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065)▏馆员讲书《岁月疾驰,漫步归家》1-导读(可以听哦!)

2022年05月20日 11:09:01



岁月疾驰宣传图1.jpg


编辑撰稿人

曹艳红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播讲人

赵婧澜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作者简介

梁实秋

华语散文一代宗师,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研究莎士比亚的先行学者。他学贯中西,笔耕不辍,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作品或描摹柴米油盐,或述说闲情逸趣,或探讨世间百态,或漫谈人生悲喜,典雅诙谐的文字中透出洒脱与智慧。

 

内容简介

世间多滋味,且读梁实秋。

完整收录《闲暇》《吃相》《谈时间》《清华八年》等名篇,更新增《搬家》《匿名信》《房东与房客》等珍贵文章,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在妙语连珠里领略众生万象,于会心一笑中看清千百人生。




《岁月疾驰,漫步归家》1-导读

 

世间多滋味,且读梁实秋。

《岁月疾驰,漫步归家》作者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号均默,浙江省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京。1915年小学毕业后,考入清华学校,在中等科和高等科学习八年。1920年9月,17岁的梁实秋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发表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从此开启了他漫长的创作生涯。1923年8月取得清华的文凭后,梁实秋按照当初入学时“毕业后送到美国去”的约定和安排,赴美留学,三年后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26年回国后,梁实秋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共同前身 )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所长、文学院院长。

他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学者、文学批评家,国内首位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他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他学贯中西,笔耕不辍,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作品。其内容或描摹柴米油盐,或述说闲情逸趣,或探讨世间百态,或聚焦人生悲喜,典雅诙谐的文字中充满了洒脱与智慧。

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从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辑)《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槐园梦忆》(长篇散文集)等。

《岁月疾驰,漫步归家》是梁实秋执笔100周年专属纪念版本,由他的女儿梁文茜逐篇选定并审核,是他的趣味散文精华选集。

本书分为五辑,每辑一个主题,分别是:“岁月疾驰,漫步归家——走遍全世界才发现,回家才是最好的人生。”“人间闹了一整天——他们都在忙些什么?无非‘生活’二字。”“人生苦短,再来一碗——真正的馋人,为了吃,绝不懒。”“做一个好玩的人类——人在闲暇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读书是件大事——读多少好书,就是和多少高尚的人对话。”

本书完整收录了《闲暇》《吃相》《谈时间》《清华八年》等经典名篇,更特别新增《搬家》《匿名信》《房东与房客》等珍贵文章,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在妙语连珠里领略众生万象,于会心一笑中看清千百人生。

在《岁月疾驰,漫步归家》这本散文集中,梁实秋先生未曾有单独的篇章来描写他的父母亲,但他的成长历程无不伴随着父母对他深深的爱。

正如他在《清华八年》这篇散文中所言,“我的父亲接受朋友的劝告要我投考清华学校,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人这一生,选择很重要,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是父亲帮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给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人生之路。

“……学校规定每两星期必须写家信一封……我父亲说这是很好的练习小楷的机会,特为我在荣宝斋印制了宣纸的信笺,要我㳟楷写信,年终汇订成册,留作纪念。”足见父亲对他学业的重视,以及对他成长之点滴的珍爱。

“树要修要剪,要扶要培。孩子也是一样。”“我从小就有早起的习惯……”这说明父母对他虽宠爱却不溺爱,给他定的规矩是很严格的。正如孟子所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严格的规矩是通往成功的良好开端。

“八月末,已是初秋天气,我带着铺盖到清华去报到,出家门时母亲直哭,我心里也很难过。”慈爱的母亲,强压着心头的万般不舍,毅然决然地放开他的手,望着他的背影独自前行,因为,前途无量。

“我自己深切体验到一个幼小的心灵在离开父母出外读书时的那种滋味——说是‘第二次断奶’实在不为过。”“我初上这条大道,离开温暖的家,走向一个新的环境,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可以感觉到梁实秋先生对于家的依依不舍之情,那是因为,梁先生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我是比较幸运的,每逢星期日我缴上一封家长的信便可获准出校返家……”周末的梁实秋,就像一只离家觅食而归的小鸟,快乐地奔向家的方向……

八年后,从登上“杰克逊总统”号赴美留学的那一天开始,他就真的离开家了。

“我并没有离开家,只是把家带去了远方。”这句话写在书的第一页上,满页便都是对故乡浓浓的怀念。“岁月疾驰,漫步归家”,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匆匆流逝,无可挽留,再回头,已经多年以后,不管是山高路远,还是近乡情怯,回家,都成为长久的愿望,那愿望里包裹着对故乡的眷恋,愈来愈强烈。

“家是注定要回去的地方,回家的路又短又长,短的是距离,长的是心情。”

“其实一个人远离家乡,无论是由于任何缘故,日久必有一股乡愁。我是北平人,我生长在北平,祖宗坟墓在北平,然而一去三十余年,‘春秋迭年,必有去故之悲’。人于其家乡往往有所偏爱,觉得家乡一切都比外乡的好。”是的,北平便是先生的故乡,那个既古老,又有趣,“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喝豆汁、吃灌肠、放风筝、逛厂甸的北平城里,留下先生太多的回忆,而如今都成为永远的怀念。

“故乡的生活”最难忘怀的就是那在清华八年的学习生活吧,《清华八年》是这本书中篇幅最长的一篇,青春的八年,最好的时光,承载了先生多少的回忆和不舍。在这里,他养成了许多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这里,他经历了五四运动的洗礼,引发了他广泛的求知欲;在这里,他和同学组织了写字的团体“清华戏墨社”,并一直把写字当作一种享受;在这里,他组织成立了“清华文学社”,自费刊印评论文章,也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这一切的回忆,都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令人难忘。

“故乡的味道”,那浓浓的情总是融于那浓浓的味道里,越是怀念,越是深刻。梁实秋先生以唐鲁孙先生的《中国吃》为框架,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北平城里的美食天堂。另一篇《北平的零食小贩》,则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北平的零食图谱。这些美食不但让人垂涎欲滴,而当他用地道的北平话落于纸上时,更是亲切有味。

在描写美食的散文大家里,最令人喜爱并最易因其文而垂涎欲滴的,一位是汪曾祺先生,另一位就是梁实秋先生。他们笔下的各式菜肴,不仅色香味俱全,而最令人惊喜难忘的,是文字中的情趣,洋溢着浓浓的家的味道,这种味道里充满了对故乡和生活的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冰心曾寄语梁实秋: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梁实秋先生拥有一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幸福的能力,即使是很平常的事,在他眼里也有别样的趣味。

他喜欢写信,他认为“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家人朋友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不愿独秘,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翕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

他也会享受闲暇时光,认为“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需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勤于劳作应该有个限度,劳动是必须的,但不应该是终极的目标。”

生活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生活,梁实秋先生的文字里体现着他的博学和幽默,展现着他的文学修养和生活志趣。他笔下的世俗人情、人生百味,细细品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思与品味。

岁月本疾驰,在梁先生的文字里却缓步而过,正如周国平所评价的那样,他追求的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的境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