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读城记”影像志 | 听·太原——【掰扯老太原】之《北方的柳树》

2022年12月21日 16:22:53


图片

读城记之“听太原”系列,从曲艺民歌、城市乡音倾听百姓故事。《掰扯老太原》是由吕大成老师撰写的一部二十余万字、一百余篇反映当时老太原风土人情、传统文化的自传体文学故事集。

为了传播太原文化,让更多的朋友们了解老太原,太原市图书馆与作者吕大成老师,联手推出原创故事集《掰扯老太原》有声版并由太图文化志愿者聂晓丽老师进行播诵。





作者:吕大成

播诵:聂晓丽


北方的柳树音频:00:0013:17


说起北方的主要树种来,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杨柳树。其实,杨树、柳树虽然同属一个科,但却是两种不同的树。四十多年前我上小学时,就学过茅盾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写过的一篇著名散文——《白杨礼赞》。他用如椽巨笔,对祖祖辈辈生长在北方的常见树种——白杨树大加礼赞,称赞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坚强不屈、像守卫家乡的哨兵”。茅盾先生还以白杨树来比喻北方农民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淳朴精神。白杨树,一个原本并不怎么起眼儿的地方树种,在大作家的神笔之下,却顿觉高大、伟岸起来。《白杨礼赞》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散文”这一清新隽永的文体,也是我对大作家茅盾先生刮目相看的真正原因之一。其实,柳树也一样。当时我心里甚至还在乱想,如果茅盾先生遇到柳树,他说不定还会再拿起笔来写一篇《柳树礼赞》呢。

图片

小时候,柳树伴随着我们快乐成长,它给我留下了太多太多美好的回忆。在我的心目中,它就和参天的白杨树一样、和四季常青的松柏树一样,不仅让我对它肃然起敬,而且也让我对它高看三分。它是我们太原这座北方城市中最主要的绿化树种之一,最早来到城市,又最晚离开。在城市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河岸沟渠、角角落落中,都有着它柔软舒展的倩影。它不娇贵,也不吝啬,甚至从不苛求什么生长条件,适地适树,宜栽宜活,给北方的大地奉献了它所有的绿和爱意。

您如果要问:我们这代人为什么对柳树那么情有独钟?且听我慢慢道来。我们小时候,根本就没有“买玩具”的概念,往往都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什么来得便捷、来得容易,就拿什么做“玩具”。做出来的“玩具”都是原生态,既省钱又好玩儿。柳枝就是我们做玩具最好的材料之一。

从每年的阴历三月开始,正值太原乍暖还寒的早春时分,柳树就已开始悄悄发芽了。这时候,小屁孩儿们就耐不住性子,开始“蠢蠢欲动”了。柳树刚刚泛绿,我们就迫不及待地爬上树去,把还没有发芽儿的柳枝折下来。有的时候,根本用不着攀爬高高的树干,站在地上就能够到低垂下来的柳枝。双手轻轻地扭动新鲜的柳枝,慢慢地把柳枝皮儿和里面的柳枝心儿分离开,只要空心的柳枝皮儿。空心的柳枝皮儿干什么用呢?对了,用来做柳哨(太原话叫“蜜蜜”)。把这种空心的柳枝皮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一节一节地铰断,再用削铅笔刀把柳枝皮儿的一端捏扁、削薄,就做成了一个“蜜蜜”。粗的柳枝管儿可以做成粗的“蜜蜜”,吹出的声音似老牛;细的柳枝管儿可以做成细的“蜜蜜”,吹出的声音似翠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柳枝一旦长出叶子,就做不成“蜜蜜”了。

图片

再过几天,新鲜的柳树叶就长出来了,这时的柳条枝虽然不能再做“蜜蜜”了,但我们会把它做成“柳条帽儿”戴在头上。就和电影《小兵张嘎》里的“嘎子”一样淘气、顽皮。如果腰里再别一把“木头手枪”,那就更加活灵活现了。 

这种原生态的“玩具”,几乎每一个小屁孩儿都会制作。它简单、易学,甚至无师自通。那个“柳条帽儿”也是当时大多数小屁孩儿们放学后的“标配”,一群大杂院儿里的小屁孩儿,戴上那种自制的“帽子”,常常在一起玩儿“打仗”的游戏,玩儿腻了就随手一扔。不像现在的小孩儿“单打独斗”的,有时自己想要玩具,根本不知道向大自然“索取”,还得让家长们花钱去买。

我们那个时候,根本不会问家长们要钱去买什么“玩具”(商场里也不见有卖的),都是自己动手,自给自足。比如:风筝是自己糊的;冰车是自己做的;扑克是自己画的;沙包是自己缝的。甚至就连吃剩下的骨头也能当“玩具”,如:羊拐。夏天的时候,我们还常常自己制作“假眼镜儿”呢。这种眼镜儿是高粱秆或玉米秆做成的,只是上面没有镜片,戴上它煞有介事的,像极了一个“老学究”。大自然中能玩儿的东西太多了,我们都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个别心灵手巧的小屁孩儿,玩得更加“高大上”,他们甚至还能在较粗的柳枝管儿上,再另外挖几个“音洞”,做成类似笛子状的“柳笛”。只是这种“柳笛”比“竹笛”要软得多,吹出的曲调并不完整,音调怪怪的,既不浑厚,也不悦耳,但小屁孩儿们也都是玩得乐此不疲、兴致勃勃。

640 (2).png

柳木也是好东西,柳木虽然制作家具不算上乘木材,但它最适宜制作切菜墩。当柳树被砍伐后,取其靠近根部的一段做成厚厚的切菜墩,放在厨房里,稳当而又实用,特别是用它剁肉,不仅不坏刀,而且软硬适度,更为关键的是,随菜随肉剁下来的碎木屑无毒无怪味儿,是厨房、饭店首选的砧板。

但是,这样的玩儿法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树木。草木虽贱,但也是生命啊。不过当时的小屁孩儿们哪里懂?只知道好玩儿。现在的孩子不懂也不会玩儿这些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高大上”的科技电子产品。这些电子玩具,虽然科技含量挺高,但没有了野趣,也缺乏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珍贵美好的回忆。

图片

既然是掰扯柳树,那就不得不提“柳絮”。

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也就到了柳絮飞扬的季节。柳树虽然可爱,无私地护佑着这座古老的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宝贵的绿意和无限的生机,但柳絮却很“烦人”。

那个时候,柳絮飞来时就像漫天飘雪,来得那么猛烈、那么猝不及防。它能在一夜之间,把整座城市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如果柳絮到了“盛飞期”,有时甚至能遮天蔽日。大街小巷、广场庭院,无不被白色的柳絮覆盖。

图片

这时候,正是春意盎然、天气转暖之际,也正是窝了一冬天的小屁孩儿们撒丫子到户外疯玩之时。看见这满地的柳絮,好奇心、猎奇心、探索心理一股脑全来了。有偷偷往女同学头上撒的;有趁人不备往同学脸上、眼睛里吹的;甚至还有的孩子收集好一大堆柳絮,回家交给妈妈做枕头芯儿的。调皮捣蛋的孩子,兜里便又多了一样东西——平遥火柴厂生产的火柴。只要见着堆积在一起的柳絮就用火柴点。柳絮遇火后,“哧溜”一下就被引燃了,所用时间仅仅几分之一秒。用火点柳絮简直太好玩儿了,充满了危险和刺激。有时候,小屁孩儿们玩儿得一时兴起,躲闪不及,往往还会“引火烧身”。不是燎着了头发,就是燎着了眉毛。我小时候就经常玩儿这类“危险游戏”。

柳絮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柳絮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这种絮状的白色绒毛传播自己的种子。风把它吹到哪里,种子就在哪里落地生根。因此,这种传播方式又叫“风媒传播”。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每一片白色的柳絮里,都会有一粒比小米还小的黑色小颗粒,它就是柳树的种子。

柳絮其实并无多大用处。无用也就罢了,它还有“害”。“一害”是容易引起火灾。柳树种子上面的絮状绒毛,其功能主要是带着种子“飞”,飞到气候、土壤适合的地方,它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但如果飞到了易燃物品周围,其消防隐患不言而喻;“二害”是容易引起一些人的不适。有些人对杨柳絮过敏。每当杨柳絮飘飞的季节,也是过敏性人群最难熬的季节。轻则引起哮喘、流涕咳嗽;重则脸肿发红,有的甚至还得到医院就医。如今,好多有杨柳絮过敏史的人,为躲避北方“烦人”的杨柳絮,而暂时离开北方城市一段时间,到南方度假,等柳絮停飞后再回来。

图片

不过近年来,大多数的北方城市已开始关注“柳絮问题”了,我市也不例外。有的城市甚至还作出了决定,今后将不再把这种飞絮的柳树作为城市最主要的绿化树种了。 

目前,我市春天的柳絮已大大减少,虽还没有完全彻底绝迹,但飞絮已得到较好的控制,人们很难再看到我们小时候那种柳絮漫天飞舞的情景了。其最主要的措施还是依靠科技进步。每年春天,园林绿化部门都要在原来的老柳树上通过“输液”(也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扰乱”柳树的生长期,以达到减少飞絮的目的。看来,老树老办法,新树新举措。现在,我市新栽的柳树,已开始大量使用“三倍体金丝柳”新品种了。这种柳树不仅品质好,树冠形状佳,而且最重要的都是雄性柳树,不生柳絮,成为现代城市中新的重要的行道树之一。


640 (3).png


作者介绍

图片

吕大成

1962年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原在太原市机关工作,现退休。著名本土民俗作家、朗诵艺术家。中国冬泳协会会员、太原市作家协会理事、山西干部合唱团副团长。著有作品《长征组歌探析》《掰扯老太原》及大量诗歌、散文、随笔等,总计一百多万字。朗诵经典作品有《诗经·伐檀》《摸鱼儿·雁丘词》《将进酒》《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等。对老太原文化一往情深,“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的忠实践行者。


播诵者介绍

图片

聂晓丽

人民网山西频道主持人、万柏林区政协委员,曾任太原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记者。主持国家、省市级大型活动、晚会百余场,知性大方、温文尔雅的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