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106)▏馆员讲书——《瓷器中国》5-深邃俊美的黑瓷 (可以听哦!)
2022年07月18日 17:26:21编辑撰稿人
张茹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主任、馆员
播讲人
范雨琦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思维导图
深邃俊美的黑瓷
黑瓷的起源——汉代黑瓷
当人们认识了青釉的呈色原理之后,便进一步认识到,如果增加釉中氧化铁的含量,在还原气氛中就能够烧成黑釉。东汉中后期,浙江青瓷成为真正成熟的青瓷,黑瓷也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瓷器生产的一大门类。
早期的黑釉与青釉往往同出一窑,只不过黑釉釉色还不够深,呈深褐色。黑釉的出现与釉中铁和钛元素含量的高低直接相关,与釉层的厚度也有关系。一般来说,青釉中氧化铁和氧化钛的含量在2%至3%之间。当超过3%时,釉的颜色就能从深棕色、深褐色渐变到黑色。当铁、钛含量高达7%至10%时,呈现出来的黑褐色我们就称之为黑釉。此外,较厚的釉比较薄的釉显得更黑。
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黄角山窑是一处专烧褐釉、黑釉瓷的窑场,以烧制大型罐、罍为主,胎质较粗,有的色黑如漆,说明其黑釉配制技术已经很稳定。
黑瓷的创烧如青瓷一样成为人类文明史中辉煌的一部分。
德清窑黑瓷
德清位于杭嘉湖平原的西部,与余杭、吴兴为邻,北连太湖,西枕天目山麓,地处长江三角腹地,水陆交通便利。继东汉开始生产黑釉瓷器之后,东晋至南朝时期,德清窑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黑釉产地。
德清窑黑瓷的胎多为砖红色、紫灰色或浅褐色,氧化铁含量在3%以上,较深的胎色有利于黑釉的呈色。单色黑釉,釉中氧化铁含量达8%左右,加上釉层浑厚滋润,色黑如漆,有的釉面有开片。由于烧成温度与气氛的不同,釉色有深棕至黑色的变化。
德清窑黑瓷的器形有:碗、碟、盘、砚、耳杯、壶、盖盒、盖罐等,器形均与同时期的浙江青瓷相似,造型简朴,注重实用,通常光素无纹或有简单的弦纹,在一些盛器上配了密合的器盖,更适合盛放食物。
黑釉加彩瓷器
公元8世纪以后,在黑釉上复合施加另一种釉的装饰方式流行起来,这就是古朴别致的黑釉加彩瓷器。烧制过程中复合的加彩与黑釉在高温和气氛条件下经过物理化学反应,呈现变化丰富的装饰效果,如唐代的鲁山花釉和宋代的吉州窑。
鲁山花釉是在黑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彩斑,用深沉的底色来衬托浅色的彩斑,对比鲜明,格外醒目。花釉以普通黑釉为底釉,并采用氧化铁含量较低的乳浊釉,通过淋、洒、涂、浇等方法施加于底釉之上,在烧成过程中向下流淌,在黑色的底釉上形成自然的流纹,乳白色、天青色、淡蓝色错综复杂地交融在一起,十分生动美妙,装饰效果很强。
花釉瓷器的胎呈灰、灰白、灰黄或灰黑色,由于胎中氧化铝含量偏高,达到22%至37%,因此烧结并不充分,略显疏松。器形主要有碗、盏、盆、罐、钵、瓶、盘、双系壶、腰鼓等。
图1 唐 鲁山窑花釉拍鼓 故宫博物院藏
在烧造花釉的瓷窑中,最典型的是河南鲁山段店窑。唐代南卓著《羯鼓录》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鼓事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固是腰鼓……以手拍。”其中提到的“鲁山花瓷”“以手拍”的“腰鼓”就是鲁山窑烧造的花瓷腰鼓(图1),这是当时花釉中最著名的器形。
花釉的出现为黑釉瓷的美化装饰开辟了新境界,使黑釉瓷器出现了绚丽斑斓的窑变效果,开创了驰名中外的钧窑瓷窑变的先河。五代以后,虽然花釉瓷器仍有生产,但是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如唐代,北宋以后基本绝迹。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古称吉州,故名。吉州窑窑址分布于赣江两岸,以永和镇窑址规模最大,且具有代表性。北宋吉州窑主要烧青釉瓷,南宋吉州窑黑釉瓷器继建窑而起又有创新,它以两种不同的色釉。通过剪纸贴花、木叶贴花等加以装饰。
剪纸贴花就是将传统的民间剪刻工艺移植到瓷器装饰上,将剪纸花贴在已经施黑釉的坯体上,再施以浅色釉后将纸花剥去,然后入窑烧制,题材有行龙、飞凤、梅枝、花果、佛像及吉祥文字,形象生动自然。
木叶贴花是将经过腐蚀处理的天然树叶贴在已经施黑釉的坯体上,焙烧以后树叶的形状和脉络都清晰地留在器壁上。
剪纸贴花和木叶贴花这两种方法都是宋代吉州窑的创新,在黑釉的底色中呈现美丽的黄色纹饰,十分醒目,意趣盎然。
图2 南宋 吉州窑玳瑁盏 日本收藏
此外,“玳瑁”也是宋、元时期江西吉州窑所创烧复合釉品种,玳瑁盏(图2)通过挂两种含铁量不同的釉料,在高温中相互交融,釉面黑色和黄色交织,形成海龟科动物玳瑁背甲上美丽的斑纹而得名。
宋代“斗茶”习俗与“天目”黑釉茶盏
宋代,一种擂钵形的黑釉深腹茶碗风靡全国,这种被宋人称作“盏”的茶具与当时盛行的斗茶有密切的关系。宋人把饮茶看作是高雅的享受,并且有一套繁琐的规矩礼节,每一道程序操作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茶水的质量。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十分热衷于此道,逐渐演变为一种称为“斗茶”的游戏,今天日本“茶道”的许多程式即来源于此。
建窑黑釉茶盏胎厚宜于保温,釉黑又利于衬托茶沫,因此随着“斗茶”的流行而风行大江南北,为文人墨客所竞相颂扬。
宋人沏茶是用一种经半发酵的茶饼,据记载是福建武夷山的龙凤团茶。先将茶叶用茶碾子碾成细末,过筛后把茶末放入茶盏,用少量的水搅成糊状,再以初沸的水沏茶,在茶水的表面会浮起一层白色的茶沫。斗茶就是比试茶色的清白和茶沫的持久,用黑色茶盏便于观察茶色、茶沫而受到斗茶者的喜爱。
建窑结晶釉黑釉茶盏的出现,为宋代文人间盛行的“斗茶”增添了新的乐趣。由于斗茶的风行,黑釉茶盏得到极大的发展,为此福建建阳的建窑脱颖而出,它所生产的黑色结晶釉茶盏,由于釉面有自然形成的各种结晶斑纹,而受到人们的宠爱。
建窑黑釉茶盏的胎黝黑而坚,壁稍厚,釉色绀黑晶亮,器底露胎。据科学检测,建窑黑釉茶盏胎中氧化铁的含量通常为8%至9%,最高可以达到9.71%,釉中氧化铁的含量在7%至8%左右,最高达到8.68%。
胎釉中较高的氧化铁含量,经高温烧造,原料中的部分Fe2O3会还原成Fe3O4而放出氧气,并形成大量气体,以釉泡的形式存在。这些气泡吸附周围的铁矿物而在釉面排出,当这些气泡在釉面破裂时造成局部富铁。
当炉内温度较快冷却,这些富含铁的晶体就在釉面聚集成团,形成“油滴”,并且有强烈的金属光泽,史书上称为“滴珠”(图3),日本称为“油滴天目”。
图3 宋 建窑黑色结晶釉“滴珠”盏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藏
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油滴釉,釉面上铁的结晶主要以赤铁矿的形式存在,因此呈现红色;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油滴釉,釉面上铁的结晶主要以磁铁矿的形式存在,就会呈现银色。
当窑炉的冷却过程比较长时,会把这些富含铁的釉一起往下流动,产生一条条流动的痕迹,形成类似兔毫的流纹,有金属的光泽,在日本称为“禾木天目”。
图4 宋 建窑黑色结晶釉“兔毫”盏 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同样,在氧化气氛中形成的兔毫呈黄色,称之为“金兔毫”(图4),在还原气氛中形成的兔毫呈银白色,称为“银兔毫”。
图5 宋 建窑黑色结晶釉“曜变”盏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还有一种“曜变结晶釉”茶盏(图5),釉面不规则的结晶斑周围的光晕会随着阳光入射角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十分珍贵,目前存世仅4件,都在日本,称之为“曜变天目”。
建窑以生产黑釉茶盏而名盛天下,北宋后期曾经为宫廷烧制御用茶盏,底足刻有“供御”“进盏”字样。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焕发茶采色也。”北宋陶谷在《清异录》中有“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说的是建窑结晶釉中的“鹧鸪斑”,应该是银色“滴珠”较大者(图6)。
图6 宋 建窑黑色结晶釉“鹧鸪斑”盏 东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江西吉州窑除了生产黑釉复合加彩瓷器外,在南宋还生产兔毫、油滴茶盏。与建窑相比,吉州窑的胎质较细,胎色为浅黄或浅灰色,釉层也不如建窑那么厚,器物比建窑明显轻薄。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