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046期)▏馆员讲书《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1-导读

2022年04月25日 11:29:54


2.jpg


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张影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作者简介:

林璎,美国华裔建筑师和艺术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阿森斯,曾就读于耶鲁大学,21岁时参加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设计竞赛。曾入选美国《生活》杂志“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与“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2002年被选为耶鲁校董。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艺术院院士。同年与希拉里克林顿一起被选入“全美妇女名人堂”。2009年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奥巴马为其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奖。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华裔建筑师与艺术家林璎的作品集,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林璎的50多件作品,包括数量可观的珍贵草稿和手绘图。



《雕刻大地》的作者林璎,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她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

1959年,林璎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阿森斯。在林璎出生前一年,她的父母从大陆移民美国。

她的父亲林恒是一位艺术家,专精于陶瓷艺术,曾经担任俄亥俄州美术学院院长。小时候,她常常跟着父亲泡在陶艺室中,静静地看着父亲和他的那些陶艺制品。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使得林璎对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中学毕业后,林璎被耶鲁大学录取,成为该校建筑学院学生,并先后获得该校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本科学习期间,林璎选修了一门“丧葬建筑”课程。大学三年级的一天,林璎在系里的告示牌上看到了华盛顿特区在全美范围内征集越战老兵纪念碑设计方案的通告,立刻跃跃欲试。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查阅资料,她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一鸣惊人,越战老兵纪念碑成为美国艺术史上不朽的标志。这一年,她才21岁。

林璎出身名门,系民国才女、诗人林徽因的侄女,姑父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祖父是清末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林孝恂,祖父是政治家、教育家林长民,叔祖父是黄花岗烈士之一、《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

关于家族显赫的背景,林璎在 21 岁前一无所知。

直到在一次中国大使馆举行的鸡尾酒会上,听到父亲与大使谈起了林徽因,她才知道自己的姑姑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师。

在父亲林恒眼里,林家人多有艺术天分,正如林璎父亲曾说的:“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强、果敢独断、才华横溢而且能心想事成。”

谈及自己的姑姑,林璎说道:“当我知道林徽因的时候,我已经在做建筑和艺术了,她对我的影响不是直接的,但我喜欢与这样一位现代、专注、聪明的女性建立联系。在某些方面,我感到火炬似乎传到了我的手中。”

两代人,在两个不同的时代,两个不同制度和环境的国度,无意间作出了相似的选择,走上相似的道路,又各自在各自的土地上留下相似又全然不同的轨迹。

《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一书,是林璎的第一本全方位的作品集锦,收录了林璎30年来的50个作品,8个系列,300幅珍贵草稿和手绘图,以及10余位世界顶级艺术评论家、策展人,对林璎及其作品的评论文章。

从越战纪念碑,大地艺术作品,到“汇流”系列景观项目,林璎一直在探索人们体验景观并与之发生联系的方式,致力于重建人与历史、地域、集体记忆和自然的本应相互交融的关系。她的建筑作品往往与景观和环境有强烈呼应,也格外重视设计的可持续性;而在她的小型工作室作品里,则常常融入了以科学方法收集的数据和对这些科学数据的直觉式的呈现。

为什么选择《雕刻大地》这个书名?林缨在自序中给了我们答案。

林缨说道:选择这个书名,是因为我所有的作品——大地雕塑、博物馆展示作品、建筑和纪念碑——都包含了我对看见并且描述我们所在之地这一行为的痴迷;我关注的不仅是物理空间,还有一地的文化背景如何为那个场地注入意义,以及我的作品如何表达和回应这种关于地点的更宽广的概念。

这本书的创作,林璎用了30年。从用绿草在大地上塑造的波浪,到玻璃废屑堆成的山丘;从大头针组成的绵延江河,到LED灯点缀的灿烂星空;从漫过大理石的水幕下的岁月刻度,到划过土地上的黑墙上逝者的名字;从象征一叶孤舟漂浮于海上的教堂建筑,到网络上跳动的一串串消失的物种的名字和图像……林璎用自己的方式,在艺术、建筑和纪念碑之间,创造了不断变换的作品。这些变换的作品尽管看起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在我看来,它们都有三个不变的支点:第一是理性和逻辑,第二是求真向善的伦理和价值观,第三是美的体验。

在过去的30年,她选择以同等心力追求艺术作品、建筑和纪念碑三个领域,花费了更多时间在每个领域;这样的时间投入是必需的,如此才能让不同领域在她的创作中并存。

喜欢数学和科学的林璎,骨子里极度理性,从她对作品集的规划就能看出。

几乎每个作品,我们都可以看到其背后科学和理性的基础,包括对水波的细致观察、对水岸变化的分析、对地形的分析,以及对历史和场地的理性思考。这使她最终能将等高线、地形的模型和水岸线转化为艺术的表达,也让人工的干预能融入自然的场地。其科学思考和艺术表达的完美结合,使她能将关于大地、天空、海洋,以及人类历史与故事的科学和理性的表达,转化为能让人们去体验的景观:或在其中(如《波场》),或在其下(如《线条景观》《系统化景观》),或在其旁(如《地志景观》)。

每个领域,她都以 3、5 或 7 的作品数量组成系列。在同一个系列下,她会探索同一种图案或自然现象,但会采用不同的规模和材料。《雕刻大地》一书包含“记忆之作I、II、III”“出自大地”“阅读大地”“绘制地图”“语言花园” 以及“设计空间”八个作品系列,如同现实中的林璎,在过去30年间,于艺术作品、建筑和纪念碑三者之间不断往返,作品即是三个领域之间的连接。

林璎作品背后的伦理和价值观是其打动人们灵魂的核心力量。她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当代美国和国际社会所有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战争与和平、种族和女性的权利及平等、土著问题、环境保护、全球气候变化及物种消失等等。

爱——对大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是所有这些主题作品的核心。在她的作品里,我们看不到愤怒,看不到憎恨,看不到复仇,甚至看不到谴责,也没有英雄主义的讴歌——哪怕是在关于战争和种族主义的纪念碑中,我们所能读到和感受到的是西方世界的基督精神和东方世界的菩萨心肠。正是这种大爱,使她的作品能直指人心,比任何恨与暴力的武器都更有力。例如《越战纪念碑》,在抛光后的大理石上,死者的姓名与生者的面孔两相照应的瞬间,唤起的正是对人类同胞的生命的爱;在《什么正在消失?》作品中所传递的是对逝去和即将逝去的非同类生命的爱!

美的体验让林璎的作品具有不可抵御的诱惑。美学家将美分为壮美和优美两种,前者与关乎生存的恐怖和危险联系在一起,而后者与人类的爱联系在一起。

所以,纪念碑,尤其是战争和斗争的纪念碑,往往与前者联系在一起。而在林璎的作品中,似乎只有优雅的美、宁静的美,它们散发的芳馨如空谷之幽兰,给人的体验如沐浴春风般清新。她可以把史诗般的悲壮,通过水一样的语言,转变为亲切宜人的体验;就连最严峻的主题,在她手下也变成了禅院树下的偈语。

欣赏她的作品,犹如隔墙听到一位优雅的东方女性,独自于静谧庭院中吟诵。尽管林璎并不觉得这是其占据近半部晚清-民国史的家族的基因所致,但不可否认,正是其骨子里的东方禅意与诗性,让她的作品如此高雅而优美!正是大爱,让她能融咆哮为潺湲,化铿锵成委婉。

《雕刻大地》不仅是最好地了解林璎作品和艺术思维的通道,也是一次高质量的纸上艺术展览。细细欣赏、品味林璎的作品,就能感受到她东方式的宁静、柔和,仿佛微风吹拂,在审美同时,也感受她作为艺术家的大爱。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