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040期)▏馆员讲书《工具,还是武器?》1-导读(可以听哦!)
2022年04月15日 13:24:20编辑撰稿人
李昕
太原市图书馆综合服务部馆员
播讲人
范雨琦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作者简介
布拉德·史密斯
微软总裁兼首席法务官。
2015年被任命为微软总裁,在微软工作20余年,带领团队在56个国家或地区开展工作。他在带领公司解决涉及科技与社会交叉领域的关键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网络安全、隐私、人工智能、移民、公益和环境可持续性。《澳大利亚金融评论》称他为“科技行业受尊敬的人物之一”,《纽约时报》称他为“科技行业事实上的大使”。
卡罗尔·安·布朗
微软传播和公共关系部高级主管,与史密斯在世界范围内合作撰写文章,制作视频,并主导其他外部活动,共同运营“今日科技”系列博客。
内容简介
当下,科技正处于大迸发时代。新技术的开发、大数据的使用、人工智能的探索等,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如隐私安全、网络犯罪、网络战争、分化的社交媒体、人工智能伦理道德和科技造成的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
对此,技术的开发者与使用者、全球范围内的管理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用户,应该如何行动,才能正确解决科技行业重大的安全问题,让科技维持工具属性,而不会变成攻击人类的可怕武器?作者站在世界科技巨头微软的“驾驶舱里”,深度思考在数字化时代,科技带来的希望和风险。面对一系列棘手的问题,作者和他们带领的微软团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微软基业长青,迎接未来的挑战与风险,这对全球相关行业都有巨大的警醒和启示意义。
《工具,还是武器?》1-导读
自古以来,任何工具都是既可助人,也可伤人。一件工具的功能越强大,其所带来的益处或伤害就越大。就像炸药与原子能的发明一样,技术创新的成果,究竟是成为用以帮助、增强、改善、提高的工具,还是用来伤害和毁灭的武器。这中间的差异,不仅仅是一词之差,更是永远摆在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面前的挑战。
今天,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语音、视觉、语言、阅读、翻译,在人工智能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进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社交、娱乐、购物到出行,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网络平台。伴随科技迅速发展带来的知识爆炸,人们不断更新和充实知识,自我升值以达到长远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格局。然而任何科技的进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一系列社会、企业、个人发展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问题。
《工具,还是武器?》的作者布拉德·史密斯在20世纪90年代加入微软,他严谨、睿智、博古通今,时刻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并且始终保持一颗探究到底的好奇心。在《工具,还是武器?》这本书中他从全球科技掌舵人的角度带领我们穿越问题的丛林,获得关于数字时代的整体认识,帮助我们审视科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为科技公司和社会指出一条可行的发展之路。
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到了备受关注的“棱镜门”事件。斯诺登曝光的电子监听计划中美国政府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令全世界感到震惊。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网络巨头,均被曝卷入其中。不仅使政府与科技行业产生隔阂,甚至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作者在书中的开篇章节就勇于直面这样的争议性问题,他指出收集海量数据的能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使政府、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即如何能够在使用这些数据的同时保护人们的隐私。就像布拉德在书中所说,今天的科技行业必须认识到一个基本且至关重要的原则——如果你掌握了能够改变世界的科技,那么你就有责任帮助解决你创造的世界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微软作为行业巨头的责任意识和对美国政府的抗争:为保护用户的隐私权与知情权,几次将司法部和政府告上法庭;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立法,如《澄清域外合法使用数据法》(即《CLOUD法案》);为守护民主,保证投票系统的公正和有效运转,推出“账户卫士”计划;发挥科技公司的优势,推动美国农村偏远地区的宽带建设和计算机教师培养等公益计划;在欧洲和澳洲推进《巴黎协议》《基督城行动倡议》《数字日内瓦公约》和GDRP(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落地;集中探讨了微软在人工智能方面所应承担的伦理责任等议题。
作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布拉德不仅从微软的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他认为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认真思考可能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尽管有时科技企业需要独自面对风险,但在涉及人工智能、人脸识别和网络安全时,整个行业携手合作才能获得各方利益的最大化。人类在共同面对科技带来的潜在挑战时,应该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从头开始打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
在书中作者对于数据隐私、网络安全、社交媒体、数字外交、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甚至国际合作等话题都立足微软乃至整个科技行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思考,以其严谨的叙事,展示了技术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的发展机会,也毫不掩饰地指出了在社会、法律、道德层面急需解决的种种隐患和问题。重要的是,作者详细地给出了微软自己的答案,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数字时代,科技究竟是造福人类的工具还是将社会拖入泥潭的武器?用好数字化工具,需要政府、科技公司和民众一起努力。
数字化时代,在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要求和准则,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应当遵循相应的行为规范。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才能让人们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人,而不是被数字和算法驱使。
对于国家而言,运用系统思维,在创新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弥补“数字鸿沟”,让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加公平可持续。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比如对于平台垄断、技术滥用、不当采集用户数据、侵害用户权益等明显不正当的企业行为和严重的侵权行为应该大力开展治理工作,以正向社会价值创造为目标;另一方面,应通过价值观、伦理规范等柔性调节,促使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更加重视数字伦理、提升数字素养,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协同治理,迈向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其中的关键是把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公众利益优先、共享科技红利等作为准则,嵌入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各个环节。
对于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个体而言,人们越来越多地独自面对各种电子屏幕和数字界面,每个人的注意力和行为数据也成为数字技术持续获取的目标。这不仅产生了隐私保护、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与陷阱等问题,还造成了注意力缺失、游戏与短视频成瘾等心理与行为失调。改变的关键,个人要积极反思数字技术对人的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区分现实与虚拟,学会自我调适、适度节制,化解网络成瘾、短视频沉迷等困扰,让自己掌握信息获取和遨游数字世界的主动权,而不是被碎片信息所淹没,甚至沉溺于数字娱乐不能自拔。让数字技术服务于现实所需,使数字娱乐和虚拟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有益补充,改善现实生活的质量。
对于科技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正在开启一个从技术创新到普及,再到责任的全新发展循环,科技企业要做的,就是驭之以道、律之以法、束之以德,把握未来趋势,引领智能互联网的发展,打造负责任的、可信赖的人工智能,为全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不仅是愿景,更是企业的责任。毕竟,我们谁也不希望等到几十年后,才为人工智能补上一根迟到的“安全带”。
科技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生活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新图景,数字文明日益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用好科技这个工具让它造福社会和人民,让它成为自我实现与追求美好生活的阶梯。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