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140)▏馆员讲书——《故宫营建六百年》1-导读(可以听哦!)

2022年09月02日 11:24:35


1.jpg


编辑撰稿人

程丽娜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QQ图片20220902112259.png




导读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历史缩影。这里曾居住过24位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代的政治中心、封建权力的中枢所在地。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和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故宫是我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信息含量最丰富的重大文化遗产之一,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遗存内容以建筑群为主,它的历史文化内涵涉及:建筑、园林、历史、地理、文献、文物、考古、美学、宗教、民族、礼俗等诸多学科与门类。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宫已失去了原来政治中心的地位,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播场所——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它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故宫收藏的文物绝大多数是清宫旧藏,包括了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具有级别、品类、数量的优势,是中国皇家收藏传统的延续,也是仅存的硕果。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和馆藏文物共同突显了故宫的历史、艺术、科学与文献价值。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一条中轴贯通着整座紫禁城。紫禁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真可谓有金城汤池之固。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三大殿左右两翼辅以文华殿、武英殿两组建筑。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东六宫东侧是天穹宝殿等佛堂建筑,西六宫西侧是中正殿等佛堂建筑。外朝、内廷之外还有外东路、外西路两部分建筑。有“殿宇之海”之称的故宫,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故宫保存和延续了中国后三个王朝都城的遗址遗迹。一方面,它以宫殿的规划与建筑为语言,清晰地解说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典范。另一方面,它用艺术手法塑造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突出的特色,是杰作。历经六百年兴衰荣辱的帝王宫殿究竟是怎样建成的,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又将如何保存下去,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更是国家大事。

晋宏逵,1982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之后在北京市文物工作队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任职。2002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任命为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负责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工作。现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他在中国古代建筑考古与历史研究方面撰写专著及论文,主编出版有《司马台长城》,参编出版有《中华传统文化大纲》《御园赏石》等书。

2020年,是故宫600年华诞。晋宏逵先生写成的《故宫营建六百年》一书,从“营建”的视角掀开了这座伟大建筑的神秘面纱,让读者了解从元明两朝建城开始到宫殿落成的漫长的营建历史,让这座宏伟博大、静谧庄严的宫殿建筑,宛如画卷般展开,带读者领略它悠久的建成历史,仿佛亲眼目睹原本宛延的燕山脚下、荒袤的平原之上渐次隆起的这座伟大建筑。

“营建”是从设计规划的图纸开始的,封面中使用了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具有故宫代表性的“三大殿”的图纸,这既是一张珍贵的建筑图纸,也是一件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同时也有本书作者向梁思成先生表达崇敬的意味。

《故宫营建六百年》从北京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出发,设计了书的叙事结构。从12世纪中期开始,金代对燕京的建设和漕运水源的开发做出重要贡献。13世纪下半叶,元代世祖开始建设燕京,1272年命名新城为大都,开启了北京城作为首都的历史。明代从1406年到1447年,完成了改造元大都为明北京的工程,其中故宫的建设就是这一宏大工程的核心。

大明永乐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颁布诏书,将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郑重地昭告天下。我们把这一天看作是明代北京城与明代北京皇宫建筑的诞辰。在至今十个甲子的漫长岁月里,明代京师及其核心皇宫建筑,后来被清代统治者顺理成章地全盘接收为自己的都城及紫禁城。再往后,在近一百多年以来的国家政治制度革命的惊涛骇浪中,北京从帝都演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明清故宫幸运地得到完整保存,并就其原址建立了故宫博物院,对故宫建筑和其中藏品进行保护、研究和展示。

本书从建筑学与建筑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元明清北京城市规划的要点与中轴线的形成,故宫布局与空间艺术的特色,介绍了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国古建筑艺术,简述了故宫建筑如何能够完整地延续到今天,我们今天是如何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对故宫进行的长期保护。

六百年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是民族之幸,文化之幸。这些辉煌的建筑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的高度,它就像凝固的音乐,也是生动的史书。作为古建筑群,它时刻面临来自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威胁。辛亥革命以后故宫有几次几乎遭到灭顶之灾,都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得到化解。

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延续了传统的古建筑维修的长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遗产以后,对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985年中国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1987年,明清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莫高窟等六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3年,中国组建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00年,“保护协会”发布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同时,“文化遗产”观念的引入,突破了传统的“文物”观念的局限性,强化着遗产的环境意识、共享意识,以及全社会都必须承担管理和保护的理念,促使人们从“大故宫”的观念来看待故宫保护。

《故宫营建六百年》是一本由专业学者写给“故宫迷”的好读易懂的故宫建筑入门书,很好地平衡了学术性和普及性,并入选2020年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榜,荣获“2020年中国好书”。那接下来几期的太图之声就让我们跟随资深的导览——晋宏逵先生,回溯故宫的六百年沧桑变化,欣赏故宫繁复优雅的建筑之美。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