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120)▏馆员讲书——《格局》5-悲观与乐观(可以听哦!)
2022年08月05日 15:18:17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王丽芳
太原市图书馆古籍部馆员
思维导图
悲观与乐观
不论形势是好是坏,总有人对我们的生活进行悲观的解读。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灾难有防范意识当然好,但是用悲观主义(包括怀疑主义)的心态做事,弊要远远大于利。因为这种心态让人惶惶不可终日,难以专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最后变得一事无成。还有很多人,因为对当下不满,对未来感到悲观,便生活在怀旧之中。等某一天推开门一看,世界已经完全变了样子。
2018年初,我看到悲观主义盛行:民众和政治家担心贸易摩擦,经济学家发出各种警告,科学家一如既往地警告全球变暖。可是,一年过去了,天没有塌下来,甚至很多事情的走向和大家的担心是相反的,但是悲观的情绪依然在蔓延。如果悲观主义只停留在认识的层面就罢了,但是这样的心态对每一个人,乃至对我们的社会是有危害的。
为什么悲观主义会盛行?
人的过分自信以及由此造成的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是导致悲观主义的第一个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看到这个观点,有人可能会反驳:过分自信不应该导致乐观吗?其实,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才会产生悲观情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在内心对自己是高估的。一些读者问我:我们十年寒窗苦读,上了大学,快毕业了,才发现自己努力读书还是拼不过富二代和官二代,整个人都不好了,怎么办?我在《见识》一书中专门做了回答,标题是“这个世界没有欠你什么”。这种对世界、对前途悲观的看法,其实来自过分自信造成的自己的能力在想象和现实之间的反差。
相反,一个人不断往上走,眼界越来越开阔后,就越知道自己能力的局限,会越谦逊,越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再有不切实际的奢望了。这时人会变得豁达大度起来,反而对未来、对社会不再那么悲观。
导致悲观主义的第二个原因是坏消息总是被不断放大。通信和传媒手段越发达,这个效应越明显。
近20年来,每到夏天,我们就经常听说某条大河大江又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人们就很容易得出结论,现在的灾难比以前多。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猜测,比如全球变暖、三峡大坝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沙尘暴带来的蝴蝶效应等,可没有一个猜测能够被证实。
悲观主义横行还有很多原因,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上述两个原因,其实都来自人性的弱点。
悲观主义有哪些危害呢?
首先,悲观主义会导致很多误判。
拿着真金白银投资的人会有这样一种心态,他们看好未来时,会大胆地扩大投资;反之,他们觉得未来不确定时,会把投资都撤出来,变成安全的资产,并且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两种不同的做法,经过几十年后,结果会十分迥异。
对未来简单的误判会让我们走错路,失去一些机会,但如果仅仅是走错了,还可以迷途知返,有弥补的机会。而悲观主义的危害要大得多,它会让人乱了方寸,对世界、对人的看法彻底错了,以致动作完全变形,无法纠正。
很多记者、心理学家、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做过问卷调查: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你会做什么?除了一些人会选择和家人在一起、与家人告别、写下一生的事情外,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做这样几件事:
•把挣的钱都挥霍光,该吃就吃,该玩就玩。
•把自己的隐私、心里话告诉对方(或者第三方)。
•找到自己爱的人表白。
通常情况下没有人会做这几件事,就算要做,也会很谨慎,因为后果无法挽回。但是,当人觉得世界大限将至时,想法就不同了,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另一项调查正相反,问的是:如果有1000年的寿命,你会怎样活?用什么态度去做事?做什么样的事情?受调查者的回答给出了两种他们通常没有的人生态度。
第一种是,因为有足够多的时间,只争朝夕的精神没有了,享乐主义的倾向远比现实生活中高。但是,他们在投资上和学习技能上会更有耐心,不会去做冒险的事情。
第二种是,因为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伟大的事情,他们会更有雄心壮志。
其次,悲观主义会将人变成怀疑主义者。事实上,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
当下的中国其实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但是依然有很多年轻人怀疑自己能否得到父辈们曾经拥有的机会,父辈则担心比自己教育程度高的孩子能否有发展前途。一些大中学生告诉我,他们觉得中学和大学教的内容没用,怀疑自己花了10多年学的东西最后派不上用场,打算退学创业。不想创业的人,则有不少觉得该早一点儿赚钱。这种怀疑主义也是悲观主义的典型表现,如果他们相信自己通过正常的教育途径学成之后会前途无量,就不会有这种怀疑的想法。
2018年,中国有一个关键词:焦虑。这其实反映出人们对未来的怀疑;如果没有对不确定性的担心,就不会焦虑。任何一个能够通过努力往上走的年轻人,特别是还待在学校里的年轻学生,如果能够想清楚人一辈子有几十年挣钱的时间,就会觉得相比日后的几十年,多在学校里花一两年时间不算什么。如果能利用好在学校的宝贵机会,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将来可能会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反之,如果他们怀疑未来,就会觉得学了也是白学,要么在学校里混日子,要么急于做没有水平的创业。一个人但凡做一些看似毫不着调的事情,背后的原因都和对正规的途径失去信心有关。这就如同伍子胥讲的,日暮途穷,倒行逆施。
怀疑主义不仅影响我们长期的表现,还会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定。现在要获取信息非常容易,但有时好事却变成了坏事。很多人宁可相信网上看来的信息,也不相信医院里的医生。他们会在诊室里指导医生开处方,这就是怀疑主义在作怪。类似地,很多人会怀疑专业人士的建议,相信自己道听途说的经验,或者怀疑别人的善意,把很多原本很简单的事情想得很复杂,甚至相信各种阴谋论。
悲观主义和怀疑主义本身是毒素,不仅影响我们每天的生活、长期的做事方式,还毒害我们的灵魂。恺撒说过,勇士只死一次,而懦夫在倒下以前已经死了很多次。
乐观主义者往往不会杞人忧天,安下心来把事情做好,自然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未来,做事的时候把握常态是关键。到底什么是常态,什么是非常态呢?
如果我们认定未来是光明的,就该堂堂正正地打正规战,那样成功就是大概率事件。因此,年轻的时候好好读书,毕业后努力工作,有了钱理性投资,是所有人立足的根本。
做事把握常态的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在无限长的时间里,变是常态,不变是非常态。但是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变和渐变是常态,巨变是非常态。
变化在长时间里是一定会发生的。现在的人不要指望能靠一种技巧吃一辈子,因为变化是常态。承认这一点,变化到来的时候,才不至于慌张。一些人之所以是悲观主义者,就是惧怕变化。
但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常常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有变化也是渐变,这是我们做很多事情的基础。
理解了这一点,做事的时候就会懂得积累的效应,就不会采用狗熊掰玉米的做法。很多人一件事没有做好,就想着改变,好像一变就有机会了。且不说变化是否能给有这样想法的人带来机会,就算有,没有积累的人也把握不住机会。当变化真的来了,那些等待弯道超车的人还是没有机会。希望落空,他们可能从此就成了悲观主义者。
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这样的人,看到革命,看到变化,就以为自己有了机会,岂不知革命恰恰要了他的命。智能时代到来了,这会是一个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阶段。从人类历史的跨度来看,几十年不过是一瞬间,因此它带来的是突变。但是在这几十年里,每一天的变化都是渐变,我们有足够多的时间适应这种变化。
第二个原则,往前走是常态,回头看是非常态。
反思和回顾历史是需要的,但不要太多,更不要指望照搬历史的经验,或者吸取历史的教训就能直接生成当下的行动指南。
中国人有“以史为镜”的说法,但简单的以史为镜是不可靠的。相比历史,未来更重要。中国企业这些年发展很快,原因恰恰是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很短,没有传统的包袱,什么好就学什么,因此容易做到不断探索新路。而欧美国家虽然历史不长,但是工业化的历史正好和中国反过来,百年老店太多,历史的包袱就特别重。西方国家发展最快的硅谷地区和特拉维夫,恰恰是没有工业化传统的地区。
第三个原则,实力派获胜是常态,机会主义者获胜是非常态。
任何体育比赛,通常是实力更强的一方获胜,很少有爆冷门的情况。如果我们和柯洁下围棋,是无法靠下出一两步好棋爆冷门获胜的。生活中也是如此,与其想如何爆冷门,不如想想自己怎样成为实力派。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了解我们的社会,了解我们的未来,相信未来有的是机会,然后静下心来,成为一个乐观派、实力派,即便有挫折,也是暂时性的。积极走向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才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