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听书 ▏太图网上读书会 · 第989期 ——《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6-知否,知否,此话大有来头

2022年02月03日 10:21:46



鲜衣怒马少年时宣传图6.jpg



编辑撰稿人

李佳

太原市图书馆办公室馆员


播讲人

赵美华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作者简介:

“少年怒马”,本名马子阳,微信公众号“少年怒马”掌门。处女作《鲜衣怒马少年时:唐宋诗人的诗酒江湖》深受好评,成为2020年畅销书,登上多个图书排行榜。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选取大小李杜、王孟、元白、刘柳、苏辛,以及李清照、陆游等唐宋代表诗人词人,以现代的立场、开阔的视角、幽默的笔调,用小说化或者独白的方式,另类解读他们的人生故事,并对诗歌经典做个性化解读。全书融诗、史于一体,从隋炀帝杨广开始,到陆游为止,讲述了一部热血跌宕的历史,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唐诗宋词的时代。





知否,知否,此话大有来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如梦令》里的名句,因为同名电视剧的热播,也跟着火了。

我们先回顾一下这首小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看起来非常简单,也只是作为一首单独的词放进了我们的课本里,背完就翻篇了。可事实上,这首词大有来头。因为它不是李清照一个人写的,而是好几个人,用四百年时间写的。

在那个海棠花落的清晨,它掉落在诗词的大树下,被李清照用她的妙手,偶然拣了起来。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穿越到李清照面前的吧!

时间回到大唐开元初年。

也是一个春天的早晨,襄阳城外,鹿门山上,二十出头的孟浩然刚刚起床。他在这里已经隐居两年,他要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美男子。

山里风雨停息,脑海诗意汹涌,小孟同学几乎脱口而出,一首简单到极致的小诗就出来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好诗有两个特征,一是不能够解释,二是读起来比看起来更好,并且百读不厌。

这首《春晓》就是这样。浑然天成,一点雕琢的痕迹都没有,只用二十个常见字,就营造出一个诗意的场景。

或许你看出来了,孟浩然的“夜来风雨,花落多少”,不就是李清照“雨疏风骤,绿肥红瘦”吗?甚至,有的大咖在给李清照这首《如梦令》选标题时,直接就叫它《如梦令·春晓》。

从《春晓》到《如梦令》,中间还缺一个“情”。必须有一位足够深情、心细如发的人,才能补上这一环。

终于,一百多年后,一位情诗高手缓缓走来。他的名字,叫李商隐。

孟浩然走的是田园风,很清淡,很佛系。

而李商隐是个男版林黛玉,体内有杜甫的真传加持,情感汹涌,一出招就是化骨绵掌,读之轻者黯然神伤,重者肝肠寸断。

在他的诗里,什么春风、春光、春日,菊花、桃花、荷花、杏花,一大堆,一有花花草草遭受风雨,他就会出招。

“我为伤春 心自酸,不劳君劝 石榴花。”

“莫惊五胜 埋香骨,地下伤春 亦白头。”

“客散酒醒 深夜后,更持红烛 赏残花。”

 …………

有没有黛玉葬花的既视感?

这一年暮春,李商隐参加了一场诗友会,夕阳残红,曲终人散。他走进庭院,看到繁花凋谢,一阵伤感莫名袭来:

 

高阁 客竟去,小园 花乱飞。

参差 连曲陌,迢递 送斜晖。

肠断 未忍扫,眼空 仍欲归。

芳心 向春尽,所得 是沾衣。

 

落英缤纷,他不忍心扫去。看到树上的花还在继续乱飞,他竟然哭了。

跟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一起看,一样见不得花谢,一样伤春。只是当时的李商隐,是个命途多舛的中年大叔,功力深厚;而十七八岁的李清照还达不到“肠断”的程度,只有淡淡的忧伤。

写完这首《落花》,李商隐大叔一声长叹:“碌碌尘世,会有人继承我的衣钵吗?

“有。”一个清脆的声音答道。

李商隐转过身,见他十几岁的外甥拿着一枝海棠站在他面前。李商隐擦干眼泪,面带欣慰:“孩子你过来,小姨父把毕生功力都传给你。”

这个叫李商隐“小姨父”的孩子,名叫韩偓。

那一年,才十岁的韩偓作文篇篇满分,在家宴上被亲戚们称作“别人家的孩子”。

长大后,韩偓继承了小姨父的衣钵,成为晚唐著名情感诗人。他的诗作,题目都是“残花”“伤春”“惜春”之类的,深得姨父真传。

又是一个春天,韩偓看到一个女子。她头天晚上喝醉了,睡了个懒觉,第二天起来想到院子里的海棠被风雨打落,春心萌动。

这意境太美了。于是韩偓站在小姐姐的角度,写了一首《懒起》:

 

百舌唤朝眠,春心动几般。

…………

暖嫌罗袜窄,瘦觉锦衣宽。

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是不是似曾相识?没错,“百舌唤朝眠”,就是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但它比《春晓》更有烟火气,加了一味“情”。后面三联,简直是唐诗版的《如梦令》。

光这首《懒起》,还是不能写出《如梦令》,还缺另一样东西——音乐。

话说,晚年的韩偓已经不是大唐公民,当时唐朝已经倒闭,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其中一个叫后唐的短命小国,它的创始人是李存勖。

李存勖不仅很能打,还特别喜欢玩音乐,被称作“伶官天子”。他迁都洛阳后,把国家大事交给一帮太监打理,一门心思搞歌舞汇演。

讽刺的是,没过多久,后唐爆发内乱,李存勖肉体毁灭。几个宫廷乐师给他办了一场很艺术的告别仪式:堆起一大堆乐器,把李存勖架上去,一把火烧了,做了“音乐发烧友”。

李存勖当皇帝不靠谱,却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导师。他曾给一首曲子填词,并将这首词取名为《忆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这是一首经典金曲,从五代十国,一直传唱到北宋末年。

公元1084年,是北宋文坛的黄金时代。

在首都开封,六十六岁的司马光终于完成了他的史学巨著,长舒一口气。宋神宗钦赐书名:《资治通鉴》。

这一年,四十八岁的苏轼结束了黄州岁月,后几经辗转任职翰林院,守得云开见月明。曾打算“西北望、射天狼”的他,突然岁月静好起来。大江东去,就让它去吧,做人,最重要的是开心。他也写了一首《忆仙姿》: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曲子好是好,就是“忆仙姿”这个名字忒俗,要改。苏大叔还是尊重原创的,就叫它《如梦令》吧。

还是这一年,首都开封,一个官宦人家喜提千金。老父亲凝视中堂上一联草书,“一道清流照雪霜”,给女儿取名:李清照。

直到这时,《如梦令》的曲调,以及“夜里风雨花落遍地我很伤心”的意境都有了,一首全新的《如梦令》即将登场。

只是,接下来登场的人,依旧不是李清照。

众所周知,苏轼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最喜欢的是四个尖子生,叫“苏门四学士”,其中一个叫秦观。

是的,就是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那位。

这一年,他决定用《如梦令》向老师致敬: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

人与绿杨俱瘦。

 

不愧是婉约派大师,一出手就大放异彩。

李清照的父亲也是苏轼的学生,前辈的这些作品,青春期的李清照都读过。风雨落花的场景,似乎一直埋在她脑子里,就等那个“不消残酒”的早晨。

在她这首《如梦令》诞生之前,几乎每个字,前辈们早已替她写完:

“昨夜雨疏风骤”与“夜来风雨声”;

“试问卷帘人”与“侧卧卷帘看”;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与“海棠花在否”;

甚至那个点睛的“瘦”字,都有“瘦觉锦衣宽”和“人与绿杨俱瘦”打底。

一样的场景,一样的意象,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感受。这恰恰是唐诗宋词的魅力。

诗人已去,诗魂不灭。真正的诗文从来都不是凭空臆想的头脑玩物。不曾历练过一番尘世的打磨,又怎能有那超然世外的淡泊?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