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180)▏馆员讲书——《故事力》6-一明一暗、一虚一实的故事架构(可以听哦!)

2022年10月28日 09:40:57


6.jpg



编辑撰稿人·播讲人

赵美华

太原市图书馆信息部馆员


QQ图片20221021113637.png


 

一虚一实:故事的感性和理性目标

如果你认可给老板做汇报其实就是一个给老板讲故事的过程,那么这个故事要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以听众,也就是老板为中心的目标,这个目标通常是需要拿出来在明面上说的,我们管它叫“理性目标”。另一个目标,通常是以讲的人为中心的目标,也就是你想从中获得什么。这个目标我们通常不会摆在明面上,这是我们想让对方暗暗体会出来的,我们管这个目标叫作“感性目标”。前者是“实”的,后者是“虚”的,但“虚”的有时候比“实”的还重要!

比如,每次我在做培训或者演讲的时候,都需要在一开始介绍自己,这个自我介绍的理性目标是为了让听众知道我是谁,我要讲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课程内容。然而,这个自我介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感性目标,就是让他们感觉到我是有“干货”的,我讲的东西 是基于我的经验和学术背景,而不是信口开河、拍脑门来的。这样在接下来的课程中,他们会更配合我的教学活动。理性目标可以明着说出来,但是感性目标点破了就没意思了。当你开口说“请大家上课安静,配合我一下”,你这位老师就显得没水平了。

这两个目标的区别还在于前者注重事实,后者注重为听众创造出来的感受。前者用陈述就可以解决,而后者需要讲故事,故事才能创造感觉。这其实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在给老板做完工作汇报后,没有得到任何认可。因为他们仅仅是陈述了事情的结果,而没有讲出一个故事,因此这样的汇报就仅仅实现了理性目标,忽视了感性目标。

 

故事的明线和暗线,帮你达成理性目标和感性目标

那怎么才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同时兼顾理性目标和感性目标呢?这就需要你的故事有三条线:明线、暗线和辅线(见下图)。


QQ图片20221028093815.png

1 故事的明线、暗线、辅线


明线:故事的明线通常是故事的叙述线,也就是谁在什么背景下,做了什么,最后有什么结果。这条线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听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暗线:故事的暗线可以有很多种——有可能是故事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主人公在思维意识上的改变,或者人物之间关系的微妙改变,这些改变像一条暗流一样在故事中涌动。但无论这个暗流以什么形态出现,它都是围绕着“情感”变化的,所以我们管这条暗线叫“情感线”。

辅线:又可称为故事的表达线,通过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来表达以上两条线。

别人对你的故事没感觉,通常是因为你的故事只有一条情节线,你一开始就没有考虑到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的情感诉求是什么,事情发生的过程中,他的精神世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如果没有情感上的转变,故事势必缺乏带入感。

人类生来就很“八卦”,我们天生就着迷于了解事物是如何变化的。想想我们为什么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会带领我们进入各种情境,让我们产生各种感受,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电影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影子,所以一些好电影,不仅剧情一波三折,其情感发展也跌宕起伏,让人深深地被吸引。

那么故事的明线和暗线与之前提到的理性目标和感性目标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理性目标通常需要叙述线的支持,感性目标则需要情感线的支持。

所以如果别人对你的故事没感觉,那是因为你都没有调动自己的情绪,你都没能感动自己,那么拿什么去感动别人呢?

 

情绪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缺乏情绪的故事无法触动人

你的故事如果没有感染力,那么一定是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情绪。因为情感线的描述主要是对细节的刻画和对情绪变化的描述。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人们既会有开怀大笑的愉快时刻,也会有万念俱灰、焦急紧张等不愉快的时刻,这些都是人的一种情绪表现或情感体验。

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正是这些都经历过的情绪将我们联系起来,让我们的故事打动人。

研究表明,如果我们在沟通中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情绪,或者表达出别人的情绪,那对我们和对方的沟通会非常有帮助;如果别人在听到我们的表达后认为我们理解他的情绪和感受,那么他的正面情绪将得到认可,负面的情绪也会有所改善,他会认为:“嗯,你懂我。”这不就有共鸣了吗?

当面对冲突时,你可能会觉得沮丧、愤怒、失望、焦虑、悲伤、恐惧、紧张、不知所措……

当冲突被解决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欣慰、轻松、喜悦、欣喜、兴奋、如释重负、心花怒放……

你需要仔细品味这些感受才知道到底自己是在经历什么样的情绪。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你用哪个词来描述你的情绪,背后展现出来的意义都是不一样的。前后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很多不一样。

如果你长期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则需要通过一定的刻意练习,逐渐提高自己对情绪的感知,你可以试试以下几个步骤。

1.接纳情绪的存在

首先,情绪本身其实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不过我们为自己的情绪赋予了意义。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我们有了不同的感受。通常所说的负面情绪,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负面感受情绪。如同呼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样,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且情绪有起伏更是常态,你见过哪个正常的心电图是一条直线呢?心电图直了人就不在了!要心如止水不是说自己不能有情绪,而是说要接纳情绪本身以及情绪的起伏,这是实现情绪颗粒度感知更精细化的第一步。

2.探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每种情绪的背后都有对当事人的积极意义,当你承认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去探索自己的情绪。比如,愤怒是在告诉你,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悲伤想提醒你失去的痛,要好好珍惜拥有,恐惧的时候要关注如何保护自己。情绪其实只是呈现了你的某种模式,一旦模式被打破,情绪也就不会出现了。当自己的情绪来了,你可以像面对一个老朋友一样,跟它打招呼,问问它:“你想提醒我什么呢?”

3.慢下来,充分感受情绪以及情绪带来的信息

有了前面两步的基础,情绪出现的时候,你就可以停下手边的事情,慢下来,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感知情绪带来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以及情绪所带给你的信息。有条件的话,可以把这些感受记录下来,真实地面对这些信息,并据此给自己的情绪命名,你会发现,这时候的命名,就比没有前面这几步时的命名精准得多。这个时候,你对自己情绪颗粒度的感知就更加精细了。当然,精准地给自己的情绪命名还有个前提,就是需要积累一定的关于情绪描述的词汇。心理学家巴雷特研究发现:“当你能精确地描述当前发生了什么或者你到底经历了什么的时候,你会更容易找到处理这种情绪的解决方案。”

当你能够熟练地应用这几步,逐渐让自己对情绪颗粒度的感知日益精细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能够更细腻地感知自己的情绪,你慢慢地也能够感知他人的情绪,除此之外,你一定能够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也能够更加客观地面对他人的情绪,清晰地辨识出自己和他人之间连接的感情线。你的情商自然也就提高了!

 

故事的辅线——表达你的情节和情绪

除了用词汇精准地描述情绪,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你丰富的肢体语言——包括高低起伏的语音语调,所有这些都是帮助你表达情绪的方式。辅线是表达线,它指的就是你如何通过你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语音语调来表达这个故事。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会展开来讲。之所以说它是一条辅线,是因为很多演讲课程会把太多重点放在如何去表达上,忽略了故事本身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在我看来,表达固然重要,但我也见过一些演讲者,甚至包括TED的演讲者,从始至终没有用任何夸张的肢体语言,甚至声调都毫无起伏,也能讲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因为他们的故事本身太精彩了!

 

小结

每一个好故事都应该有三条线,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和一条辅线。明线,即叙述线,负责实现故事的理性目标——听众想听的情节和结果。暗线,即情感线,负责实现感性目标——希望通过讲故事达到的情感诉求,是主人公在整个故事里的内在变化。辅线,即表达线,通过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表达方式协助情感线达成你的感性目标。如果你的故事不感人,可能是因为你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故事的情感线,没有去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都没有去体验和关照你当时的情绪。然而,情绪本身才是最能引起听者共鸣的东西。并且情绪表达的颗粒度越精细,听者听到的故事就会越真实,越感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