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图之声(第1218期)▏馆员讲书《霜清纸帐来新梦:百看红楼》3
2022年12月21日 16:05:01编辑撰稿人
宋宪晴
太原市图书馆采编部副研究馆员
播讲人
程丽娜
太原市图书馆多媒体服务部馆员
思维导图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刘姥姥:我们还要感谢贫穷吗?
1
《红楼梦》主打富人生活,写穷人不多,但写一个是一个,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
头一个就是刘姥姥。这个在泥土里打滚的穷苦老太太,凭着跟王家硬蹭来的亲戚关系,误打误撞进了侯门公府,见识到了上流社会的华贵奢靡。因为善于逢迎逗乐,获得了贾府主子欢心,从指缝里漏了点财物给她,竟令她在晚年时得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带领全家脱贫奔小康。
第二个是邢岫烟。邢夫人的内侄女儿,因家贫跟着父母来荣府投亲,虽荆钗布裙却端雅稳重,机缘巧合被薛姨妈看中,与薛家公子薛蝌结了姻缘。
第三个是贾芸。这个被边缘化的贾氏宗族子弟,靠着聪明机智,从当权者凤姐手里谋得一份美差,让自己家的孤儿寡母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如果说刘姥姥参加了一期老年版综艺节目《变形记》,那邢岫烟就是“红楼”版的灰姑娘,至于贾芸,难道不是职场投机成功的好案例吗?
这三个穷人,不管是主动或被动,无不是靠自己的魅力或能力,凭借贾府这个平台完成逆袭,有了新的人生起点。
家世显赫的贵公子纳兰容若曾满不在乎地说:“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这种腔调,也只能属于那些一出生,起点就是别人可望不可及的天花板级的人。有多少穷人,穷尽一生都逃不出怪圈,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一生中寥若晨星。
刘姥姥、邢岫烟和贾芸,都是没有错过机遇的人。一来因为和贾府沾亲带故;二来自己也争气,没有被穷困吓倒,而是被激发出了潜能:岫烟靠隐忍的韧劲儿,贾芸靠审时度势的变通,刘姥姥靠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到了,有些机会也未可知”的乐观和勇气。
不是天时地利人和三样叠加,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徘徊在社会边缘和底层。
2
如果一定要让他们说出感谢的话,他们会感谢谁?
刘姥姥是这样说的:“我这一回去后没别的报答,惟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她感谢的是贾府主子团队。
贾芸要谢也只会谢凤姐给了他就业机会,倪二借给他十五两银子的启动资金。
岫烟不爱言辞,她要谢的人太多,平儿的关照,宝钗的接济,薛姨妈的慧眼,凤姐和贾母的保媒,还有尤氏婆媳的张罗,再往远,妙玉对她的文化熏陶。
如果往根上说,她还要感谢有邢夫人这个姑妈,不是她,她根本进不了贾府的门儿,自然没有后面的种种际遇。
如果挨个儿谢过,她首先要谢自己的优秀,才得到了男方家长的青睐——你只有足够好,才配得上好生活。
他们谁都可能谢,但唯独不会谢贫穷本身。
拿刘姥姥来说,一个老寡妇,膝下无子,跟着女儿女婿过活。秋尽冬至,天气渐冷,家中却“冬事未办”。冬事,就是添冬衣、买炭火、储菜粮,外带准备过年诸多事宜,需要一笔开销。庄户人家冬天本就难过,家里就只有出没有进,又遇上女婿王狗儿不会筹谋省俭,眼睁睁看着要受饥寒。
刘姥姥心疼女婿是个大男人,女儿是个年轻媳妇,只好自己腆着脸上贾府,名为求亲实则乞讨。
七十五岁的老婆婆,手里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怯怯地走向那高门大院,单这一老一小俩背影,就足以令人鼻酸。
对着门房赔笑施礼,被势利眼们冷落耍弄。
进得门去,套近乎拍马屁,编故事扮小丑,自称“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被人当笑话插上一头花,还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只为讨有钱人欢心。这明明是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呀!
更别提贾芸在世态炎凉里上下求索,亲舅舅袖手旁观说着风凉话,为了生计,要管比自己还小的宝玉叫爹,对着凤姐百般讨好;岫烟大雪天里把棉衣当了,给挤对她的下人们打酒喝,站在一片大红羽纱中冻得拱肩缩背好不寒酸。
所有以上这些,都是“穷”闹的。贫穷令人饥,令人寒,令人气短,令人形容猥琐,令人拮据窘迫,不体面。
正因为穷,才“穷则思变”,更没有一个脱贫的人愿意返贫。
3
刘姥姥们是幸运的,他们攥住了命运向深渊中的自己投下的绳索,助自己脱离困境。还有更多的穷人,身陷困顿,没有这样的运气和能力,无不焦虑、抑郁、憔悴,像干旱中的植物期盼第一滴雨露一样,企盼命运的一缕优待,最终不得不在无望中放弃。
在刘姥姥背后,还有无数垂垂老矣的乡村老妪在贫困中挣扎;在邢岫烟背后,还有无数资质超群但被原生家庭拖累的姑娘,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在贾芸背后,还有无数心存理想却被现实压垮了脊背的年轻人,不甘不愿,却必须低下自己高傲的头,为生存辗转。
所以,如果有人说感谢贫穷,那多半是命运出现转机以后的忆苦思甜,是胜利者送给往日坎坷的宽容大度,是对旧日苦痛的诗样美化。
但是作为旁观者,我们要明白,但凡说出这些话,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或正在摆脱困境。
听听就算了,千万别当真。在给予祝福的同时,不要被这样的“幸存者偏见”带偏,而去粉饰最不该粉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