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097)▏馆员讲书——《中国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3-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可以听哦!)

2022年07月05日 17:15:19



简史3.jpg



编辑撰稿人

曹红英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QQ图片20220701152411.png




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

1956-1978)

 

1956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在曲折中艰辛探索的时期。为了尽快实现国家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新路,不断纠正探索中的失误,积累了经验,终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了国防尖端科技,培养了一大批建设人才,为1978年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6年4月25日和1956年5月2日,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和报告。这是以苏联东欧国家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决议宣布:“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此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明确提出了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是国家主要任务的基本论断,这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针对国际、国内发生的一些新问题,继续探索,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论述,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中第一个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并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升到国家政治生活主题高度的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至今仍然是我们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性文献。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发动党内外对党提出批评建议。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8月1日,发出继续深入反对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猛烈开展起来。但是由于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经验,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当作了敌我矛盾,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虽然干扰了中共八大提出的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但还没有严重影响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

1957年“一五”计划绝大部分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初步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总产值以农业为主的状况,建立起一些旧中国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交通、邮电、水利等国民经济基础部门也得到了显著加强。

“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同时,由于缺乏经验,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的情绪滋长,导致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生,加之,“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的错误,给国民经济埋下了严重危机。盲目扩大基本建设规模,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使国民经济结构各项比例严重失调。

严峻的形势和惨痛的教训教育了全党。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和对社会各阶层关系的调整,全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加强了团结。

1959年,人民解放军向西藏叛乱武装发起反击,成功粉碎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藏独”图谋,对西藏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中共八大后,制定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民族工作规划大纲(草案)》,根据各民族不同情况,大力发展农业和牧业生产,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工业建设,逐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60年代前期,在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的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受了严峻考验,也涌现出大批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英雄模范和事迹,汇聚成鼓舞中国人民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雷锋;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华罗庚、邓稼先等一批先进人物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秘密开展了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被称为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成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国家主权得到维护,军队建设大力加强。

与此同时,以国防为主的科技尖端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科教文卫事业得到发展。“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提取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杂交水稻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稻产量;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文艺创作出现高潮。

20世纪60年代前后,国际形势处于大动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挫败了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同时由于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导致中苏关系恶化。

毛泽东对党内、国内的政治形势形成了错误判断,认为中国各个领域都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1966年5月16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该文件实际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1976年10月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内乱。“文化大革命”的内乱,是党、国家和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大挫折。党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打击,民主和法制被破坏,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歪曲,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陷于混乱,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受到摧残,中国的国际形象也受到一定损害,全国一度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对极左错误的抵制以及与林彪、江青集团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这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社会主义建设在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取得一定进展。党、国家、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1978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两件大事在全国激起了强烈反响,不仅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迅速形成了社会风尚,而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并酝酿着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受长期形成的“左”的思想的束缚,国家在徘徊中前进。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