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099)▏馆员讲书——《中国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5-深化改革开放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可以听哦!)
2022年07月07日 10:54:27编辑撰稿人
曹红英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深化改革开放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1992-2002)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压力。在国家发展方向和大政方针面临抉择的重大历史关头,中共十四大根据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和随后的探索成果,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作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重大决定。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平等竞争,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中共十四大后,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是重点,主要任务是引导国有企业确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资本和产权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变国有经济量大面广、经营质量良莠不齐和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的局面。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决定》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开始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整体推进。
到2000年,中国成功实现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3年脱困的目标基本实现。公有制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都得到较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迅速形成。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住房制度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市场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原定2000年实现的“翻两番”目标到1997年就提前实现了,人均年收人达到800美元。同时,中国结束了长期存在的供给短缺状况,形成了买方市场。1997年,中国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实施跨世纪发展战略,加入世贸组织,扩大开放,保证了经济平稳发展和总体小康目标的基本实现。
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修改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基层群众自治更加活跃和发展。中国政府从生存权、发展权入手,把集体人权和个人人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统一发展起来加以推进,保护和促进人权,取得了人权事业的明显发展。
在1996年提出了“依法治国”,首次阐述依法治国的具体内容。1996年,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重大方针确定下来,并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正式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奋斗目标的确立,是新时期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以此为标志,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以贯彻和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主要内容、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奋斗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行政权力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司法和司法行政机关健全了组织机构、拓展了工作领域,司法行政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纳入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致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并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积极探索建设面向21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和教育体系。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和推动下,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1999年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外交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对中国外交工作方针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中国在发展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关系的同时,努力与周边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与新变化,江泽民提出“平等协作、互利共赢”的新安全观。体现了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理念和新型国家关系准则,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江泽民还提出“和而不同”的重要思想。这个思想从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高度,对国家关系得出了规律性认识。
中共中央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1982年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和总要求,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还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的根本原则,为推进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成功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21世纪。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一经提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全党和全国上下兴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