄氏度,夜晚零下一百八十三摄氏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另一个意思是,地球更适合人类生存……

什么感觉?地球已经无法阻挡苏轼了。

让我们再次回到文学上。

《水调歌头》之后,宋词有了全新的气象。

在理论上,苏轼坚决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词者,诗之苗裔”,诗与词仅仅是外在形式上有所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实现了词与诗的相互沟通和渗透。

他大胆进行词体改革,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他在词中着力描绘了自己闲居读书、日常交际以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将传统的柔情之词转化为豪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性情和人生抱负。

纵观他的词作,他的词风由积极进取转向矛盾和苦闷,可看到他力求超脱同时又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以及他狂放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

几年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的苏轼,创作出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者与他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起,告诉世人:词,除了花间派、婉约派,还可以有豪放派。

那么,快乐的时候可以写出好词,失意的时候,能写出好的中秋词吗?

能。

公元1080年,四十三岁的苏轼,在公务之余,带领家人在城东的山坡上开垦了一块荒地,靠种田来帮补家中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就由此而来。每天在田间地头,他都会和村妇樵夫聊天,了解民间疾苦。这时,他开始构思他的下一个大作。

又是一个中秋之夜,他望向千里之外的北方,那里有朝廷,有他的亲人。

他的情绪低到了极点。自己满腹经纶,原本是用来“致君尧舜上”的,如今却在“汗滴禾下土”。悲从中来,他又写了一首中秋词,即《西江月·中秋》: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容易理解:

人生如梦,冷暖人间,年华老去。

一壶浊酒尽余欢,月亮被遮掩。

知交半零落,举杯向北看。

苏轼一生写过四首中秋词,只是因为《水调歌头》太过出名,人们反而忽略了其他三首。

他的四首中秋词,篇幅不同,写时的心态也不同。

一次次的被贬,一次次的涅槃,这些起落交叠的际遇,仿佛是对灵魂的洗涤与淬炼,最终使它呈现出纤尘不染的真实面目。这一生所经历的种种坎坷,真的只是磨难吗?其实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馈赠?这是苏东坡与苦难的和解,也是他对命运的超越。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固然他感到人生如梦,但他却从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千年岁月,悠悠而过,天边的这一轮明月依旧无声辉映,抚慰人心。月华如练,澄澈心胸,世事洞穿,纯真不泯。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可以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概括: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