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048期)▏馆员讲书《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3-阅读大地

2022年04月26日 17:06:14


3.jpg


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张影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作者简介:

林璎,美国华裔建筑师和艺术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阿森斯,曾就读于耶鲁大学,21岁时参加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设计竞赛。曾入选美国《生活》杂志“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与“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2002年被选为耶鲁校董。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艺术院院士。同年与希拉里克林顿一起被选入“全美妇女名人堂”。2009年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奥巴马为其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奖。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华裔建筑师与艺术家林璎的作品集,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林璎的50多件作品,包括数量可观的珍贵草稿和手绘图。




水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有力的元素之一,是我们的生命能量,它从不停歇,一直在运动和改变着。

如何让水未被发掘的深度和变化的曲线变得可见?如何表现水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身为艺术家如何用坚硬材质来表现水的流动?我们能从自然的形式与形态中学到什么?我们该如何保护眼前这脆弱的平衡与美?林璎一直被水的基本能量所吸引,努力在艺术创作中捕捉它的运动、潜能和最原始的秘密。

本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林缨八个系列作品中的“阅读大地”系列。

这个系列中的所有作品,都是抽象而非具体的,并且都是针对具体的场地来设计和定位。

“装置艺术——倾泻之作”是“阅读大地”系列当中的一个小系列。通过这些作品,林璎得以研究一种现场自发创作的设计方法,这是有意为之的逆向尝试,打破了她很多大型作品必须经历的漫长的建设规划进程。

《海啸》(1993年)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的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卫克斯那艺术中心,43吨回收玻璃碴堆成了一个个波浪状的隆起。

 

QQ图片20220426171043.png 

 

这件作品是在一幢其中有无数废弃空间的建筑中进行创作的,这些明显可见却被忽略了的区域成了艺术作品的场地。通过填充安全玻璃碎片,林璎创造出一个个花园,意图激发人们对大地和海洋景观的联想。

为了融入自己的东西方文化背景,她把东方传统的带有禅意的庭院同她对俄亥俄州东南印第安坟丘的兴趣结合到一起。回收玻璃的使用强调了废弃材料再利用的重要性。这件作品使用了两种回收玻璃,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形成了像水一样的阴影。

位于意大利罗马美国学院的《海的庭院》(1998年),是在网格地面上铺设了像波浪一样的木屑。

 

QQ图片20220426171120.png

 

这件作品是林璎访问意大利罗马美国学院的时候创作的临时艺术装置。当时,她发现一些多余的碎石将要被安放在中心庭院,于是把它们“借”来,创造了这件因地制宜的临时之作。碎石被装在一种当地的独轮手推车里,每个车都沿着弧形向前,碎石倾泻,如此构成海浪的形状。

“线条景观”是“阅读大地”系列当中的另一个小系列。这些作品形成了一个体系,开端是林璎用铁丝做的一系列小型三维图。计算机通过建立x-y轴和绘制透视图解读地形,她的创作就以此为基础。雕塑的具象形式与其投在背后墙上的阴影形成的模糊性与张力,将二维与三维融为一体。这些作品以实际地形为基础,同时又是想象中的景观。

《上与下》和《大地与海相遇之处》是“线条景观”中的两件代表作。在这两件作品中,由金属线组成的线性网络勾勒出相互连接的地形,并把它们放在一起,如同印第安纳波利斯市的地下洞穴和地下河,以及旧金山湾的海面与海底。

《上与下》(2007年)位于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QQ图片20220426171138.png


作品的构想包含两部分,截取流经印第安纳州大部分区域的一个地下河流-洞穴系统中的其中一段,以该河段上下两部分为基础展开创作。在对这一区域地形的初期研究中,可以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河系统就在这里,藏于视线之外。为了向大家展示这一自然现象,林璎的团队开始对洞穴进行研究,获得了上方空间,也就是洞穴607的资料,而当地科学家则帮助调查水下地形。接着林璎创作了一系列线条,组成雕塑,有意将上下两部分分开,只有在中间两段相遇的区域才能看到一个洞穴的完整截面。

《大地与海相遇之处》(2008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加州科学博物馆西侧的露天平台上,朝向西面。由旧金山艺术委员会委托设计。

 

QQ图片20220426171203.png


这件作品描绘了旧金山海湾入海口海平面上下的地形。海平面定在露台上方18 英尺(约 5.5 米)高的位置,并标注在临近的柱子上。水面上方和下方的地形网罗在一起,天使岛、恶魔岛和海事岬(jiǎ)成为雕塑的最高点。这件船用级不锈钢编制而成的作品,是一幅悬于空间中的画作,帮助人们确定自身相对于现存景观的位置。

“阅读大地”系列当中的另外一个小系列是“河流”系列。

林璎十分沉醉于水与河流的魅力,并将她的这种感受在很多作品中以表现出来。从环境角度来讲,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我们正在严重消耗和污染的元素。

林璎对水的兴趣一部分集中在其形式上,她将这些自然现象看作图画,并以二维和三维的作品勾勒水体的精美线条, 捕捉并揭示河流作为一个相互连接的生态系统的事实。她那些以回收银铸成的作品尤其如此,是对上述内容的忠实反映。她将河流看作珠宝一般珍贵的形式。

我们理解大河时往往局限于其地域背景,即它与它的周边环境相遇之处,却很少将它和它的周边环境看作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林璎尝试让观者意识到这些至关重要的水系是完整的系统,这一点常被人忽视。

《车站河》(2008年)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当代艺术博物馆。

 

QQ图片20220426171229.png

 

林璎的展览《系统化景观》每到一地,她就会创作一条当地很重要的河流的针画。展览到达圣迭戈的时候,她发现那里没有这种量级的自然河流系统,所以她决定自己做一条河。

博物馆的混凝土地面上有一条自然开裂的缝隙,将其稍加调整,就能看出河流的形状。之后她和助手一起以银嵌入这条裂缝,使之成为该博物馆的永久藏品之一。

因为这座博物馆的前身是火车站,所以林璎决定用这个永久展出地点为这件作品命名,就叫作《车站河》。

《针河:长江》(2007年)位于中国北京美国驻华使馆。

 

QQ图片20220426171248.png

 

林璎一直在用特制的不锈钢针(比标准大头针更长,且略粗)描绘三维的河流,通常将它们排列,用它们勾勒出一个边缘很难确定的水体,那样它看上去就像消散于大海之中。河口和湿地一直是这类作品的重点描绘对象。于是,当美国驻华使馆邀请林璎创作的时候,她用这种媒介描绘出了长江。

《玻璃之下,一座山的个性》(2002年)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美国运通金融财务顾问客户服务中心。

 

QQ图片20220426171306.png

这件作品的概念源自对室内外空间关系的探究。林璎受托为一座规划中的三层公共冬季花园创作一件环境艺术作品。这个花园是一座独立的建筑,不过与另外一栋较大的办公大楼的大堂相连,同时面向著名的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大道。

为了把这个空间与外部景观联系起来,林璎决定在外部创作一个起伏的景观,并延伸至室内地面。其中唯一的变化就是材料:从草地和土壤转变为木质地板。

在作品中,林璎把兴趣点放在微调人对景观的感知上:筑起一片优雅的山地景观,然后将其引入室内,这时会发生什么?大地轮廓线在室外的小小变化,我们习以为常,甚至注意不到,然而当这些变化进入室内时,它们就显得奇怪,甚至不合时宜了——室内的地面往往是平坦的。这将如何改变我们的认知?

林璎了解到,午饭的时候人们会选择坐在地板上,而不是石凳上。于是她决定,将这些石凳兼做室内和室外空间的基准线。

她还同建筑师一起协调室内空间的各个方面。石凳和树木为室内外空间树立了坐标轴,衬托地平面的曲线,在视觉上将室内花园同外部相应的景观联系起来。这是林璎第一次作为一名艺术家在设计中融入之前所学的建筑学知识,用于改变艺术品所在的建筑空间。

林璎对水的形式的思考背后有更大的目标和更深层次的意义。林璎的世界观源自她与自然相处的个人经验,对自然的欣赏、感激和尊重,以及对如何在已然偏离自然平衡的危险世界里生存的深刻担忧。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