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049期)▏馆员讲书《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4-语言花园
2022年04月26日 17:22:31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张影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主任、副研究馆员
作者简介:
林璎,美国华裔建筑师和艺术家,1959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阿森斯,曾就读于耶鲁大学,21岁时参加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设计竞赛。曾入选美国《生活》杂志“20世纪最重要的100位美国人”与“50位美国未来的领袖”。2002年被选为耶鲁校董。2005年入选美国国家艺术院院士。同年与希拉里克林顿一起被选入“全美妇女名人堂”。2009年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奖章”,奥巴马为其颁奖,这是美国官方给予艺术家的最高荣誉奖。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华裔建筑师与艺术家林璎的作品集,以丰富的图片展示了林璎的50多件作品,包括数量可观的珍贵草稿和手绘图。
本期,我们将为大家介绍林璎八个系列作品中的“语言花园”系列。
这部分作品,它们的名字可以看作对花园核心概念的挑战:《阅读一座花园》《输入》《集会所》《画室》《黄道》、053艾伦•S.克拉克希望广场和《真理钟楼》。这并非偶然。林璎的作品跨越各种如今仍倾向于分立的学科。
建筑和雕塑不是林璎花园中仅有的组成,文字是其重要角色之一,就像《阅读一座花园》或《输入》所展现的那样。文字于前者中明显可见,并以一种直接(有时是镜像)的方式融入观者的体验过程。后一个花园中,文字是“雕刻出来以类比二进制的符号”的,近乎抽象,但也因此唤起对墓园的记忆。
虽然在林璎手中,纪念碑或花园有不同的用途和意义,但表现方式类似,都直接指向她的创作方式,确切地说,是她作为艺术家的原创力。为此她解释说:“景观项目是我作品的一大分支,但获得的关注不及纪念碑作品。艺术和建筑作品会吸引更多人,但我设计景观的方式与我设计建筑的过程如出一辙。我将它们都看作功能性艺术作品,从创作冲动的角度来说,与室内展览和大地艺术作品截然不同。
纪念碑——尤其是越战纪念碑和‘汇流’(俄勒冈州,哥伦比亚河谷,2006—2016年)这两座,都横跨了相同的两个领域。越战纪念碑的设计纯粹来自艺术,最初的冲动是切开大地;至于‘汇流’,则由艺术、建筑和景观等不同部分共同组成。我想把这些看作不同的轴线——艺术、建筑和纪念碑,相互独立,但追求相似的感受与趣味。”
林璎会跨越通常是用以区别各个行业的界限,这一能力源自她的文化、教育和哲学观。这里再现的许多花园作品带有宇宙学意味(“星座”系列),在某些方面反映了林缨的中国血统对创作的影响。
“我认为我的美籍华裔身份确实起到一定作用。有关禅或道的内容我读得不多,但我听说过让人们自己得出结论这种理念,换句话说,就是在引导人们解读作品方面没有严格规定——这是非常东方的理念。在西方人看来有时太微妙、太简单以至于几乎不存在的,却是东方文化极力推崇的。身为中国父母的女儿,我花了数年时间才在两种文化之间找到平衡。”
“相比凡尔赛宫规整的几何花园,日本的禅意园林更让我觉得亲切。你看中国的园林,或者北京城的布局,都是有轴线的。实际上,我的父亲在中国的日式庭院长大。我不认为这是基因的问题,应该是我小时候吸收的东西决定的。”
尽管林璎从未尝试让她的建筑变成雕塑作品,但她也确实承认“两者之间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她说:“我的语言是雕塑性的。我从学校毕业时被打上建筑师的标签,然后我花费数年得出结论,其实我的根基是雕塑。”
很明显,尽管雕塑和建筑能解释她所有的创意,但林缨并没有将自己限制在这两个领域。花园一眼看上去似乎是分离的,但钟楼、精心构架的墙体,都指向潜在的思维秩序。抽象,为她的作品提供了统一的空间,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她作品的存在感如此强烈。从越战纪念碑开始,之后的作品一直如此。
“我确实热爱抽象,”她说,“但我认为抽象完全可以人性化。比如音乐,它是抽象的,但我们却能与之和谐共处。我认为可以用空间、光、声音的调和去打动人,不必刻意为之也能让事物拥有超乎想象的人性。我更愿意关注一个地方的空间特质与体验。现代主义,在变得油滑之前,在变得过于干净之前……还有人手的触感。我的父亲做了很多家具,我和它们一起长大,我们的屋子里堆满了其他教授的手工艺品。什么是艺术,什么是手工艺,两者之间没有区别。”这种对抽象的兴趣,或许有人说,在致力于揭示“人类之手”这一思考过程中,学科间分化的缺席确实是林缨花园设计的力量来源,就像对她其他作品的启发一样。
俄亥俄三部曲,是由林璎和身为作家的哥哥林谭合作,在她的出生地俄亥俄州设计的一系列景观,这个系列成为他们最个人化的、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让人们能够在体验的同时去阅读它们。
尽管过去常常在设计中使用文字元素,但那种形式与文字的关系更像表面装饰。这次设计的意图是将文字融入空间,创造一座花园,让文字呼应空间和人在空间中的运动。设计过程就像兄妹俩来回交替阅读每一个地方。林璎先接触场地,画出草图;接着林谭写下一首诗;之后围绕林谭的文字,由林璎给出具体的设计方案。
《阅读一座花园》(1998年),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公立图书馆。
文字沿着园中的道路贯穿花园。不过,与我们读书的方式不同,这首诗要从不同的方向阅读。花园的中心是一个框住的空间,边框的一部分是抬高的静水池。
雕塑的标题《阅读一座花园》,用凸起的字母反向固定在水池后面的墙面上;于是在水池的倒影中,文字变回正向,启发从双向性和物质性两个方面使用语言。诗句本身有些像孩子的语言,几乎没有什么意义。那么在室外空间阅读它,就变成了一次不带目的性的趣味活动。
《输入》(2004年),位于俄亥俄州阿森斯俄亥俄大学。
林璎和她的哥哥在俄亥俄州阿森斯长大,他们的父母都是俄亥俄大学的教授,因此这件作品拥有个人化的历史意义。
林璎在上中学的时候,与俄亥俄大学有了第一次正式接触。她在那里学习 Cobol 和Fortran两种计算机语言,在克利平格实验室度过很多编程时光。那时的林璎是个糟糕的打字员,曾在输入数据的打孔卡上留下过无数错误。这段输入的时光孕育了这件艺术品的整体形状,许多类似打孔卡的长方形嵌入大地,矩形的轮廓线上刻着文字。
选用的文字呼应兄妹俩对这个地方的共同回忆,是一种个人化的文字图像,唤起他们在俄亥俄大学和阿森斯的过去。但是这些以诗句书写的视觉回忆,比想象的更具普遍意义:任何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之后,林璎兄妹俩开始在奥伯林学院设计第三座语言花园,由此为他们的俄亥俄三部曲画上句号。这座花园将聚焦俄亥俄的生态景观,希望通过设计让人们对家乡景观有初步的认识。
对林璎作品的解读,不管是花园、雕塑还是建筑,不是列举材料和形式,也不是套用建筑理论,而是准确把握这片以知觉为现实的虚空。正如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所说:“个体的密度不是与世界的密度抗衡,正相反,它是走进事物核心的唯一途径,让自己成为世界,让事物有血有肉。”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