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精彩活动

太图之声(第1286期)▏馆员讲书《谈“心”——关于心脏的医学、健康与生活方式》10

2023年03月27日 10:44:38



谈心-宣传图10.jpg


编辑撰稿人

刘凯

太原市图书馆报刊部馆员


播讲人

黄丽萍

太原市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


思维导图


《谈“心”——关于心脏的医学、健康与生活方式》.png



10-关于心脏支架术、心脏起搏器的那些事儿 ,以及如何防患于未然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现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心脏里“放了个支架”真是很常见。但是,放了心脏支架之后,患者还是有很多疑问,最常见的是:心脏支架有寿命吗?本篇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要强调的是:“心脏支架的使用寿命”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前面介绍过,冠心病就是冠状动脉里出现了斑块,使血管腔变狭窄,从而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胸痛等症状。

做心脏支架手术时,要先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把血管里的斑块压扁,同时把血管撑大。然后再放置心脏支架,支架会把斑块贴在血管壁上,并且维持血管腔的大小。这样,支架就能和血管内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还能防止血管因为弹性回缩再次变窄。随后,血管内膜上的内皮细胞会一点点生长起来,逐渐去覆盖支架小梁,最终,支架就和血管壁融为一体了。所以,心脏支架没有“使用寿命”这一说法。

坊间流传的“心脏支架需要几年一换”的说法,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早年的心脏支架都是用医用不锈钢制成的“金属裸支架”,这种支架被放进血管后,会刺激血管内皮过度增生,引起支架表面的内膜过度增厚,甚至会使被支架撑开的血管再次出现狭窄,医学上将其称为“再狭窄”。在“金属裸支架”时代的再狭窄概率高达50%左右。

不过,这种“金属裸支架”目前已经很少使用了,取而代之的是“药物洗脱支架”。这种支架是在“金属裸支架”表面涂上了可以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的药物,从而使血管发生“再狭窄”的概率大大降低,为10%左右。

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药物洗脱支架”能够有效地抑制血管内膜的增生,同时也导致了血管内皮无法均匀地覆盖支架小梁。凹凸不平的血管内膜也可能会引发支架内血栓,这也是为什么在做完心脏支架术后,需要同时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支架内血栓,而且,一般至少连续服用1年。

本篇澄清了一点,心脏支架没有“使用寿命”这个概念,一旦植入,心脏支架就会与患者的血管终身相伴。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有效的优点,但是,无论是“金属裸支架”,还是“药物洗脱支架”,都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以及不良反应,所以,我们应该慎重选择。

 

起搏器,该不该安装

 

张阿姨今年68岁了,近半年来,她常常觉得没有力气,上楼梯、走路快时就觉得胸闷、喘不上气来,有时还会有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张阿姨觉得是自己上了年纪,体力下降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她在散步时再次出现头晕,眼前一黑就摔倒了。幸好没有摔伤,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问题出在心脏上——她的心跳太慢了。

张阿姨很想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当她得知自己心率平均每分钟只有45次时,她问:“为什么心跳慢会头晕,眼前发黑呢?”

大家知道,心脏跳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来自身体各处缺乏氧气的静脉血回收,再把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泵入大血管,以供全身之需。但是,当心跳过慢时,心脏泵血能力就会下降,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各种症状,如胸闷、气短、头晕、眼花、乏力、记忆力减退。

根据张阿姨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我们建议她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张阿姨很犹豫,反复地问:“心脏起搏器对我的病有用吗,我必须安装心脏起搏器吗?”

要说起搏器的作用,就要先了解心脏是如何跳动的。前面反复提到,心脏的跳动是依靠它的“电路系统”来触发完成的,而这个“电路系统”的“总开关”就是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从“窦房结”发出的指令下传到房室结这个“中转站”,然后再传到心室。

心跳过慢的原因有两种。

1.“总开关”出问题,也就是“窦房结功能障碍”。

2.“电路”出了问题,指令不能正常往下传导,这类问题总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一般来说,窦房结功能障碍并伴有乏力、气短或晕厥等症状的患者,以及较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就需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

而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起搏导线和脉冲发射器这两个部分组成的,脉冲发射器埋在胸部皮肤下,就像一个小电脑,通过起搏导线与心脏相连,能感知心脏的跳动。如果感知到心脏跳的太慢,“小电脑”就会发放电流,刺激心肌使其收缩,完成心脏跳动,就像给心脏接了一条新的“电路”来供电一样。

张阿姨的头晕、眼前发黑的原因是心脏的“电路系统”出现了问题而导致心跳过慢,需要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便在心跳过慢时依靠起搏器发出的电刺激,兴奋心肌完成心跳。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患于未然

 

最近有朋友和我聊起如何预防冠心病,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已经开始重视冠心病,并且希望“防患于未然”,但是,还有不少人对“未病先防”嗤之以鼻,觉得没病为什么要花力气去预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讲讲《扁鹊三兄弟》的故事。

大家知道扁鹊是一代名医,其实他的两个哥哥也是医生。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他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呢?扁鹊说,大哥的医术是最好的。而他本人的医术是最差的。

魏文王追问原因,扁鹊解释,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在患者还不觉得自己有病就能为他们铲除了病根,所以一般人不知道他医术的高明之处。

二哥差些,在病情发作之前发现不了,但在病情初期症状不十分明显的时候,二哥就能药到病除,所以人们觉得二哥只能治点小病。

而扁鹊本人呢,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进行治疗,最后病情缓解,也能有治愈的,所以名气反而比两位哥哥大些。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扁鹊和他的二哥其实都在做“亡羊补牢”的工作,而大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扁鹊认为大哥医术最好,这也切合了“上医治未病”的古语。

“治未病”在现代医学中也称为“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者致病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疾病真正发生的可能性。若为“亡羊补牢”,就是疾病已经发生,再去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进行预防,这就是“二级预防”了。至于疾病发生后进行对症康复治疗,减轻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就是“三级预防”。这三级预防在现代医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常在预防医学中被提到。

你也许会问,连名医扁鹊都做不到“防患于未然”,我们普通人怎么能做得到呢?这个问题问得好!时代在发展,科学已经给出了答案。

研究发现,我国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中80%源于吸烟,以及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高”。研究还发现,欧美15个国家从1960年以来,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了一半多,其中6成原因是由于控制了危险因素。这些数据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关注健康指标,及早应对,减少危险因素,确实能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都明白,与其等到亡羊才补牢,还不如在第一只羊被狼叼走之前就一砖一瓦地修好羊圈,最大程度地防患于未然。这个道理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上也是一样。做好“一级预防”,不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还能降低发病率。




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登录“太图之声”手机版首页


IMG_0639.jpg


往期回顾:

                 2023年太图之声

                 2022年太图之声

                 2021年太图之声  

                 2020年太图之声

                 2019年太图之声

                 2018年太图之声









新闻资讯

返回顶部