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076)▏馆员讲书《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4-权力的游戏:慈禧和光绪的二人转(可以听哦!)

2022年06月06日 15:43:47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4.jpg


编辑撰稿人

宋宪晴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馆员


播讲人

范雨琦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作者简介

温伯陵

历史专栏作家,“温乎”传媒创始人,“一点资讯”2019年度“真知灼见供应商”。他擅长用通俗易懂的写法,从新奇的角度阐述不一样的历史观点,帮你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内容简介

一个杨贵妃,在李白眼里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在杜牧眼里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在罗隐眼里,则是“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美女、宠妃、败家娘们儿以及背锅女侠,哪一个才是真的杨贵妃?一座长安城,在汉唐,是无可取代的帝国中枢,是王维笔下的“万国衣冠拜冕旒”;在宋朝,却成了边境军镇;而在明朝末年,又沦为饥荒遍地、易子而食的人间地狱。在温伯陵笔下,历史不再是按时间码放的记事簿,而是贯通时间、看清脉络的时代演变过程。用他的方法来读历史,你将发现历史背后的那只手,彻底看懂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4

-权力的游戏:慈禧和光绪的二人转

1889年正月,光绪皇帝有点蒙。年仅19岁的他,不得不陷入文山会海之中,并且娶一位不太漂亮又没感情基础的妻子。没错,光绪亲政了,但慈禧太后依然要训政。

按照大清礼法,小皇帝长大后就要走到第一线,太后再也没有垂帘听政的理由,而其间的分界线就是大婚。

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联合慈安、恭亲王奕訢发动了“辛酉政变”,一举推翻顾命八大臣,掌握了实际权力,至此已经29年了。

光绪亲政没几天,醇亲王就带头给慈禧上书,求老佛爷再训政几年。他言辞诚恳,仿佛慈禧不训政的话,大清就完了。

为了慈禧的训政大业,朝廷专门制定了《训政细则》,明文规定皇帝和太后的权限:凡是需要皇帝主持的仪式,都交给光绪出面;其他的行政事务,则需要慈禧监督。而最重要的任免权和批阅奏折权,依然在慈禧手中。慈禧大权在握,不论是出于拍马屁还是明哲保身,大家都满意了。

于是刚刚亲政的光绪皇帝,只能被动接受。

两年以后,训政结束,局面却依然没有改变。每天的日常事务,光绪都可以单独决定,但事后必须向慈禧汇报,军机处也会呈送前一天的简报请慈禧过目。

慈禧可以直接向光绪下达命令,贯彻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光绪皇帝是总经理,而慈禧太后则是董事长。

身处权力场,但凡手中有点资源,必然会引来无数人投靠,更何况是大清帝国的皇帝呢。

在光绪处理政务的过程中,其周围逐渐形成所谓的“帝党”。他们希望帮助光绪争取实权,同时打通自己的上升通道。这批人是朝廷的在野党,努力争取话语权。

而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满蒙亲贵、封疆大吏、汉族地主都紧密团结在慈禧的周围,组成实力庞大的“后党”。他们占据最重要的官职,拥有一言九鼎的话语权,很多官员都是其党羽。任何事情只要“后党”说不行,那就真的不行。

一群大男人,为什么要匍匐在慈禧的裙下呢?

“辛酉政变”之后,同治皇帝只是小朋友,大清由慈禧、慈安、恭亲王组成权力铁三角。由于政变中表现出来的心机和手腕,慈禧成为最重要的一角。拥有高位就是拥有资源,再加上谋权手段,慈禧一点点抛出诱饵,逐渐培养了很多自己人。后来慈安去世、甲申易枢(指1884年,慈禧突然颁布懿旨,将以㳟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班罢免的事件),另外两极也倒下,放眼朝廷,已经没有人能和慈禧抗衡。

光绪亲政前,慈禧的权势扩张到了极点。

多年来,慈禧一步步走向胜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她的狠辣,大家想投机之前,也要掂量掂量后果。另外,慈禧惯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段。她只会制衡,而不是亲自下场,比如让李鸿章和清流对立、满洲大臣和汉族地主对立。任何人想投机,很快就会被另一派围攻,他们丝毫没有赢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光绪的“帝党”想上位,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是,机会很快就来了。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这让“帝党”成员看到了翻盘的希望。

1894年7月,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

当时的“帝党”和“后党”都是主战的。光绪是为了保卫祖宗江山,慈禧是为了能够好好地过生日。后来北洋水师战败,日军攻入辽东半岛,慈禧太后转变立场,希望赶紧议和了事。

议和符合大多数官员的利益。打仗要死人,要花钱,稍有不慎,乌纱帽都保不住,甚至还会连累派系利益。保持现有的格局不变化,成了“后党”的基本诉求。但光绪的“帝党”是想求变化的。如果继续死水一潭,“帝党”成员这辈子都别想出头。只要仗打赢了,什么都可以有。这是光绪的理想照进现实。

然而,光绪和“帝党”的夺权计划,却遭遇遍地都是蠢队友的囧境。光绪和慈禧的第一次交锋以光绪失败而告终。

甲午战争在权力斗争、家事不和、公报私仇的纠葛中落下帷幕,李鸿章在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日本获得了持续发展的巨额横财,大清则扯下了同光中兴的遮羞布。

下一轮较量来自变法。

甲午战败之后,大清朝野都被日本震惊了,区区东瀛小国,居然可以打赢大清帝国,到底是怎么回事?仔细研究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日本变法了,看来大清也需要变法。”

此时朝野已经取得变法的共识。共识归共识,具体怎么操作、由谁主导,是需要争夺一番的。假如没有慈禧,那么一切都不会有问题,所有事都只有一个主心骨,可以按部就班地推行下去。

问题就在于,朝廷是双头格局。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有一个胜利者。只要慈禧活着一天,她就不愿意退位,“后党”成员也不愿意她退位。

更何况,此时已经由不得慈禧了。

既然慈禧代表了那么多人的利益,她就不是她自己了,而是众多利益汇聚在一起的符号。她想做什么也由不得自己,只能被众人推着向前走。顺应人心时,慈禧是执刀人;一旦不能顺应人心,慈禧也无能为力,就像后来的袁世凯。

变法的第一步是练兵。1895年年底,袁世凯正式练兵,开启了近代陆军的先河。

第二步则是更改制度。经过甲午战争的惨败,上至朝廷,下至民间,大家都对变法抱有极大的兴趣。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启。他们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发布了一百多道诏书,想要彻底改革大清帝国,迅速搭建好强大帝国的架子。

然而,9月21日凌晨,慈禧突然从颐和园返回紫禁城,限制了光绪的自由,紧接着便将光绪囚禁在瀛台,再次宣布训政。这一百多天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除了鼓励办企业、开放言路、建立国会等明面文章,我们一定要知道,水面下又有怎样的暗流汹涌。

首先是掺沙子。光绪提拔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人为四品官衔,参与新政,并让宗人府保荐宗室成员。他要组建班底,就像汉武帝成立内廷一样,把朝堂大权夺回到自己的小圈子里来,让品级不高的人执掌大权。光绪皇帝是想组成以自己为主导的班底,一方面推进变法,另一方面增强话语权。

然后是裁撤部门。那年7月,光绪下诏裁撤通政司、詹士府、大理寺、光禄寺等部门,并把这些部门的职权划归内阁。这只是朝廷的部门,地方上还有一大批等着砍呢。

这些等待下岗的人,就成为讨厌变法的第一批人。他们到处拉横幅喊冤,迅速引发了一股恐慌的风气。

最后是另立朝廷。9月初,光绪想开懋勤殿,作为变法的统一指挥机构。一旦懋勤殿成功建立起来,便会迅速成为大清新的权力中心,那么军机处、内阁的老臣就将成为摆设。

光绪和“帝党”的“戊戌变法”,迅速把所有人都推向了对立面,导致大家为了生存,不得不求慈禧充当代言人。老臣们本来打算搭上变法的快车,可变法却狠狠抽了他们一个耳光,原来他们才是变法的阻碍啊!

说到底,年轻的光绪太把皇位当回事了,他认为权力是自上而下的,有了职位必定有权力。其实,权力是自下而上的,有了权力才有职位。光绪把先后顺序搞混了。

身边有多少人,在朝廷有多少话语权,在宫门外有多少影响力,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权力,有了这些,自然就有了职位。

光绪皇帝本来就没多少嫡系和话语权,想通过推进变法迅速赢得权力,却忽视了自己的根基薄弱,就好比妄图一口吃成胖子,结果只能嘣掉门牙。

终于轮到袁世凯出场。光绪之前召见过袁世凯,见见面,聊聊天,试图把袁世凯培养成自己人,以此,掌握一支可用的军事力量。后来谭嗣同也私下拜访袁世凯,撺掇他起兵勤王,包围颐和园以及杀荣䘵。袁世凯听完,没说什么就回天津了。

直到慈禧回宫以后,袁世凯害怕了。万一他们把这事说出去怎么办?那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活下来最要紧,于是才有袁世凯告密的桥段。这是压倒光绪的最后一根稻草,光绪触碰到了慈禧的底线。

至此,“百日维新”结束。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